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2020-12-05 王牌太史

前言:

哲人有言: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普通百姓照樣有大智慧,比如這句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所含的意蘊就非常深厚。

"窮不走水"的兩層含義

過去窮人除了種地之外,還可以依靠所處的環境來維持生計。如果附近有青山,那麼就可以上山砍柴,打獵。砍的柴除了能自家燒火做飯取暖,還能挑到附近的鎮裡去賣。打的獵物也是如此,家裡上上下下能吃點肉,見點難得的葷腥,也能買到鎮裡發筆小財,換些油鹽。

當然上山謀生也會有風險,蛇蟲鼠蟻,猛虎野獸,樣樣都可以讓人致命。柳宗元在他著名散文《捕蛇者說》中就提到,裡面捕蛇者三代人都死在毒蛇口中,十分悽慘。但這種危險性遠遠和下海沒法比。

住在海邊的百姓雖然也可以下海捕魚,用以維持生計,但海水浩瀚,變幻莫測,驚濤駭浪拍過來,再好的水性也沒用,想逃生極為困難。

"窮不走水"的第一層含義就是指即使生活再困難,也輕易不要到海裡討生活。

"窮不走水"的第二層含義就是窮人不要去走私。封建社會的對鹽、鐵等貨品,是由國家專營,嚴禁個人進行販賣。等到明朝以後,又實行海禁,個人船隻不能出海和外國進行貿易往來。

受利益的驅使,照樣有大批人出海去其他國家,畢竟在中國相對便宜的茶葉、瓷器到外國能賣上大價錢,反之亦然。但船隻出海,水手除了面對大風大浪之外,還得克服暈船,寂寞,疾病等等一系列內部因素,更不要說還是神出鬼沒的海盜。遇到任何一種危險都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非但如此,朝廷對走私犯也是嚴加懲處,如果小偷小摸,打家劫舍也就是一個人掉腦袋,但如果涉及走私,那就可能連累家人。明朝有個叫汪直的海上走私犯,聲勢浩大,在日本都佔有一席之地,但家中老母妻兒遭殃了,通通被抓起來。汪直想棄暗投明,結果朝廷假意招安他,將他從日本騙回來斬首。

所以,"窮不走水"更深層的含義就是即使窮,也別做犯法的勾當。

"富不涉淫"的兩種含義

有錢就學壞,這是百姓常戲言的一句話,吃飽穿暖手裡有點錢了,就想去花花一番,現代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

然而"萬惡淫為首",過度地出入煙紅酒綠之處可不是什麼好事。雖然古代青樓是被允許的,但經常去逛不僅僅是腰裡的錢包會癟的厲害,身體也會被掏空。所以"富不涉淫"的第一層含義就是有錢也別老去那些風月場所。

這句話的另外一個含義就是富人發展產業,別做色情的生意。歷史上的有名的富商巨賈不少,但是沒有一個人是以經營青樓聞名的,真正的有錢人不做這個買賣。

經營青樓表面上是合法生意,裡面黑暗很多,逼良為娼啊,給客人設套啊,林林種種數不勝數,不僅是違法,而且按封建迷信的說法是有損陰德。

此外,進青樓的客人也非常複雜,不是帶點歪門邪道或者有點勢力的人也撐不起來這種生意。本來古代商賈之人就地位低賤,矮人一頭。所以正經富人輕易也不會從事青樓買賣。

結語:

這句俗話在古代適用,其實現代社會同樣適用。即使現在科技進步,人類在大自然的威力下依然渺小,出海捕魚仍有很大危險。在船上當水手即使薪水不低,長年在外拋家舍業,又有多少妻子願意自己丈夫去做呢?至於去"淫",那更是法律和社會道德不允許的。

簡而言之一句話,有些事能做,有些事情,有錢沒錢最好還是別做。

推薦書籍:

