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生窮命,不生窮相」,老祖宗兩句經典名言,句句精華!
中國俗語文化悠久綿遠,博大精深,這些老祖宗根據生活智慧總結的通俗語言,在千百年來的積累下,逐漸形成了一種特色的文化形式——俗語。說起俗語,想必率先浮現眼前的,還是它廣為流傳,通俗易懂,簡練形象等特徵。所以就算我們不曾留意,依然可以脫口而出,可見俗語深入人心的影響力,確實是其他文化無法媲美的。
時至今日,在歷史的不斷改革發展下,社會面貌早已今非昔比,有些俗語因為無法與時俱進,最終慘遭淘汰。也有的即便歷經歲月滄桑依然能夠經久不衰,大放異彩。比如今天要說的兩句經典名言,就是古人根據生活經驗提煉的精華部分,可謂字字箴言,句句受用!若能牢記於心,篤行始終,人生也將一帆風順,福氣不請自來。
一,七不出遠門,八不歸宅門。
從字面來看,俗語不僅拗口,還非常難以理解。要說最讓人蒙圈的,那就是「七」與「八」的含義了,首先,俗語中的「七」分別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通常來說,古人如果外出謀生,不可能拖家帶口,但只有將家人安頓妥當了,這樣出去才能了無牽掛,踏踏實實工作。而古代不同與今日,往往吃了上頓沒下頓,因此人們迫切需要的,還是吃飽喝足這些基本訴求,而生活又離不開這「七」種事物,所以聰明的古人就以這些代指家事了。
下一句同樣異曲同工,這個「八」分別指的是,「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只因在古人眼中,這八種品格是為人根本。如果不能安分守己,甚至做出違背道義的事情,親人也會以此為恥,特別在封建背景下,這樣男人勢必有辱門楣,受到輿論譴責與唾棄,自然沒臉再踏進家門了。
二、寧生窮命,不生窮相。
首先,想要明白俗語的含義,就必須通曉「窮命」與「窮相」具體指的是啥?
其實,這句老話可謂由來已久,並且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深信不疑。原來,「窮命」並非指迷信中的命運之說,而恰是代指我們所處的家庭環境不好。大家都知道,古代歷來講究等級制度,唯有官宦家庭才能稱的上「富貴」二字,而富甲一方的商賈,因為缺乏社會地位,只能算得上「富」字,那麼對二者皆無非的百姓,這些自然不敢僭越。所以,在世俗觀念中,用「窮命」來描述貧寒人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反觀「不生窮相」這句俗語,大家肯定意想不到。其實這是比喻那些不思進取,好逸惡勞的人,並非是外表看來貧窮的意思。總體來看,俗語就是說,寧願生在貧寒人家,也不願意自己消極墮落,虛度光陰。
很顯然,俗語想要諷刺的這類人,在當今社會依然常見。就像平日工作中,總有一些人不思進取,自己沒付出多少,還整天嚷嚷回報的太少,不是抱怨這個就是埋怨那個,一天到晚就沒正事可幹,這一身滿滿的負能量,如果和他們相處久了,自己難免深受其害。所以說,但凡遇到這種人,還是避而遠之的好,省得看著糟心。
再者,看似嘲諷的背後,同樣隱喻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怕出身貧寒之家,父母依然希望孩子心懷夢想,憑藉努力拼搏,闖出一片天地,畢竟長輩老苦一生,打心眼裡不願意孩子再去重蹈覆轍。同樣的,既定現實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命運,如果整日遊手好閒,自怨自艾,未來終將庸碌一生。
其實,老話的真實含義,無非是在告誡我們人定勝天的道理,就是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坦然面對現實生活,懂得用汗水鑄就成功,不要因為暫時挫折而自暴自棄。所以說,心若向陽,人生便可無畏艱難。滿懷信心,終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