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你怎麼看?

2020-12-03 歷史有事說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古以來農業就是中國的最重要的本業。古代統治者都是以農為本的,士農工商這四個等級,農排在第二位,可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到底有什麼根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惑一番。

二月其實並非是指陽曆,而是指陰曆的二月,這便於中國傳統的節氣相對應。而所謂的「九」其實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數九。這個時間段包括從每年的冬至日開始,連續數九個九天,要是有一年的陽曆二月包括第9個九天,二月則就有「九」,如果不包括 ,那就是沒有「九」了。

那這一時期,對農業有什麼影響呢?在古代,我們農民的收成在多數情況下,是要看老天爺的安排,如果一年一種,風調雨順,來年就可以有個好收成。如果這一年,狂風暴雨不斷出現,那農民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可是呢?即使是風調雨順,如果不好好照顧莊稼的話,收成也不會太好,而數九,就是一個關鍵點。二月是否有數九,關係到農民一年的收成。如果有九標誌著今年極有可能會大豐收,大傢伙可以過個好年,如果沒有九那基本上宣告了慘澹的收入,不僅家裡人會吃不飽飯,人都沒飯吃,那麼豬狗也就只有餓死的份了。

那數九有什麼作用呢?原因在於,沒有數九的話,就說明立春的時間到了,這一年的春天會提前來,而天氣也就必然更暖和。雖然天氣暖和會對莊稼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同時這種天氣也會讓害蟲加快繁殖,這時的莊稼幼苗還比較小,抵擋不住害蟲的侵害。所以,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會有這句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了吧。其實說白了,「數九」就是古人在勞動實踐中,總結出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徵兆的經驗,以此來指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是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的經驗,所以才能一直盛行不衰。

