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2020-12-06 王牌太史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

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在那個年代有條件接受教育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於是我們的老祖宗就發明創造了俗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俗語獲益。

因為俗語多是根據平日生活中的經驗總結而出的,所以俗語得到了大部分人們的認可,這也使得俗語在問世後能夠得到廣泛流傳。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一更"相當於今天的晚上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以此類推上文中提到的三更天應該是十二點左右,這時已經是非常晚的時候了。

那這個「不貪一更食"就很好理解了,古人認為在一更天,也就是7點之後不應該食用太多的食物。

在古代,因為沒有電燈等照明設施,普通人家甚至都沒有蠟燭,所以天黑了人們就無事可做,這導致古人的休息時間普遍較早,大概一更天就準備要休息了。

雖然當時的醫療水平較為落後,但是古人還是意識到了如果在睡前進行大量的飲食,那麼自己將很難休息好。所以古人將這一問題總結成俗語,並用於告誡後人。

今天的我們都知道,如果在睡覺前進行大量的飲食,那麼我們的器官需要不停地工作消化,長此以往來看這樣我們的身體會受到嚴重的損害。所以我們應該避免在睡前進行大量的飲食,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戀三更色」也同樣值得我們重視。上文說了,「三更」大概就是晚上11點到1點,而這裡的「色」,其實就是指的男女之事,也就是說不要在三更天行夫妻房事。

因為這個時間段,對人體來說同樣非常關鍵。中醫角度來看就是「膽經當令」,通俗點說,就是膽開始值班工作了。這個時候最好是處於睡眠狀態才行,否則第二天精氣神都會差事兒。

這則俗語雖然只有幾個字,但是古人想要傳達的信息確實非常實用的,即使是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同樣也是有益的。如果我們能夠重視俗語,一定能夠從中獲得很多實用的知識,並在此後的生活,為人處世中少走很多彎路。

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非常多,大多數都是非常有用的,值得我們深思。雖然今天大部分人不重視俗語文化,但是無可否認俗語的地位。同樣如果我們想要研究學習俗語也並不困難,我們只需要弄明白其中的典故,完全可以通過字面意思做出一個大體上的判斷。

推薦書籍:

如果你對這些俗語老話之類的感興趣,不妨看看這本書。都是一些為人處世、健康養生、品行修養等等口耳相傳的生活智慧,並且都有相關的解釋以及小故事。

書籍本身的裝訂質量也不錯,硬殼精裝的,29塊錢厚厚一本,總之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什麼意思?老祖宗給的忠告
    有這樣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句話顯然是老祖宗在我們的生活在為我們總結的經驗,這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第一句話,"不貪三更色"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不要對三更的一些歡愉之事貪心。三更是古代用的對時間的劃分,是指從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
  • 民間俗語「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在人們生活中仍然有著重要的作用,無可厚非它不像唐詩宋詞那樣優美高雅,但它的作用卻和詩詞不相上下。俗語的體裁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都是勸人向善,教人學好的。好比「酒香不怕巷子深」、「芝麻開花節節高」等等無不包涵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祈願,雖然俗語的字數都很少,但字字珠璣,句句肺腑。都是古人總結的為人處世的智慧,尤其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對古人的智慧加以理解和運用。就好比軍事家研究《孫子》,哲學家研究《老子》等等。能夠流傳下的肯定不會都是糟粕,我們應當看到其中的精華,這樣對於了解自身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陶淵明《止酒》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其中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品德的,有關於社會的等等。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快看看你是否符合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快看看你是否符合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民間俗語,俗語呢,是起源於百姓的生活中的,是人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是有對的,也有不適合現在的。由於封建社會的限制,這些俗語受制於社會的發展,又會有很多的不完美,我們在讀這些俗語的時候呢,也要做到「取其精華」,我們只保留那些在我們如今看來是正確的。我們要講的俗語是「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看起來好像跟生辰有關係啊。在古代,生辰八字是很重要的,在婚配和時候都要看生辰八字看看兩人是否能相配。
  • 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啥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文/望君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啥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古人們早就經過親身經歷以後,給我們總結了各個方面的俗語,有關於氣候的,有關於做人的,也有關於風俗的,總之俗語遍布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是何意?為何古人會有這般覺悟?
    圖片來源於網絡:熬夜看手機二、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除了熬夜之外,還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每天都可以從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人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得上絕症,或是因為長期熬夜而猝死。其實,古人早在幾百年前就通過俗語來給我們警示,告誡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下這句俗語。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現代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漸漸遺忘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些地方和他們所接受的科學道理相悖。俗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可有些俗語只有老人才會時常說起。
  • 民間俗語「男最怕三更時,女最怕午辰時」,你聽過嗎,有何道理?
    民間俗語「男最怕三更時,女最怕午辰時」,你聽過嗎,有何道理?文/往昔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這句話中,所謂的老人言不僅僅是說老人說的話,他是說很多前輩在多年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規律,雖然很多沒有科學依據,只不過,這麼多年都用下來了,就說明他還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看幾句民間流傳的話。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這句話很好理解,主要是說年少時候如果食用補品太多的話,往往會有很多的禍害。
  • 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其實普通百姓照樣有大智慧,比如這句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所含的意蘊就非常深厚。"窮不走水"的兩層含義過去窮人除了種地之外,還可以依靠所處的環境來維持生計。如果附近有青山,那麼就可以上山砍柴,打獵。砍的柴除了能自家燒火做飯取暖,還能挑到附近的鎮裡去賣。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三更子」和「午時辰」是啥?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是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在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於世界的了解,往往是根據簡單的陰陽、五行。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的發展,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的運行規律。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了八字命理、佔卜等文化分支,這類學問,常用來算命。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相比於一些成語,也許俗語不夠華麗,但是俗語往往更加簡明扼要,其背後蘊藏的哲理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穿靴,女怕正午戴帽」,啥意思?為啥呢?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三更穿靴,女怕正午戴帽」,啥意思?為啥怕穿靴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俗語描述。這些俗語也都是經歷了多年的經驗累積之後,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很多俗語是真實的寫照採取了白描的方式進行敘述,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道理深刻,所以民間也有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充滿正能量,有的是勸人向善,有的是教人為人處事。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聊得這裡,相信朋友們似乎明白了點什麼把,這句俗語就是說人的精氣神問題,對於那些缺乏精氣神的男性該如何補了,中醫認為,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含有鋅的食物,例如常見的枸杞、矷山參、黃精等食材,對於精氣神比較缺的人來說,這些食材是非常重要的。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是「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句話我們乍一看會把「三更子」和「午時辰」當成一種事物或者是什麼怪物之類的東西。但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我就來給大家淺顯地說一下吧。如果大家不了解「三更」,那麼一定知道「「三更半夜」」是什麼意思。其實如果這樣就容易理解了,「三更子」就是「在三更半夜生的男子」。
  • 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俗語老話中常提到的「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俗語一:三不問「三不問」主要源於道教學說,即不問壽、不問俗事、不問籍貫。
  • 屬相俗語: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古人為何這麼說?你認同嗎
    屬相俗語: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古人為何這麼說?那麼今天小編要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挑出一個來講講,那就是我們民間的俗語和諺語。民間的俗語和諺語往往都是人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出來的「道理」,但是其實有些是真的有據可依的,也有些是古時人們的迷信或者一味地相信而得來的假「道理」。像有一句俗語說「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這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