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改旱田,種黃豆好還是種玉米好?應該注意些什麼?

2021-01-07 著迷大鄉村

說到水稻田改旱田,就想到了我老丈人家的一衝水田了。那一衝水田有10畝多,每年可以收穫一萬多斤稻穀,也是他們在主要的收入了。但是,因為種植水稻前期整田的時候,特別麻煩。因為水田為了方便插了秧以後,秧苗深度基本一致。這樣才能保證以後,水稻的各個生長期基本一致。如果出現了生長期不一致,就導致後期一些管理不方便,也會導致最後收割的時候,部分還沒完全成熟。

所以每次整著十畝水田的時候,按老丈人自己說的,那就至少掉成皮去。每次忙完以後,好幾天整個人都沒勁兒。隨著他們年紀大了,他們只好把那一衝的水田都改旱田,以後種植一些玉米。總體上來說,玉米種植比水稻要輕鬆不少。因為玉米不用人工去清排水溝這樣,完全可以靠翻耕機搞定。

其實,水田改旱田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水田改旱田以後。頭幾年這種水改旱的田不好種。因為我們為了避免土壤含水高,不利於旱田作物的生長,所以一般都要深翻30釐米左右。這個深厚基本就把水田裡面的生土都翻出來了。但是,生土都比較貧瘠,且板結比較厲害。一般很少直接種生土田,都要翻耕後,進行土壤改良才會種。

其實,這裡至於種植玉米好,還是種植黃豆好?我覺得可以看你自己的田的情況。因為我們自己的田在旱改水以後,就直接播種的玉米。其實,我覺得種植黃豆也是不錯的,因為黃豆根系有根瘤菌。而根瘤菌作為天然的氮元素合成工廠,就有利於根系在土壤裡面聚集非常多的氮元素。土壤含氮元素多了,其實就是土壤開始肥沃了。所以我覺得首先種植黃豆也是很不錯的。

那麼,在種植水改旱的田時,我們嚴重注意什麼呢?

就拿我自己的那塊水改旱來說吧!因為是一個衝田,地勢是一處低洼地,到了夏季以後,就容易漲水。所以為了避免旱田裡面含水層高,土壤含水多,就必要修好一條排水溝。根據實際情況,可以修不同寬度的排水溝。我家的那衝田的排水溝,有一米寬,近一米深。前段時間,剛好又請了挖機清了排水溝。不管是種植玉米和黃豆,一定嚴重注意土壤含水問題,一定要搞好排水溝。

