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諸葛品歷史

俗語是在民間流行的一種文化,雖然跟詩詞歌賦相比,略顯直白粗俗,甚至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俗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容小覷。俗語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是教人向善的,比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否則遲早會被發現,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當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向朋友或家人尋求安慰,他們往往會對你說:「別想那麼多,船到橋頭自然直。」由此可見,俗語至今仍然有很大的作用。對於處於中年的人們來說,不妨多了解一下相關的俗語,也許不能讓事業風生水起,但至少可以讓你看透一些問題。咱們今天講的是這樣一句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一、兩不碰

1、賭博

賭博的危害無需多言,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一旦染上賭博的惡習,下場都會非常悽涼,甚至妻離子散,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用心觀察身邊的親戚朋友,凡是平時沉迷於打牌的人,幾乎沒有過得多好的。如果只是作為娛樂,和三五個好友打紙牌,並不能稱之為賭博,這一點需要分清。

或許你聽過「小賭怡情」,其實屬於嚴重的誤解,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包括賭博這類壞習慣。賭徒心理,歸根結底是一夜暴富的幻想,沒有腳踏實地去幹,總是想著輕而易舉發大財。那些在賭桌上的人,輸得時候不甘心,會想盡辦法再去賭,憑運氣贏了一些,也不懂得及時收手,想著自己手氣好,趁熱打鐵再搏一搏,最終自食其果。

人到中年之後,但凡是賭博的事情,無論如何都不能碰,假如身邊朋友有賭博的行為,必須要遠離他,這種朋友不值得交往。以家庭為主,培養良好的習慣,把家庭責任放在第一位,如此才有可能獲得幸福。

2、不該有的感情

所謂不該有的感情,指的就是婚外情。人到中年,尤其是那些事業上還不錯的男人,身邊容易出現鶯鶯燕燕。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許做不到泰然自若,但一定要保持距離,不能做出違背道德和原則的事情,更不能有婚外情。

大量事實證明,有過婚外情的人,大部分人的結局都不好。輕則導致家庭破裂,被別人指指點點,重則被騙光錢財,最後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生活中處處存在誘惑和陷阱,作為理性的中年人,一定要認清婚外情的危害,不能做出傷害家人的行為。

二、三不換

1、不換妻子

古人云:「糟糠之妻不下堂。」對於中年人來說,妻子陪你走過風風雨雨,在你最無助的時候依舊陪在你身邊,替你生兒育女,確實很不容易。有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嫌棄妻子人老珠黃,富裕之後就和妻子離婚,然後另娶他人,其行為實在令人不齒。有錢就換老婆的男人,不僅對不起老婆孩子,還會被眾人唾棄。

2、不換工作

意思是說,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不要輕易換掉現在的工作。四十多歲的人,精力肯定比不上從前,也許很想換個工作環境,多增加一些收入,但要認清自己的能力,輕易跳槽會有太多麻煩。父母的年齡大了,孩子正在上學,或者剛走出社會,家庭的負擔很重,除非能力真的很突出,否則跳槽不是明智之舉,穩穩噹噹從事現在的工作,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三、不換朋友圈

每個人都有玩得不錯的朋友,對於中年人來說,人生之路已經走了一半,那些交往多年的朋友,都是關係相對很好的,有事情相互幫忙,彼此知根知底。從新結交新朋友的話,需要用很長的時間了解對方的人品,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俗話說,融不進的圈子,最好不要擠破腦袋往裡進,容易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穩定的朋友圈,三兩個知己,這就足夠了。