如果你對這些俗語老話之類的感興趣,不妨看看這本書。都是一些為人處世、健康養生、品行修養等等口耳相傳的生活智慧,並且都有相關的解釋以及小故事。

書籍本身的裝訂質量也不錯,硬殼精裝的,49塊錢厚厚一本,總之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從字面上來看的話,意思是貧窮的時候,你不要去走水面,有錢富貴的時候不要淫亂。窮不走水,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農村俗語有的很簡單,但這句,卻顯現出農村人的文化。走水類似於古代文言文,在這裡表達的意思,是一種行為, 但暗示出來的方向卻很多。我和你一樣,每個人都有過貧窮,遇到過困難,但這都是寶貴的財富。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還是有存在的意義,當然也有一些隨著歲月的更迭,變得可有可無,失去了借鑑的意義,還有很多的俗語是值得我們去參考的,譬如這一句: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人生在世,活著、安全為第一,即便是財富在多,臨走時候是一分一毫也帶不走的,貧窮也不是住到誰家就不會走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是一樣可以擁有美好的生活,但前提是必須健康、安全的活著,在過去的各行各業之中,有的就相對比較的兇險,這句老話借用走水,指明道路,在過去交通不發達,走水是一種水上職業,江河湖泊之中遊弋,也被稱之為最為兇險的行當,俗話說欺山不欺水,山在高,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地區有一些民間俗語,對於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一定的幫助意義。因為這些俗語都是老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智慧。比如說農村有一句話叫做「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指的是什麼?富涉淫則衰又為何意呢
    語言在流傳的階段中,除溝通外,再有精神上的傳承,在民間普遍流傳的,多是諺語、俗語,簡短卻蘊含深意,它們源於生活的積累,是祖輩先人從生活實踐中悟出的哲理。像國學經典入門的《增廣賢文》,便是舊時流行的民間俗語和經典詩文選編而成。這一些凝練古人智慧的短句,能使後人,少走那些不必要的彎路和險路。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俗語「窮算命,富燒香」,後一句才是精華,古人的忠告!
    俗語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最具民間特色的傳統文化,俗語往往都深刻地反映了當時民間百姓的生活風貌,雖然沒有詩詞歌賦那般意境優美,但卻同樣將民間百姓的生活體現的有聲有色。雖然沒有文字記載,卻依舊依靠其獨特的普世價值而被人們爭相傳誦,雖然很多已經被歷史淘汰,但依然可以作為研究古人人情世故的重要依據。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生孩子和貧富有啥關係?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家中的孩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生孩子和家庭貧富又有什麼關係呢?
  •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現如今中國的農村還流傳著很多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一些地方文化的標誌,很多標誌都是一些生活智慧的體現。所謂的入鄉隨俗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而且,在很多農村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和文化。
  • 古人說「豬來窮,狗來富」,是怎麼意思嗎
    平時誰家需要幫忙做什麼事的時候,他都會主動過去幫忙,要是村子裡誰家要做個椅子啥的小家具,他不但不收取人工費,很多時候連材料都是自己掏出來的。因此村子裡的人,都對石頭稱讚有加,說他是個懂事的孩子。但也正是因為經常幫人做木匠不收錢,因此石頭的日子過的還是很緊巴的。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但是,就是這些與老百姓朝夕相處的小動物,老祖宗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的俗語,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過去,在農村老人認為,外來的豬上門,是不吉利的。豬是煞星,豬上門預示著輕則破財,重則家破人亡。農村過去治安不是很好,常常都會發生盜竊之類的事情,對於農村家家戶戶養殖的豬,一般人是不會偷的。
  • 俗語「萬惡淫為首」,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道出人性的真諦
    就以《增廣賢文》裡的「萬惡淫為首」為例,你知道這裡的「淫」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嗎?如果單純按照現代社會常用的字意來解釋,恐怕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個「淫」就是指不入流的、低俗惡趣味的邪穢之意,是與情色事物相關聯的,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指汙穢不堪的思想是極大的罪惡。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古代的科學技術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老百姓很多時候都會吃不飽穿不暖,就會把美好的願望,寄托在迷信上,作為心靈的慰藉。這時候,很多在今天看來很荒誕的說法,盛行一時。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很多說法已經被淘汰了。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如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 「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不喝卯時酒,不打酉時妻」「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而這裡的洩則是指的消耗。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這是說我們的身體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在不同年齡的時候,可以吃的補品也會有較大的區別,如果一下子吃太多,每一頓都吃,不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就會適得其反,讓自己出現身體的不適。
  • 古人忠告:「人過中年,富不管兩種人,窮不管兩件事」,啥意思?
    正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朝氣蓬勃的少年,意氣風發的青年,頗為尷尬的中年,以及不移白首之心的暮年。為何說中年屬於比較尷尬的年齡段呢?青年時期的我們,擁有遠大志向,並且有大把的時間試錯,敢於追求內心的理想,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不畏懼任何失敗,因為年輕就是資本。
  • 俗語講「窮單身,富寡婦」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好,我是關心,我們常說家是一個人的港灣,男人需要有家庭作為後盾,而女人也需要有一個溫暖的家,才能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其實不管是誰肯定都會有自己的家,只不過有很多人的家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變得不完整。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這句俗語應該是農村中最為常見的,也是聽說頻率的次數是最多的。「養兒方知育兒難」在還未成家的時候,父母的愛我們接受起來理所應當,但是,某一日,成了家有了孩子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當初總是抱怨自己的父母親,對母親父親而言是多麼的不公平。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究竟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究竟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今天的話題讓我們又了解到一句俗語,俗語在人們的生活中是經常用到的,它雖然不像詩歌那樣富有才情,但讀來卻讓人通俗易懂,易於接受,也逐漸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那些流傳下來的俗語,正是由以前的人在品味生活當中濃縮精簡流傳下來的精華。接下來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兩句俗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