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望君
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啥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古人們早就經過親身經歷以後,給我們總結了各個方面的俗語,有關於氣候的,有關於做人的,也有關於風俗的,總之俗語遍布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俗語之所以稱之為俗語,就因為他不管什麼人都可以看懂,而且它往往來自於民間。
在以前那個時代教育沒有那麼普及,不像我們現在,國家的培養讓我們普遍文化程度較高,以前流傳下來的俗語就沒有很強的說服力,現在的年輕人也就很少去了解俗語,更不要說在生活中使用俗語,只有老一輩的人還在使用。按這種形式下去,再過些年俗語可能就徹底消失了。俗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也是富含深厚的道理的,它不應該就這樣被遺忘。今天我們就說說
「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
這是我們要說的第一句俗語,想必大家猜不出這句話的意思。先從最生僻的詞彙開始說,呋喃和吡啶,這是兩種化學物質,提起化學物質,我們想到的可能就是生化武器,擴散開來會產生大面積的破壞。
這類物質是帶有腐蝕性的,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傷害,或者會讓人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反正人人對化學物質都是離得遠遠的。在古時候人們也是這麼認為的,不知哪個無知的人說呋喃這種東西專害男性,會讓男性能力下降,而吡啶專害女性,會使女性喪失懷孕能力。
這兩種物質也就成了生殖系統的破壞者。但這也只是不知從誰口中說出的說法。在這種會有損自身的事上,沒有人願意去求證她的真實性,萬一出了問題,那後果可是太嚴重了,這謠言也就一直傳下來逐漸形成了一句俗語。
「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
在我們周易中所講。男子是陽性體質,女子是陰性體質。一天中也是分陰陽時辰的,半夜三更就是一天中陰性最終的時候,男孩的陽性體質正好與其衝突,所以在古時候生男孩的時辰會避開三更,在那個封建的時代,在這個時間出生的男孩象徵的不詳,往往生下來就身體虛弱,從小就是傷病纏身。
一天中陽性最足的時間在午時,這個時間這是烈日當頭,同樣,陰性體質的女孩在出生時,也要儘量避開這個時間,否則就是對孩子不好。其實這也是沒有什麼依據,只是人們的封建思想作祟。
雖然這兩句俗語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俗語都是這樣,俗語也是古人們在生活中一點點經歷總結出來的,其中還是含有一定道理的,我們要以清醒的頭腦去學習俗語,對於正確的俗語吸收利用,對於一些騙人的愚昧說法那就拋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