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
相比於一些成語,也許俗語不夠華麗,但是俗語往往更加簡明扼要,其背後蘊藏的哲理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老古人的金玉良言並不難理解,首先「老不洩殘精」的意思是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各方面身體素質都會大大降低,要注意懂得保養身體。不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應該量力而行,不要一味地逞強,否則只會讓自己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在當時人們認為「精氣」是人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沒有「精氣」,那麼和行屍走肉不會有多大的區別。
而這句俗語中的「殘精」,如果具體所指就是人的精子。換言之,這句俗語就是提醒所有的男子平日裡應該控制自己的欲望,特別是在中老年的時候身體的已經大不如前了,如果不進行克制,那麼很容易命不久矣。
像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漢成帝劉驁,就是因為長時間放縱自己,結果草草地結束了自己風流的一生,成為了後世的笑柄。
如果是深層含義的話,就是指人上了年紀就應該少操點心,本來精氣神就不足了,就不要再勞心費力了。
至於"少不食壯火"中的"壯火",則是中醫學中的一個詞彙。
古人認為「壯火」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具體來說就是那種會使人亢奮的病理之火,說白了就是那些大補之物,比如人參鹿茸之類的。
因為年輕人本來就身體好火力壯,如果再吃這種大補之物反而適得其反。「物極必反,月盈則缺」,其實生活中我們應該也見過,吃點這種補品很容易流鼻血……
諸如此類的俗語在民間還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的祖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所以不論是可信度還是實用性都是比較值得思考的。
古人之所以非常重視養生,是因為在農耕社會一個人的健康是最為重要的。
唯有強健的體魄才能保證自己不斷的勞作,更重要的是在那個年代人們的醫療技術非常落後,很多在今天不起眼的小病都有可能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所以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老祖先流傳下來的這些寶貴財富我們應該認真研究,並足夠重視,但在這過程中我們也需要保持理性。
畢竟很多俗語所傳遞的思想和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適用於今天這個世界,保持鑑別能力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
推薦書籍:
如果你對這些俗語老話之類的感興趣,不妨看看這本書。都是一些為人處世、健康養生、品行修養等等口耳相傳的智慧,並且都有相關的解釋以及小故事。書籍本身的裝訂質量也不錯,硬殼精裝的,總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