人到中年,學會看淡,珍惜家庭和朋友,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改掉那些不良嗜好,不去過度攀比,幸福才會悄然而至。在你看來,賭博和婚外情相比,哪個是你最不能接受的?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啥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文/望君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啥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古人們早就經過親身經歷以後,給我們總結了各個方面的俗語,有關於氣候的,有關於做人的,也有關於風俗的,總之俗語遍布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 老話「人至三十兩不動,到了四十不碰三」,啥意思?老農給出解釋
    而這個聊天的話題範圍,也是相當廣泛,大到宇宙萬物小到家長裡短,其中還包含著很多俗語老話,其實這些所謂的老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諺語了,諺語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有關於生產的農業俗語,有關於天氣的氣象俗語,還有順口溜以及歇後語等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人至三十兩不動,到了四十不碰三」,就是關於生活的事理俗語。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是那時的一種出行的習俗,意思是出門在外,因路途遙遠(舊時大多靠兩條腳步行),不比平常在家裡,該花的錢要花,決不能太吝嗇了。如果捨不得花錢的話,一是出門在外,讓自己為一些只有「針」這麼大的小事為難;二是捨不得花錢的話,包括肚子餓了,該吃的不吃,人生病了,該看病的不去看病,等等,結果損傷了自己的身體,不但不划算,還有可能把性命丟在外面。這就是「出門千裡不拿針」真正意思。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什麼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不見棺材不掉淚」形容一個人固執,非要看到了壞的結果才肯罷休;比如「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說的是作為晚輩,應該照顧到長輩的感受,如果酒桌上胡言亂語,父子關係就變得十分尷尬;再比如「朝裡無人莫做官」,說的是沒有靠山事情就很難辦成。俗語文化可謂是走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民間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什麼要這麼說,真正意思是什麼
    在民間也有很多的小智慧,時間久了之後,而且還自創了很多的俗語,今天就來聊一句民間的俗語。在農村很多的老人都說,晚上不梳頭的說法,還有早上不說夢話的道理,就成為了老人們經常說的一句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那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有什麼含義?這些俗語都是根據人們自己的經驗而總結出來的,而且在這些俗語當中,還有很多很有教育意義的句子,而且也有許多跟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句子。
  • 人到40,「落魄不思3人,沒錢不碰3藝」,一旦違背,不會有好運
    人的一生都不盡如人意,都不是一帆順風,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挫折,這就是人生。酸甜苦辣都要嘗一嘗,才會更珍惜我們眼前的美好生活。在落魄的時候,不要一蹶不振,越挫越勇,才會走出困境,我們在得勢的時候,也不要得意忘形。那麼我們在深處困境的時候,都該注意些什麼呢?
  • 農村俗語,人財都難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在「俗」的一面,也包含著俗語。鄉間歷來不乏俗語老話,許多俗語到今天,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能在日常生活中作參考。有些俗語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所以也就有了「俗語十條九條真言」的說法。鄉村生活中,修房蓋房一直是人生在世的大事,這也很容易理解,在過去,蓋房是要花上大半輩子的心血才能完成的。因此對於自己建造的房子,除了堅固耐用外,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講究。
  • 民間俗語「抬頭老婆低頭漢」是啥意思,出自何處,有何用意?
    民間很多俗語有道理,但「抬頭老婆低頭漢」卻並非全部是真理我國古代傳到現在,民間流行很多俗語,有的俗語出自典故,有的俗語很粗俗,有的則很文雅。但這些俗語都有很多用意,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經驗或者說法。有的俗語帶有對自然的認識,對人的看法,以及民間總結。有些俗語講的很有道理,但有些俗語在現實生活並不一定很準確。
  • 農村俗語:「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氣候的話題上,老農說,過了冬至之後,就交一九了,因此,天氣應該越來越冷,如果交了一九後天氣仍然不冷,那麼,就會應了農村「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這句俗語中的說法,氣候就反常了。「什麼?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什麼意思?這是男女交往的界限
    俗語,便是代表中華文化的一種,俗語是先輩們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對於我們生活裡遇到的一些事情很有指導意義,有一句俗語叫「男不摸頭,女不摸腰」,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又蘊含怎麼的道理呢?男不摸頭,古時候的封建社會都是男權至上,男子的地位總是要比女子的高,對男人來說頭是重要的部位,代表著男人的權利,如果有人摸男人的頭,他們就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蔑視和侮辱。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相比於一些成語,也許俗語不夠華麗,但是俗語往往更加簡明扼要,其背後蘊藏的哲理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它可以讓一個柔弱的女郎成為無堅不摧的超人;也能使一個如鋼鐵般堅硬的女人成為一個柔情似水的母親;就算高矮胖瘦,是外人眼中最為平凡不過的人,卻是我們心中最為了不起的媽媽。相信很多有關母愛的案例都把不需小編一一贅述,試問世間誰不知母愛。您有沒有發現過,全世界最為統一的語言是什麼?很奇妙「mama」這個詞,無論是神秘莫測的部落或從回溯古時都是這樣呼喚母親。
  • 俗語「向左是把鎖,向右是把槍」什麼意思?民間挑選土狗有講究
    現在城市裡,很多人喜歡養寵物狗,即便是城市裡養狗比較困難,但很多人卻甘願當「鏟屎官」。可是在農村裡,土狗比寵物狗更受歡迎。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寵物狗是中看不中用。它們既不能看家護院,又不好養殖。不僅要吃狗糧,而且還常生病。可是農村的土狗就不一樣了,它們雖然長得不太好看,但卻是看家護院的好手,並且還很好養活,也不會挑食,主人給什麼就吃什麼,很少生病不說。
  • 民間俗語「男最怕三更時,女最怕午辰時」,你聽過嗎,有何道理?
    第一句,是民間的一句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其實,這也不算是民間的俗語,很多人都說過這樣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呋喃和吡啶是什麼東西,這個我最清楚不過了,對於我們工科生,特別是學化學的人來說,這兩個東西太熟悉了。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說到「老話」,想必很多人從小都有耳濡目染,特別是在農村,家裡的老人總是會用一些俗語勸誡自己的子女,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少走許多彎路。而我國民間一直以來都流傳著很多老話,以各種形式被人們口耳相傳,比如一些兒歌、歇後語、俗語、諺語等,而這些老話包羅萬象,包括天文地理、人性判斷等,都是古人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在那個年代有條件接受教育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於是我們的老祖宗就發明創造了俗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俗語獲益。因為俗語多是根據平日生活中的經驗總結而出的,所以俗語得到了大部分人們的認可,這也使得俗語在問世後能夠得到廣泛流傳。
  • 農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
    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老話說得好:出門看天氣,進門看臉色。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大家都有一個求吉的心理,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如果一大清早就遇到倒黴事,那一整天都心情不會太好了。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充滿正能量,有的是勸人向善,有的是教人為人處事。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句俗語蘊藏的奧秘是什麼?這句俗語指的是男性,一個男人從出生到年邁後,精氣神是有限的,一旦精氣神缺乏,身體各方面都出出現問題,尤其是腎臟方面。
  • 秋分到,俗語「春祭日,秋祭月」什麼意思?秋分節氣有啥習俗呢?
    秋分節氣就要到了,俗語「春祭日,秋祭月」是什麼意思?秋分節氣還有哪些習俗呢?農夫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1)俗語「春祭日,秋祭月」,說的是啥意思?到底是哪一天祭月呢?在前不久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不少地區依然還有著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民間一直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意思是說男人不可以拜月亮,而女人不可以祭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