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網售的「天氣瓶」能準確預報天氣

2020-12-03 南國都市報
  最近很流行一個小玩意——天氣瓶。

  全世界各地都有網友通過網絡,曬出自己購買或製作的天氣瓶。在一個玻璃瓶裡,裝著某種溶液,瓶內結出各種漂亮的結晶,形態萬千,非常美麗。

  有淘寶賣家介紹,這種天氣瓶據傳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是當時用來預測天氣變化的重要工具,從結晶的形態還能看出天氣的變化。

  天氣瓶在網上不僅有成品售賣,還有材料包出售,可供自己動手製作。用蒸餾水、酒精、硝酸鉀、氯化銨和樟腦等化學品,按照一定比例和步驟,就可以製作成功。

  記者也按照網上說的製作方式,成功製作出一個天氣瓶。觀察發現,天氣瓶確實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呈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體,但是用它來預測天氣並不靠譜。

  不過,它產生的結晶非常漂亮,而且每天各不相同,作為家中的擺設,倒是能增添不少趣味和情調。

  市場  網上熱賣  大部分人稱預報不靠譜

  記者走訪市場並未發現有天氣瓶的蹤影。不過,在淘寶網上輸入「天氣瓶」,出現了3500多件寶貝。商品詳情中介紹,瓶中的液體會呈現清澈乾淨、渾濁朦朧、有羽毛狀結晶體、雪花狀結晶體等不同形態,而觀察這些不同的形態,可以得知次日天氣的變化。

  據稱,天氣瓶內的溶液若是清澈透明,則明天是晴天的狀態;液體渾濁朦朧,明天則是多雲天氣;若出現羽毛狀結晶,則代表明天會降溫或者下雪。

  天氣瓶成品銷售火爆,最近更流行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網店還有配比好的各種材料售賣,也有不少網友青睞。不過,對於這個小瓶子能否預測天氣,大部分網友就反映「好看但預測不靠譜」。

  「買回來一個禮拜了,怎麼還沒有看到變化呢?」一個網友說。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確實能看到結晶不同的變化形態,但預報天氣不準確,只能當是個新奇的玩意買來玩玩。

  實驗  天氣瓶的製作

  一、所需材料:

  2.5g硝酸鉀、2.5g氯化銨、33mL蒸餾水、40mL濃度在95%以上的乙醇、10g天然樟腦。

  二、製作步驟:

  1、將硝酸鉀和氯化銨溶解於水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冬天溫度太低,可能會有些藥品無法溶解,這時,可用40℃左右的水,隔水加熱攪拌。

  2、在另外一個容器中,將樟腦溶解於酒精中,同樣要攪拌至完全溶解。

  3、將步驟1的溶液加到步驟2的溶液中。兩者相遇後,溶液馬上開始產生白色沉澱物,不斷攪拌,溶液中分成了清澈的液體和白色沉澱物兩部分。液體滴在手上,馬上結成了一層白色的霜,並有一種冰涼感。樟腦氣味濃烈,有點嗆人。

  4、將製作好的溶液封存在試管或玻璃密封容器中,瓶子一定要封緊,避免酒精揮發,瓶蓋勿選用鐵、銅材質的。

  三、實驗結果

  記者製作了4個天氣瓶,一起來圍觀它在這些天的變化吧!