相關焦點

  • 水田裡種植水稻好還是種植玉米好呢?
    水田裡種植水稻好還是種植玉米好呢?輔助條件是不知哪種掙錢。水田裡當然是種水稻更適合。首先,水田應該種水稻,是由於水稻和玉米不同的生理結構決定的。水稻的根系中含有"氣腔「,類似於空心的海棉狀結構,這種"氣腔"裡含有多量的空氣,及使是在較長時間淹水的條件下,水稻生長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短期淹水條件下,土壤中解離出的氮素增多,促進了水稻對氮肥的吸收。所以我們發現保持水稻一定的水層,水稻長勢良好。但是,玉米不行。水田種玉米是絕對不行的。除非將水田改成旱田。這需要很多先決條件,不能莽撞而為。
  • 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我總覺得市場上那些水果味道不純正,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吃在嘴裡水了吧唧的,沒有什麼味道,因為我多年經營果園,對各種水果的味道非常了解,咬一口我就能知道它是什麼水果。我們先不談水果這個問題,主要來說一說種水稻的的事情。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
  • 河北10萬畝水稻田改種玉米(圖)
    本報訊據《燕趙都市報》報導,從2007年春季起,為保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的水量水質,河北省承德市灤平、豐寧,張家口市赤城三縣200多個行政村的農民將不再在潮河流域種植水稻。  這項被稱為「退稻還旱」的工程,涉及良田10萬畝,10萬畝原有的高產田水稻將全部改種玉米等耐旱農作物。
  • 不能種水稻就改種花生玉米
    會議要求,各區要統籌兼顧,科學灌溉、節約用水,要重點保人畜飲水、保農業生產大頭、保高效作物;對水源條件差、無法種植水稻或其他水生作物的田塊,實行水改旱,改種夏花生、大豆、玉米、芝麻、綠豆等耐旱作物;對因旱不能播種早稻的田塊,改種中稻或一季晚稻,若5月底前無水育秧,要組織農民實行借田育秧、集中育秧,千方百計育足中稻秧,確保糧食麵積不減少;對無法移栽棉花的田塊,將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力爭擴種中稻
  • 農村種植水稻,田土帶沙性好,還是粘土好?
    我農村種植水稻,田土的類型是很多的,每一個地區的類型都有區別。要知哪種土壤種植水稻好,先要對水稻土的類型有所丁解。受地貌地形的影響,水稻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一】水稻土的類型:一、言語性,這種水稻田一般分布在丘陵、山崗坡麓或者山區河谷的上部。
  • 河北10萬畝水稻改種玉米為北京節水6000萬立方米
    為保首都供水,今年起,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10.3萬畝水稻全部改種玉米。此舉每年可為北京節水6000餘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中型水庫蓄水量,北京市財政每年補貼「退稻」農民4635萬元。    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是密雲水庫上遊水源地,水稻是當地主要農作物。
  • 四畝旱地,不種玉米種什麼好?耐旱好管理的作物:花生紅薯等可選
    四畝旱地這樣的面積在農村,若是種植農作物來賣,這面積有點小,若是種植農作物來供自家吃,不算小,而適合種植玉米的土地本身土壤疏鬆透氣、排水各方面還是挺不錯的,玉米適生力強,而且耐旱、耐貧瘠,是農村常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農戶露天種植一年可以種植1-2季;你不打算種植玉米了想種植其他的,是因為玉米不好賣
  • 玉米大漲,豬肉連升,水稻低迷,明年水稻選啥品種?參考來了
    樓房掉價,物資漲價,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再有,經過玉米與豬肉的大漲,讓我們看出來,水稻已經失去了它獨有的地位。玉米高於水稻的日子,就在眼前。我們農民是否應該考慮,高成本低收入的種水稻,是不是要改改。經過許多農業種植群的潛水,與問詢了許多種子經銷商。對於明年的水稻品種種植方向,有了大概的了解,說出來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
  • 黃豆的功效與作用 黃豆怎麼吃好
    降低血脂在對於血脂高的患者來說,黃豆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降血脂的食物,它在腸道內可與膽固醇競爭,減少膽固醇吸收。在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的同時,不影響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有很好的降脂效果。4. 提升免疫大豆含植物性蛋白質,有「植物肉」的美稱。人體如果缺少蛋白質,會出現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勞的症狀。吃黃豆補蛋白,可避免吃肉膽固醇升高的問題。
  • 水稻田施用氯化銨效果好,成本低,農民如何揚長避短,合理使用?
    氯離子(Cl-)在水中的移動性非常強,在降水強的華東、華中、西南、華南等我國主要水稻種植區,基本會淋溶流失,不會造成積累。而作為一種含氯的氮肥,氯化銨能夠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且在水田中的肥效優於其他氮肥。水稻的基肥和追肥,比施等氮量的其他氮肥效果好,分別比施碳銨和硫酸銨的增產稻穀15.6公斤和23.9公斤。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面對面丨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他把雜交水稻種到沙漠,種到鹽鹼地;他把雜交水稻種到非洲,種到全世界。
  • 閩清四成受災水稻田地復耕 改種大豆玉米等作物
    記者昨日從閩清縣政府獲悉,受颱風「尼伯特」影響,閩清全縣16個鄉鎮農作物受災面積6.25萬畝,其中水稻受災2.19萬畝,蔬菜受災2.91萬畝,水果等受災1.15萬畝,水產養殖業損失1.12億元,農業深加工企業損失8400萬元,共造成農林牧漁業直接損失5.2億元。災後閩清縣農業局(縣農辦)採取多項措施,指導受災農戶開展災後生產自救,恢復生產。
  • 懷孕前三個月吃什麼好?八種食物助力胎兒發育黃金期
    所以,準媽媽在這一階段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對於什麼食物可以吃,什麼食物不可以吃,一定要搞得非常清楚。那麼,懷孕前三個月吃什麼好,孕媽媽吃什麼對胎兒發育好,還不清楚答案的準媽媽們趕快一起加入我們吧!懷孕前三個月吃什麼好很多準媽媽都不知道,前三個月的飲食應該吃什麼好,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孕婦前三個月吃什麼對胎兒好吧!
  • 有1種有毒植物,種植以後卻可以收穫2種中藥材,栽培技術也不難
    草烏的人工栽培技術1、選地、整地一般採用山區生產種根,在平地進行商品化生產的方法來進行栽培。所以,種根培育地塊和普通商品生產地塊要進行不同的選擇和整理。(1)種根地塊種根培育地塊要選擇在涼爽的山坡上。在玉米或小麥輪作6年以上、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地塊進行培育。地塊選好後,進行耕翻、耙細、整平,每畝施入土雜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餅肥50公斤作物底肥,做成1米寬的畦。
  • 鹽鹼地變"金土地",種水稻一年收入超2億元!
    採訪時,記者就看到鹽分控制比較好的玉米地,玉米已經長到1人高,但附近這個地塊由於鹽分濃度偏高,玉米只長了10釐米的高度。因此,如何控制鹽分,就成了開發鹽鹼地至關重要的問題。採訪中,記者也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鹽鹼地開發的稻田,水稻長勢很好,但稻田附近的棉田卻遭了殃,生長的參差不齊,原因就是稻田灌水以後,抬高了地下水位。所以你看我們這塊棉花地,那邊不長的那塊,比較禿的那塊,返鹽比較厲害。為什麼?它比較低洼,而相對高一點的地方,它就會好一點。
  • 逐夢田間的南農水稻碩士:用科技種一方良田
    可是從小就喜歡農田風光、有著農業情節的他,已經下了決心,「我就是想做自己專業的事,我要種的田,和父輩不一樣。」   水稻好比人生長 科學方法來測量   黎泉說的「不一樣」,是指理念和方法。   小時候跟著父輩下田幹活,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憑經驗、拍腦袋的。
  • 自留種、雜交種、轉基因種有哪些不同?
    有幾句俗語說的好:種子不純,坑死後人;種子不好,豐收難保;種子不挑,產量不高;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由此可見種子在作物高產優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很多農民朋友雖然種地數十年,在田間種植管理上積攢下豐富的經驗,但在種子的選擇使用卻未必掌握有相應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