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什麼意思?老祖宗給的忠告

2020-12-06 文太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睡覺吃飯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而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其實也有不少講究,從古時候到現在,我們的先人前輩們用他們的生活經歷為我們總結了許多經驗,這些經驗成為了俗語一代又一代的傳給我們,無論是講做人的道理還是講做事的經驗,我們都從中學到了很多。有這樣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句話顯然是老祖宗在我們的生活在為我們總結的經驗,這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先看第一句話,"不貪三更色"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不要對三更的一些歡愉之事貪心。三更是古代用的對時間的劃分,是指從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古時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當他們每天隨著日落回到家裡,幹了一天農活的身體已經十分疲憊了,十分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而那時候的人們對這種時間的概念都是很明確的,不會像我們現在的社會,年輕的男孩女孩都有所謂的自己的夜生活,經常熬夜追劇,熬夜看小說等等。他們認為,在那個時候,男女之間是不可以行房事的,否則會出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晚上睡覺時對自己白天一天勞累的放鬆,夜晚是人休息的最佳時刻,當你入睡以後,你的身體各個器官都可以得到放鬆休息,在三更這個時候,通常都是我們的肝休息和排毒的時間。我們知道房事是需要雙方勞累的,而且是不能讓身體得到休息的,很耗費精氣神,在這個應該睡覺休息的時間還貪戀歡愉,沉迷這種事情,肝臟得不到休息,無法正常去工作,人的身體就會變得越來越差勁,所以說不要貪圖三更的愉悅,在該睡覺的時候就要去睡覺,這也是醫生告訴我們的,只有這樣我們的肝臟才能更好的工作。

第二句說"不戀一更食"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還不能吃飯了嗎?首先,我們要明確一更是什麼時間,就是古代的晚上七點到九點,這個時候吃飯是會被算作宵夜的。相信大家都聽過一日三餐要正常吃,準時吃的道理。長輩從小告訴我們,早飯要吃飽,早上是一天的開始,能吃飽就要吃飽,才有利於接下來更好的投入工作。中午要吃好,午飯不用太飽,只要吃得夠自己不餓肚子就可以了,晚飯要吃少,因為晚上的食物最不好消化,要適當少吃,這能讓胃更好的工作。既然晚飯都要吃少了,那麼一更的食物我們還要去吃嗎?

不戀一更食就是不可以貪戀一更的食物,是勸我們不要去吃那一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晚上人的胃部消化系統也是需要休息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會減慢自己的消化速度,這個時候我們去吃太多食物是不會利於自己的消化的,長此以往下去,每次都不能很好的消化,我們的胃部健康就會出問題。

除此之外,許多女孩子都說減肥不吃晚飯,雖然說這是不健康的習慣,但是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長期吃夜宵是會增加體重,導致肥胖的,肥胖也會讓我們的身體逐漸出問題。畢竟一更食對於我們來說,就像剛吃完飯就要上床睡覺,這麼看來,這樣的飲食習慣怎麼也不可能是健康的。