  1、當天天氣:13-17℃ 陰天間多雲 有分散小雨

  第二天天氣:13-17℃ 分散小雨轉多雲

  瓶內狀態:製作好的瓶子經過一晚的沉澱,早上已經開始有新的變化。瓶底出現了結晶,呈冰碴狀和鵝絨狀。溶液中還漂浮著細碎的絨毛狀結晶。

  預測結果:網傳,出現渾濁液體時,明天將會是多雲天氣。而實際上,第二天天氣為分散小雨轉多雲。預測結果不準確。

  2、當天天氣:13-17℃ 分散小雨轉多雲

  第二天天氣:9-18℃ 晴朗乾燥

  瓶內狀態:長出的結晶越來越多,佔溶液體積的1/2,呈樹葉狀。溶液最上方也漂浮著一些結晶體,抖動瓶身後,沉落瓶底。溶液清澈透明。

  預測結果:網傳,液體渾濁朦朧,明天則是多雲天氣;實際上第二天天氣確實出現了降溫。預測結果比較準確。

  3、當天氣溫:9-19℃ 晴間多雲

  第二天氣溫:10-20℃ 多雲間晴

  瓶內狀態:瓶底的結晶豎立了大片羽毛狀結晶,像是從瓶底長出來的,非常漂亮。

  預測結果:網傳,若出現羽毛狀結晶,則代表明天會降溫或者下雪。實際上第二天沒有降溫,是晴朗天氣。預測有誤。

  4、當天氣溫:11-19℃ 晴間多雲

  第二天氣溫:10-19℃ 晴間多雲

  瓶內狀態:瓶底出現一些羽毛狀結晶,結晶量不算多,約佔溶液量的1/5。

  預測結果:網傳,若出現羽毛狀結晶,則代表明天會降溫或者下雪。實際上第二天沒有降溫,是晴朗天氣。預測錯誤。

  四、釋疑:

  據廣東氣象專家黃峰介紹,他是第一次聽說天氣瓶,「我覺得這個肯定是不靠譜的,氣象預報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不可能僅靠某種溶液就可以預測,否則那些預測天氣的科學儀器和方法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據《東莞時報》)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瓶」真能預測天氣?
    這樣一個神奇的瓶子,真的如它的名字那樣,可以準確預報天氣嗎?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多天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預報天氣並不準確。業內人士表示,天氣預報瓶可用於觀賞,但拿它預報天氣,並不科學。[疑問]長啥樣?呈水滴狀「顏值」高  「天氣預報瓶」從何而來?
  • 天氣預報瓶真能測晴雨?
    原標題:天氣預報瓶真能測晴雨?   「玻璃瓶、玻璃瓶告訴我,明天是雨還是晴。」如果你厭倦了天氣預報經常不準,請試試這個玻璃瓶靈不靈。這是一個集美麗造型和預報功能於一身的玻璃瓶,只要給她點帶顏色的水,她就會為你預報未來數小時的天氣———最近,網上各大論壇流傳一則《自製天氣預報瓶》的帖子,聲稱僅需一個塑料瓶、一支吸管和少許水,就能預測未來數小時內是否下雨。天氣預報瓶是否真能預測天氣?我們以實驗為證。  重慶晚報記者 彭洋 攝影報導  實驗目的:天氣預報瓶是否能預測天氣。
  • 天氣瓶,真能預報天氣嗎?
    最近,一款名為「天氣預報瓶」的商品在網絡走紅。商家宣稱,瓶如其名,當這個神奇瓶中的液體清澈乾淨時,代表天空將晴朗無雲;當瓶中液體渾濁朦朧時,代表天空將多雲陰鬱;當瓶中出現結晶時,代表降溫甚至下雪。天氣瓶,又稱為「風暴瓶」。它是不是真的這麼神奇呢?
  • 天氣預報瓶的製作
  • 師太不同意第一期:天氣預報瓶,真能預報天氣?
    隨著天氣的變化,瓶子裡溶液的結晶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觀察結晶就能預報天氣。然後就是各種淘寶賣家的介紹,都說能預測天氣——「當瓶中液體清澈乾淨,代表天氣晴朗;當瓶中液體混濁朦朧,代表天空多雲陰鬱;當瓶中出現大片結晶,代表將降溫甚至下雪。」
  • 報不準 網上銷售的天氣瓶就是個擺件
    (原標題:報不準 網上銷售的天氣瓶就是個擺件)
  • 為什麼有些天氣很難準確預報?
    那麼,公眾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天氣預報?從科學角度看,天氣預報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哪些天氣是不可預測的?需求無限 但天氣可預報性有限提到天氣預報,大多數人最想知道的是:我這裡幾點下?幾點停?下多大?但這個問題,預報員卻常常很難回答,主要原因就在於天氣的可預報性與天氣類型、時空尺度和預報時效息息相關。
  • 網售天氣瓶是真的能預報天氣嗎?實驗測試告訴你真相虛假
    目前在電商平臺上,一款名為「天氣瓶」的小商品非常火爆,據說他能預報天氣,甚至有網友認為它比天氣預報還準。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法制晚報記者網購了天氣瓶,併網購材料DIY了天氣瓶,發現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兒。
  • 楊丹回答個別網友抱怨天氣預報不準確的問題
    楊丹回答個別網友抱怨天氣預報不準確的問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02 10:49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天氣預報》是中央電視臺一檔基礎預報服務性節目。節目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圖文解讀天氣,以最快的速度發布最權威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
  • 天氣預報能100%準確嗎
    理解:社會公眾對預報準確性的認識 老百姓理解的準確率同氣象學嚴格的準確率有一定差別。例如,預報北京局部地區有雨,雨下在北京南部,南部地區的人大部分會認為準確,但北京北部、東部的老百姓就會認為預報不準。這既有預報本身難度與準確性的問題,也有準確率評價標準以及對氣象預報空間、時間解析度精度的需求問題。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焚風效應」了解一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9日訊(記者 姚皓 通訊員 邢彩盈)據海南省氣象局統計,5月1日至8日,全省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
  • 哪個平臺的天氣預報最準確?天氣預報最好哪裡看?
    降雨符號多不準  省氣象局評估各網站氣象預報發布狀況  繼對天氣APP傳播氣象預警信號的及時性和規範性進行評估之後,廣東省氣象局近期又對相關網站展開評估,結果顯示廣州天氣、中國天氣網、新浪天氣在得分上位居前三。
  • 1月7日 今日趣生活 天氣預報瓶
    【PConline 聚超值】 相傳,在還沒有準確天氣預報的年代,長期航海的人除了通過觀察雲層、動物等來預測天氣外,還通過一種名為「天氣預報瓶」的東西來獲知為了天氣狀況。據聞,它是在19世紀由英國海軍中將 Robert FitzRoy發明,裡面包含蒸餾水、乙醇、硝酸鉀、氯化銨和樟腦5重溶液,5種液體結晶溫度都不一樣,然而結晶形態也不一樣,所以基本能靠結晶形狀來分別大致氣溫了。
  • 天氣瓶結晶好看 但測不了天氣
    天氣瓶結晶好看 但測不了天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12.19 星期五 萌天氣瓶長「羽毛」測天氣    天氣瓶受關注源自微博一條熱門微博,其中詳細介紹了天氣瓶的原理、做法,並附上網友自製天氣瓶的照片。圖中玻璃瓶內有羽毛狀、雪花狀結晶,看上去十分精緻,如同一件工藝品。簡介中寫著:「天氣瓶會隨氣溫、溼度的變化而形成羽毛、葉子般的結晶,氣溫越低結晶越多,比如颶風要來了,它會長出『羽毛』,很美麗,也提醒主人要注意身體。
  • 天氣預報哪個準? 貴州「本地化」預報更靠譜
    多彩貴州網訊 你的手機天氣預報靠譜嗎?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智能終端的普及,網絡上各式各樣的天氣預報應用軟體層出不窮,這些應用軟體推送的信息是否準確?  繼今年4月份第一輪評估之後,日前,貴州省氣象局對新浪天氣、墨跡天氣、天氣通等11家媒體和應用軟體刊播的天氣預報進行了第二輪質量評估。
  • 「天氣瓶」能預測天氣?買來送女友發現只是玩具(圖)
    早報訊 「現在網上在銷售一種『天氣瓶』,說是可以用來預測天氣,這瓶子靠譜嗎?」昨天上午,市民張先生通過微博向記者諮詢道。張先生準備給女朋友買一個創意玩具,結果在搜索關鍵詞時,發現這「天氣瓶」最為火爆。商家宣稱這「天氣瓶」並非近年來發明的,而是源於17世紀歐洲的「風暴瓶」,有著可以讓人信服的「科學原理」。
  • 讓天氣預報更準確
    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會預裝天氣APP,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天氣預報並不準確,身邊明明已經下雨了但手機卻依舊顯示陰天。實際上,天氣預報之所以不準,很可能是你沒有設置好它。地理位置要自動天氣類APP通常提供了兩種定位方式,其一是手動選擇地理位置,另一種則是根據網絡確定你的當前位置。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
  • 天天叔要送神奇的天氣預報瓶了
    天天叔要送神奇的天氣預報瓶了 2014-01-01 08:44:59來源:錢江晚報作者:   關注「天知道」,新的一年颳風下雨全知道  天天叔要送神奇的天氣預報瓶了
  • 觀測數據與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從簡單的溫溼度計到複雜的能見度儀,從藍天中的探空氣球到大海上的浮標站,從矗立在地面的天氣雷達到遊弋於太空的氣象衛星,各種各樣的氣象觀測手段織成了一張精密的大網,忠實記錄著氣象數據。而這些寶貴的數據,正是預報員用以製作天氣預報的第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