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2021-01-09 王牌太史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

相比於一些成語,也許俗語不夠華麗,但是俗語往往更加簡明扼要,其背後蘊藏的哲理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老古人的金玉良言並不難理解,首先「老不洩殘精」的意思是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各方面身體素質都會大大降低,要注意懂得保養身體。不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應該量力而行,不要一味地逞強,否則只會讓自己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在當時人們認為「精氣」是人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沒有「精氣」,那麼和行屍走肉不會有多大的區別。

而這句俗語中的「殘精」,如果具體所指就是人的精子。換言之,這句俗語就是提醒所有的男子平日裡應該控制自己的欲望,特別是在中老年的時候身體的已經大不如前了,如果不進行克制,那麼很容易命不久矣。

像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漢成帝劉驁,就是因為長時間放縱自己,結果草草地結束了自己風流的一生,成為了後世的笑柄。

如果是深層含義的話,就是指人上了年紀就應該少操點心,本來精氣神就不足了,就不要再勞心費力了。

至於"少不食壯火"中的"壯火",則是中醫學中的一個詞彙。

古人認為「壯火」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具體來說就是那種會使人亢奮的病理之火,說白了就是那些大補之物,比如人參鹿茸之類的。

因為年輕人本來就身體好火力壯,如果再吃這種大補之物反而適得其反。「物極必反,月盈則缺」,其實生活中我們應該也見過,吃點這種補品很容易流鼻血……

諸如此類的俗語在民間還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的祖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所以不論是可信度還是實用性都是比較值得思考的。

古人之所以非常重視養生,是因為在農耕社會一個人的健康是最為重要的。

唯有強健的體魄才能保證自己不斷的勞作,更重要的是在那個年代人們的醫療技術非常落後,很多在今天不起眼的小病都有可能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所以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老祖先流傳下來的這些寶貴財富我們應該認真研究,並足夠重視,但在這過程中我們也需要保持理性。

畢竟很多俗語所傳遞的思想和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適用於今天這個世界,保持鑑別能力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

推薦書籍:

如果你對這些俗語老話之類的感興趣,不妨看看這本書。都是一些為人處世、健康養生、品行修養等等口耳相傳的智慧,並且都有相關的解釋以及小故事。書籍本身的裝訂質量也不錯,硬殼精裝的,總之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而這裡的洩則是指的消耗。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充滿正能量,有的是勸人向善,有的是教人為人處事。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句俗語蘊藏的奧秘是什麼?這句俗語指的是男性,一個男人從出生到年邁後,精氣神是有限的,一旦精氣神缺乏,身體各方面都出出現問題,尤其是腎臟方面。
  • 「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是什麼講究,古人經驗之談
    在農村有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生活類的,生活類的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比如「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外在意思我們形容一個人非常富有,常常用「富得流油」四個字,非常有畫面感。因為富有的人,生活品質好,頓頓大魚大肉,食物中不缺少油水,當然吃得紅光滿面,過剩的營養都快從臉上溢出來了,促進油脂分泌,顯得滿面油光,富得流油。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那「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四十不多欲」,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到了四十歲就要減少欲望。這個欲望可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對性的追求,他包括了多個維度。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雖然說想要長生是一件很難實現的事情,但是通過養生的方法,同樣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其中,「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就道盡了一個長壽的秘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古人云:「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延年《李延年歌》中華文化不僅包括眾多的文學作品,還有一些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大多是古人的生活、生產經驗。對於後世來說這些俗語就像是一個知識庫,內容十分的豐富。但是這些俗語中,有一些內容並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還有一些內容屬於封建迷信,作為後人,一定要仔細甄別,不能完全聽之任之,比如古人說過這樣一句俗語: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比較低,封建社會女子大多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當時對於女子的要求也並不低,必須賢良淑德,而且封建時期的女子受到禮教的約束,毫無自由可言。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處暑是什麼意思 教你處暑養生之道
    對於節氣,大部分人都知道節氣的名稱,但不知道其含義。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處暑要怎麼養生呢?處暑飲食應該怎樣?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處暑是什麼意思處暑,就是指「出暑」,這是炎熱離開的意思,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四個節氣,時間點是在公曆8月23日前後。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50°。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
  •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到底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不知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俗語文化更是眾多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俗語最早來源於民間,老祖宗在日常的生活經驗中感悟出很多道理,並且歸納和總結,就成為了俗語文化。俗語看似粗糙簡陋,但背後所蘊含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給人很多智慧的啟迪。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養生健康、為人處世、天文地理等等,有很多俗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落伍和過時了,但是也有一些俗語不管時代如何發展變化都不會過時,而這些俗語講的就是人性。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說的是啥意思?
    小孩們只能坐在最不顯眼的位置,若是人多,那麼他們便連位置都沒有,只能站著吃飯。 在農村中,還流傳著許多關於餐桌禮儀的俗語,例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吃飯託腮,一定有災」以及「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前兩句俗語的意思,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介紹,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今天就只對最後一句俗語進行解釋與說明。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是那時的一種出行的習俗,意思是出門在外,因路途遙遠(舊時大多靠兩條腳步行),不比平常在家裡,該花的錢要花,決不能太吝嗇了。如果捨不得花錢的話,一是出門在外,讓自己為一些只有「針」這麼大的小事為難;二是捨不得花錢的話,包括肚子餓了,該吃的不吃,人生病了,該看病的不去看病,等等,結果損傷了自己的身體,不但不划算,還有可能把性命丟在外面。這就是「出門千裡不拿針」真正意思。
  • 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
    文/訪客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要說中國的文化啊,那可真是多得數不過來,就算是說上個三天三夜也是不能講個透徹的,不過也正是因為歷史足夠深厚,才能沉澱出這樣渾厚的文化。進屋之後,主人要做的就是倒水了,中國人喜歡喝茶,但是這倒茶也不是隨意亂倒的,茶壺的茶嘴兒一定不能對著客人,因為在農村壺嘴的讀音跟「虎嘴」一樣,這虎嘴可不是什麼好的意思,萬一要是對著客人,人家還會誤以為你對他是不是有不歡迎的意思呢。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的作息時間與養生
    「睡」,是歷來崇尚養生者常提及的養生之法。本文結合「睡」、「眠」兩字的造字結構,古代的時間劃分,談談古人的作息時間與養生,供大家參考。1睡眠漢字中,睡、眠兩字意思有所區別。睡,篆文中左邊為「目」,表示眼皮。右邊是「垂」,意為下垂。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是何意?為何古人會有這般覺悟?
    圖片來源於網絡:熬夜看手機二、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除了熬夜之外,還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每天都可以從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人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得上絕症,或是因為長期熬夜而猝死。其實,古人早在幾百年前就通過俗語來給我們警示,告誡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下這句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