當然,對於我們現代社會來說,如果沒有數九,我們還有可以有其他方法來達到這一目的,比如過噴灑農藥,人工降雨等措施,這些都會讓我們的農業生產得到保障。那麼,除了這句「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俗語外,小夥伴們還知道哪些俗語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2021年二月沒九,俗話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除此之外,人們還把冬季最寒冷的天氣劃分成九個九,也就是從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九,數到「九九」也就春暖花開了。不過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    「二月沒九」指的是在明年農曆的二月份之前已經沒有九了,也就是說第九個九在農曆二月份之前就完了,那麼2021年的二月到底有沒有九呢?其實2021年的陽曆的3月11日就是九九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出九,正好是農曆的正月二十八,所以2021年就是「二月沒九」。
  • 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導讀: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現在每天早上氣溫很低,晴天裡夢看到地上一層厚厚的白霜,有水的地方能看到厚厚的冰凌,水塘中間沒有結冰的地方還能看到霧氣騰騰,數九寒天裡,早晚溫度很低,人們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明年年景怎樣?
    立馬收到明天豬價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指農曆二月和數九寒天的時間差而產生的老話說法,由於在傳統陰曆月份中是沒有四季變化的,也就不能直接體現天氣冷暖變化。
  • 應該怎麼理解?
    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但是,如果兩個人第一次見面,能夠給人直觀感受的就是外在形象,外在形象直接影響到交往的後續和可能性,不好有可能說不了幾句話就散了,好的話可能見一次就定下了終身。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非常看重外在形象了,要不然不會總結「臉型成正方,聰明有主張」這樣的俗語。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數九,又被人們稱作是冬九九,是老百姓記錄寒冬到暖春的方法。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一共81天的時間。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什麼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民間文化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寶貴的智慧結晶,而在民間文化當中,俗語文化更是其中的精髓,千百年來一直在傳承和發揚。俗語,顧名思義就是通俗易懂的語言,這些俗語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粗糙簡陋,但是俗語的魅力卻是越品讀越有味道,大智慧和大道理往往都隱藏在內部。
  • 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二月沒九年景好嗎?
    在眼下日曆已經翻頁到2021年的時候,與年齡相關的某些俗語也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更多地提起。「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就是其中之一。 「九」在咱們國家古代先民的眼裡,不只是「至陽」之數,也是「至大」之數。在嚴冬裡,用數九的方式,讓「至陽之數」不斷積累,也就意味著陰氣一日一日地隨著數九日子的增加而日漸消減了。數九數到「九個九」,經過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也就數到頭了。此時如果咱們再看天,應該已經是寒去暖來,春意盎然的時候到了,咱們對陽和暖的渴望隨之也要實現了。
  • 祖先智慧:「十個瘦子九個貧」,下一句更引人深思,教你辨人看人心
    更為重要的是古人先輩給後代留下了十分多的智慧書籍和民俗文化,如《智囊全集》書籍和充滿智慧的民間俗語等等。有的時候在一些民間俗語中就可以很好的呈現出智慧光芒,民間俗語短小精悍,卻可以表明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接下來就來說說"十個瘦子九個貧"的解讀,放在現代社會仍然說得通嗎?
  •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光陰似箭,今天是二九的第四天,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古人用九九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常說「三九寒,三伏熱」,三九天全年最冷,三伏天最熱。除了計算時間的方法外,數九還可以用於指導農民耕種。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說到「老話」,想必很多人從小都有耳濡目染,特別是在農村,家裡的老人總是會用一些俗語勸誡自己的子女,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少走許多彎路。而古人的智慧流傳至今,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對後世長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很多老話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
  • 2021年春季倒春寒機率有多大?最新消息來了!
    告知大家:「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2021春季倒春寒機率有多大?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指農曆二月和數九寒天的時間差而產生的老話說法,由於在傳統陰曆月份中是沒有四季變化的,也就不能直接體現天氣冷暖變化。 為此,過去人們主要是藉助一年之中的二十四節氣和當地的一些氣象農諺老話來預判天氣變化情況,既然這句老話能傳承至今,肯定會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價值哦!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正月裡打雷的話,意思是今年的收成會不好,而二月打雷的話意思是今年收成會很好。這句俗語從字面的意思是說正月份就開始打雷了,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不會太好,收成不好,有很多人就會出去要飯,甚至會因為沒有糧食可吃而餓死。
  •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人都不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事情,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但是每個人又都不想老,不想死,不想得病。因此,古代人為了安慰自己,為了安慰別人,就定了很多需要講究的規矩。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自古以來,我們出過很多英雄,可能這些英雄出名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徵,那就是不走尋常路。而險的第二層意思指的是不走尋常路,那些每天朝九晚五,生活沒有什麼追求和激情的人,正常都是平庸的一輩,往往在事業上很難有什麼大的作為。只有那些敢於走不尋常的路,敢於推陳出新,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具有創新意識,這樣的人才能取得更顯著的成功。歷史上「英雄行險路」的例子很多,比如「鴻門宴」的故事,要是劉邦沒有選擇去參加「鴻門宴」的話,那麼就無法成就後面的霸業。
  • 老人常說:「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你怎麼看?
    無獨有偶,中國還有一句老話:「面由心生」,意思是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品行和內心看面相就能看出來,兩者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看一個人就要看臉。有些人為了想要了解自己的命理,還專門跑到老師傅那裡討教,去各處找人算卦,其實並沒有那麼麻煩,一句老人常說的俗語就足夠了。
  • 「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忌諱有道理嗎?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很多人生大智慧,老祖宗勸誡子孫後代的經驗之談。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對於老祖宗的一些有道理的話,還是有必要傾聽的。那麼在民間流傳的「生七不娶,暗九不過」,這句話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留下的忌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眾所周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田間水壩間流傳了許多智慧名言,統稱俗語,也是與廟堂之上的雅語相對稱,都是先人們在田間勞作和日常生產中總結出來的智慧之談。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便來源於老祖宗的口口傳誦,如果從字的表面意思來解讀,似乎是在闡明一個生產之道,不用害怕出山狼,反而要提防家裡的老鼠,然而其中所蘊藏智慧僅限於此嗎?在曲波的《山呼海嘯》當中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語,孟凡達說道:咱們春華的老鄉,在那裡一直有三句話流傳。
  • 古人云:「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什麼意思?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
    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驚嘆於老祖宗的智慧,即使在古代落後的情況下,他們仍然能夠給我們創造很多的東西,這些東西就算到了現在也很讓人吃驚。古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在字數上和韻律上都非常講究,一般都是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另外古代還有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一般說起來也比較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