我們的老祖宗對於我們的睡覺和飲食總結出了這麼多的經驗教訓,雖然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早就不同於以往,人們也不需要用大自然的一些現象來確定自己工作的時間,但是對於大家來說,我們仔細琢磨這些飲食睡覺經驗,其實老祖宗說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身體健康一直是自古以來大家都需要去重視的東西,所以關於這些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來的道理,大家可以去牢記在心,並且用行動來證明。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在那個年代有條件接受教育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於是我們的老祖宗就發明創造了俗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俗語獲益。因為俗語多是根據平日生活中的經驗總結而出的,所以俗語得到了大部分人們的認可,這也使得俗語在問世後能夠得到廣泛流傳。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陶淵明《止酒》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其中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品德的,有關於社會的等等。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是那時的一種出行的習俗,意思是出門在外,因路途遙遠(舊時大多靠兩條腳步行),不比平常在家裡,該花的錢要花,決不能太吝嗇了。如果捨不得花錢的話,一是出門在外,讓自己為一些只有「針」這麼大的小事為難;二是捨不得花錢的話,包括肚子餓了,該吃的不吃,人生病了,該看病的不去看病,等等,結果損傷了自己的身體,不但不划算,還有可能把性命丟在外面。這就是「出門千裡不拿針」真正意思。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相比於一些成語,也許俗語不夠華麗,但是俗語往往更加簡明扼要,其背後蘊藏的哲理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是什麼意思?
    俗語,也就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對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結的句子,這些句子讀起來我們覺得很舒服,但是又不是詩句,或者說有那麼一點詩句的成份在其中。但是,這些俗語的實際意義可是非常大的。有句俗語是「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句話我們乍一看會把「三更子」和「午時辰」當成一種事物或者是什麼怪物之類的東西。但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我就來給大家淺顯地說一下吧。如果大家不了解「三更」,那麼一定知道「「三更半夜」」是什麼意思。其實如果這樣就容易理解了,「三更子」就是「在三更半夜生的男子」。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魏徵沒,朕亡一鏡矣!」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老祖宗忠告: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什麼意思,我們如今睡錯了嗎?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民間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其中包含著許多深刻的人生道理。也許在很多人眼中認為這些俗語比較粗鄙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民間俗語句句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十分值得人們借鑑。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以前很年輕的時候,不太理解這樣的俗話,總覺得這些話有些扯。但隨著年齡增長和經歷過一些事以後,確實覺著這些話是很有道理,孔夫子都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老人們感受了一輩子的人情冷暖,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社會經驗,是最寶貴的財富。
  • 民間俗語「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在人們生活中仍然有著重要的作用,無可厚非它不像唐詩宋詞那樣優美高雅,但它的作用卻和詩詞不相上下。俗語的體裁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都是勸人向善,教人學好的。好比「酒香不怕巷子深」、「芝麻開花節節高」等等無不包涵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祈願,雖然俗語的字數都很少,但字字珠璣,句句肺腑。都是古人總結的為人處世的智慧,尤其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對古人的智慧加以理解和運用。就好比軍事家研究《孫子》,哲學家研究《老子》等等。能夠流傳下的肯定不會都是糟粕,我們應當看到其中的精華,這樣對於了解自身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大家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社會,農業的發展對於中國古代的人們來說是十分的重要的,於是就是這樣的農業社會的影響所以就產生了許多農村的俗語,當然了,這些俗語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是何意?為何古人會有這般覺悟?
    圖片來源於網絡:熬夜看手機二、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除了熬夜之外,還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每天都可以從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人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得上絕症,或是因為長期熬夜而猝死。其實,古人早在幾百年前就通過俗語來給我們警示,告誡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下這句俗語。
  • 老祖宗忠告:勸賭不勸嫖,下半句其實更有意思,但很少人能懂
    ,所以現在的人所具備的很多處事原則也還是來自於老祖宗的忠告。但是如果我們說到老祖宗的忠告,想必很多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做「勸賭不勸嫖」,這句話並不是什麼古詩詞之類的文章,但是它卻是一個民間百姓們都知道的一句俗語,並且現在都還有很多人遵循著這樣的法則,人們在遵守之餘也還是有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質疑,那就是為什麼會有著這樣的一句話。
  •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民諺、俗語作為廣泛流傳於市井之間的口頭語,很多時候都是父輩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下一代,代代流傳到今天。許多俗語都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遺失了,畢竟不像那些詩詞典籍,儒家學問能夠記錄預測。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提要: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文/二狗農村俗語是古代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話都是世人通過長時間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這些俗語對於古代生活在廣大農村的人,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指導價值。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如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 「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不喝卯時酒,不打酉時妻」「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 俗語:「男怕三更,女怕午時」,有什麼依據嗎,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俗語:「男怕三更,女怕午時」,有什麼依據嗎,這其中有什麼道理文/小玉雖說現在的農村經濟想必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儘管如此,如果對比城市和農村的話,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因此有很多農村的人來到城市以後都會有一種不想回去的想法,雖然城市的繁華吸引了很多農村人,但是依然還有很多人想要回到自己的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