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2020-11-29 鈺姐的書屋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這是字面理解。

古時農村的俗語,簡潔明快,充滿了一定的道理和警示,這幾句話告誡了人們在一天中的這三個時辰裡切記要忌做的三種事情:三更勿貪戀美色,一更勿貪吃美食,五更勿生氣動怒。

先了解下古代的打更文化

這裡有必要提下古代打更文化。古時人們生活單調,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更就成為鐘錶不普及的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它是在夜間為人們提供時間參照的一種方式。

怎麼分辨幾更天呢?古時夜間一共分為五更天,每一更兩個小時。晚上7-9點為一更天;晚上9-11點為二更天;晚上11點-凌晨1點為三更天;凌晨1-3點為四更天;凌晨3-5點為五更天。

古時沒有凌晨六更的打更,因為古人習慣早睡早起,古代皇帝也在五更天開始準備上朝,農村的人們基本五更天一過就開始起床做家務了。小時候印象中我勤勞的母親作息時間很類似。

「不貪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從古代打更文化看,「三更天」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不貪三更色」,是說在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夫妻之間切忌行房之事。那是為什麼呢?

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對人體來說非常關鍵,這個時間段被稱為「膽經當令」。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就是在這個時間點裡肝經正在值班,人們身體主要在進行膽汗的新陳代謝。膽經裡流淌著氣血,氣血化生成為膽汗,儲存在膽中。

黃帝內經說「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就是說我們人體裡11個臟器都依賴於膽經的功能支持,而此時我們需要進行優質睡眠以讓膽汗好好代謝。如果代謝不好第2天就會頭腦混沌、臉色晦暗,嚴重的還會頭暈腦脹,產生偏頭痛等。所以為什麼會說女生要在晚上11點前睡美容覺,第2天才會容光煥發。

因此,在科學的作息時間表裡,人們在每天23點半之前就應該進入到睡眠狀態中了,那麼至少23點人們就要開始睡覺,而不是做別的事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還有,疲憊的人們本就勞累了一天,早就該入睡了,這麼個時候段半夜三更的再做夫妻行房之事,就可能會損傷體內膽汗的新陳代謝導致第二天精神疲憊,影響第二天工作和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

「不戀一更食」是什麼意思?

古時的一更天是指晚上7-9點,是「心包經當令」時段。什麼意思呢?心包是心臟的保護組織,這個時間段人們應該準備入睡、靜心養氣、熱水洗腳或者看書,保護心肌正常工作、減輕心臟負擔的時候。

古時人們生活單調,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有就是早睡早起,再加之晚上又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吃晚飯自然就比我們現代相對早一些。小時候在農村,母親基本晚上6點就做晚飯,7點前我們就已吃過晚飯了,然後大家就在院裡聊天、看電視等閒下來。

所以,從科學層面以及人們的習慣層面來說,晚上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並不適宜人們進食。若在這個時候進食,必會讓人體越來越興奮活躍,這樣就加重了人體的負擔,還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

當然因為人們工作安排等,有時人們並不一定完全會遵循科學,有時只是相當對言。

晚上適合人體進食時間段是晚上5點-7點,這才是腎經當令時段,也是補腎的一個好機會。我們後天補腎基本是從食物裡獲得,這個時間點恰好腎經上班,也是一個受孕的好時機,具體細節就不用多講了。

「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古時五更天是指凌晨3點到5點,這時雞叫三遍,太陽慢慢從地平線升起,天色由晦到明,人們逐漸從睡夢中醒來,身體慢慢開始復舒。古代皇帝在五更天開始準備上朝,農村人們五更天開始準備起床做家務,印象中勤勞的母親即如此。

從科學角度看,人體的氣機都講順其自然,從肺經開始,這個時候就是一天的開始、陽氣的開端,也就是人們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就是做轉化過程,所以這個時候,人體是不適宜生氣動怒的。

再有,一天之計在於晨,人們剛剛起床開啟一天的生活,如果生氣動怒,就會影響一整天的情緒,一天都有可能提不起精神,還有馬上就要吃早飯了,這時鬧脾氣,一整天都會不開心的。

結語: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有科學合理的成分。古時農人並不懂很多的現代科學知識,但卻可從平常生活經驗中總結出科學道理來,這充分反映了先輩們的聰明智慧,更彰顯了智慧源於生活。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

