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
現如今中國的農村還流傳著很多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一些地方文化的標誌,很多標誌都是一些生活智慧的體現。所謂的入鄉隨俗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而且,在很多農村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和文化。這裡小編就要給大家講一講一些關於農村結婚的風俗習慣和民間俗語。
現在的社會,結婚幾乎是每一個家庭都無法避免的一個大事情。城市裡還好,兩個人互相喜歡,家庭和睦就可以結婚在一起了。要是農村的話,就會有非常多的講究了。很多農村的講究都以俗語的方式出現了,比如「三天要回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等。有些俗語裡面有著封建的色彩,有的俗語裡面只是一些生活現象的表示。但不管怎麼樣,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俗語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彩頭,很多人都願意遵守這樣的俗語。
送親,一直是一項非常有儀式感的行為。其中就有送親的人必須是雙數,哪些人能去,哪些人不能去都是有講究的。其中就有一句農村俗語表現的非常真實,那就是「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句子呢?這裡面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嗎?
首先我們來講講這個「娘送女,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要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女兒出嫁的時候,母親是不能夠送的,也不能去男方的家庭。因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雖然感覺有些無奈和心酸,但是這就是社會發展的過程。所以嫁女兒的時候不要跟過去,要乾淨利落,這樣才能夠讓女兒一直跟著她的丈夫,過著更好的生活。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絕情的表現,其實不是,因為這樣的行為是為了避免和女兒告別的時候太過傷感。讓女兒不能夠死心塌地和她丈夫走,很容易有傷感的氛圍,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太傷感,導致大喜的日子氛圍不夠,還是要高高興興才是最好的。
還有一句話,叫做「姐送妹,窮三輩」,意思就是妹妹出嫁的時候,做姐姐的不應該去送。這又是一個什麼道理的呢?其實按照正常的說法,姐姐應該先嫁人的,姐姐先嫁人了那麼姐姐就不屬於娘家人了,本質上是不能夠代表娘家人去接送親人的。至於為什麼會窮三輩呢?大概就是古人杜撰出來,為了鞏固綱常倫理的句子吧。
其實婚姻的接送親還是非常的有講究的,一般來說,都是由自己本族的男性親戚負責,就是叔叔,舅舅,弟弟等這樣男性親友的結婚就是一個非常「壯勢」的方式,是為了給新娘子撐場面,告訴新郎不可以隨便欺負新娘。當然現在沒有這個意思了,大部分還是用來給新娘子祝福的。
如今的婚姻制度非常的開放了,很多講究都消失了,只要兩個人相愛就很好了。不過很多老人還是比較在意以前的 一些舊風俗。要知道舊風俗雖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客觀看待,當然,對此還應該有所了解,免得到時候被人說道就不好了。大家知道哪些結婚的舊風俗呢?歡迎留言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