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水稻田改旱田,就想到了我老丈人家的一衝水田了。那一衝水田有10畝多,每年可以收穫一萬多斤稻穀,也是他們在主要的收入了。但是,因為種植水稻前期整田的時候,特別麻煩。因為水田為了方便插了秧以後,秧苗深度基本一致。這樣才能保證以後,水稻的各個生長期基本一致。如果出現了生長期不一致,就導致後期一些管理不方便,也會導致最後收割的時候,部分還沒完全成熟。
所以每次整著十畝水田的時候,按老丈人自己說的,那就至少掉成皮去。每次忙完以後,好幾天整個人都沒勁兒。隨著他們年紀大了,他們只好把那一衝的水田都改旱田,以後種植一些玉米。總體上來說,玉米種植比水稻要輕鬆不少。因為玉米不用人工去清排水溝這樣,完全可以靠翻耕機搞定。
其實,水田改旱田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水田改旱田以後。頭幾年這種水改旱的田不好種。因為我們為了避免土壤含水高,不利於旱田作物的生長,所以一般都要深翻30釐米左右。這個深厚基本就把水田裡面的生土都翻出來了。但是,生土都比較貧瘠,且板結比較厲害。一般很少直接種生土田,都要翻耕後,進行土壤改良才會種。
其實,這裡至於種植玉米好,還是種植黃豆好?我覺得可以看你自己的田的情況。因為我們自己的田在旱改水以後,就直接播種的玉米。其實,我覺得種植黃豆也是不錯的,因為黃豆根系有根瘤菌。而根瘤菌作為天然的氮元素合成工廠,就有利於根系在土壤裡面聚集非常多的氮元素。土壤含氮元素多了,其實就是土壤開始肥沃了。所以我覺得首先種植黃豆也是很不錯的。
那麼,在種植水改旱的田時,我們嚴重注意什麼呢?
就拿我自己的那塊水改旱來說吧!因為是一個衝田,地勢是一處低洼地,到了夏季以後,就容易漲水。所以為了避免旱田裡面含水層高,土壤含水多,就必要修好一條排水溝。根據實際情況,可以修不同寬度的排水溝。我家的那衝田的排水溝,有一米寬,近一米深。前段時間,剛好又請了挖機清了排水溝。不管是種植玉米和黃豆,一定嚴重注意土壤含水問題,一定要搞好排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