相關焦點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什麼意思?老祖宗給的忠告
    有這樣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句話顯然是老祖宗在我們的生活在為我們總結的經驗,這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第一句話,"不貪三更色"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不要對三更的一些歡愉之事貪心。三更是古代用的對時間的劃分,是指從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
  • 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穿靴,女怕正午戴帽」,啥意思?為啥呢?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三更穿靴,女怕正午戴帽」,啥意思?為啥怕穿靴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俗語描述。這些俗語也都是經歷了多年的經驗累積之後,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很多俗語是真實的寫照採取了白描的方式進行敘述,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道理深刻,所以民間也有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大家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社會,農業的發展對於中國古代的人們來說是十分的重要的,於是就是這樣的農業社會的影響所以就產生了許多農村的俗語,當然了,這些俗語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求很多機會,想要藉此改變自己的階級或者人生,可是城市雖大,但是容下一個我們卻那麼艱難,有時候我們會說那些北漂,滬漂,深漂究竟是為了什麼選擇,背井離鄉,獨自一個人品嘗這萬千的孤獨與寂寞。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說的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建國之後不能成精,曾經迷信封建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農村,有什麼曾經不好說但現在比較好解釋的吶?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普及3個農村俗語。1.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呋喃跟吡啶,大家可能在農村聽的較少。化學物品,難免是有不同於我們生活中所吃的那些吃食的味道,當時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受教育程度不高,對這兩種東西難免有厭惡的情緒。2.男、女「不三 不四」可別誤會,這不三跟這不四可是分開的。那麼他們實際上指的是生日。就是說,男不過30歲生日,女不過40歲的生日。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樸實的鄉下,雖可能受教育程度較低,但他們都有著尊老愛有的傳統。
  • 農村老農說,「五更天鬼呲牙,寒冬臘月人凍煞」,什麼意思?
    在農村,諺語又稱之為俗語,是一種「智慧的小哲理」。其實,農村的俗語又很多的形式。比如說,關乎生產的,如「種地不上糞,等於瞎胡混」;有的反映民間百態的,如「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而有得是描繪農村的生活的,是展現當時人們世界觀的一些描繪,如「有志者,事竟成」;其實在我看來,諺語多源於農村,是農民長年累月中積累的經驗,然而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俗語,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則農村有趣的俗語。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而這裡的洩則是指的消耗。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是何意?為何古人會有這般覺悟?
    圖片來源於網絡:熬夜看手機二、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除了熬夜之外,還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每天都可以從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人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得上絕症,或是因為長期熬夜而猝死。其實,古人早在幾百年前就通過俗語來給我們警示,告誡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下這句俗語。
  • 俗語:「男怕三更,女怕午時」,有什麼依據嗎,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俗語:「男怕三更,女怕午時」,有什麼依據嗎,這其中有什麼道理文/小玉雖說現在的農村經濟想必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儘管如此,如果對比城市和農村的話,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因此有很多農村的人來到城市以後都會有一種不想回去的想法,雖然城市的繁華吸引了很多農村人,但是依然還有很多人想要回到自己的家裡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是什麼意思?
    俗語,也就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對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結的句子,這些句子讀起來我們覺得很舒服,但是又不是詩句,或者說有那麼一點詩句的成份在其中。但是,這些俗語的實際意義可是非常大的。有句俗語是「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句話我們乍一看會把「三更子」和「午時辰」當成一種事物或者是什麼怪物之類的東西。但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我就來給大家淺顯地說一下吧。如果大家不了解「三更」,那麼一定知道「「三更半夜」」是什麼意思。其實如果這樣就容易理解了,「三更子」就是「在三更半夜生的男子」。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廚師答疑
    要堅持學習,學無止境下文轉載自作者:最食記從古至今,前人的實踐留下了很多的美食方面的技巧,這無疑是前人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財富,為指導後來者提供了借鑑。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廚師來答疑。魚不蒜。魚不蒜也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從多年的經驗之中得來的,將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不但念起來朗朗上口。這樣的方式也更利於將俗語傳承下去。有的俗語確實具有很深的道理,所以有很多的俗語直到現在也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 「卯時不飲酒,酉時不打妻」農村的俗語,男人們要多看看!
    導讀:「卯時不飲酒,酉時不打妻」農村的俗語,男人們要多看看!文/更三農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故事,這些多是先輩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訓誡意義!其中也有很多的俗語,包含了先輩對生活,對農業技術的管理,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不過,隨著農村社會的發展,現代農業的不斷的普及,也解放了農民的雙手,很多過去的俗語也就逐漸的被人遺忘,但是,在我看來,社會的發展不應該是這些俗語流行的終點,更應是我們堅持的傳承,比如說以下的三句俗語,包含了先輩的智慧,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受益匪淺!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說的是什麼問題?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說的是什麼問題?現在的國家政策好了,農村的經濟活力也已經開始提升了,但是我們依舊能夠看到現在城鄉之間的矛盾差距還是很大的,很多農民來到大城市中就會流連忘返,實際上他們在城市中生活中間有時間都想回到家鄉看一看,雖然農村沒有眼花繚亂的休閒娛樂場所,但在這裡的人都比較真誠和質樸。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所以在「一九不出手」到來之前,我們用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話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人說「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科學根據嗎?
    俗語在農村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農村基本上大家都會說上幾句,比如說「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俗語的發展源於生活,卻也高於生活。在漫長的歲月中,先人在不斷的觀察與積累中,不斷的結合生活,總結出一套完整的俗語「大字典」!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現代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漸漸遺忘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些地方和他們所接受的科學道理相悖。俗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可有些俗語只有老人才會時常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