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2020-12-06 餘一鬥

在農村地區有一些民間俗語,對於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一定的幫助意義。因為這些俗語都是老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智慧。比如說農村有一句話叫做「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窮走水一家毀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實在古代由於輪船製作技術不夠發達,對於生活在水邊的漁民來講,出水打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更關鍵的是,相比在農村種植田地莊稼而言,在水上討生活,危險係數更大。因為過去漁船都是小,經不起大風大浪,一旦遭遇突發事件很難控制,很有可能就船翻人毀。

而且有一些做生意的人如果走水路,也更容易出現意外情況。尤其是那些比較窮困的人,他們本身抵禦風險的能力比較差,可能只要出一次意外,整個家庭就會陷入到徹底貧困的境況。所以這句話其實是在講,窮人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千萬不能冒險,尤其是大的風險,自己無法抵抗,這種情況下一旦冒險最後導致比較嚴重,結果的可能性就很大,甚至可能家毀人亡。

第二,富涉淫三代貧

富貴不能淫,這句話我們從小在課本上就聽說過。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淫邪之事千萬不能做。歷史上有多少皇帝因為荒淫無道貪圖美色,最終導致國家的毀滅。想當年的烽火戲諸侯就是典型的案例。而具體的某一個人或者說某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富裕的家庭,如果在有錢了之後,就想著淫邪之勢貪圖享受,貪戀美色,最終不僅有可能把自己的身體掏空,甚至讓整個家庭都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在農村裡面一個家庭想要發家致富是非常困難的,而一個家庭要想從富裕走向衰敗,轉眼之間就有可能完成。尤其是做了一些,涉及到淫邪貪慾之事,家裡敗的就更快。這是老人們為了告誡年輕人一定要克制自己,保持理性,千萬不要貪圖享樂。

所以這兩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到了今天的環境中,我們仍然應該遵守這樣的規矩。不管是窮是富,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風險,千萬不要因為利益而冒太大的風險,因為這樣的話,最終有可能導致家破人亡。以上就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一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很多時候沒有聽從老人意見,做錯一些事情,就會得到這樣的話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還別說,很多時候的一些老話俗語,雖然經歷了多年的流傳,直到現在,也依然起到著很關鍵的作用,現在的生活節奏變快,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跟過去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一些老話俗語,在生活之中
  • 農村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從字面上來看的話,意思是貧窮的時候,你不要去走水面,有錢富貴的時候不要淫亂。表面意思很簡單,但實際上蘊含了大道理:那就是你在沒有錢,貧窮遇到苦難的時候,不要去做危險的事情,不要鋌而走險,保護好生命最重要。而有了錢,發了財,不是去揮霍,去找女人,去虛度青春和時間的。
  • 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前言:哲人有言: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普通百姓照樣有大智慧,比如這句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所含的意蘊就非常深厚。"窮不走水"的第一層含義就是指即使生活再困難,也輕易不要到海裡討生活。"窮不走水"的第二層含義就是窮人不要去走私。封建社會的對鹽、鐵等貨品,是由國家專營,嚴禁個人進行販賣。等到明朝以後,又實行海禁,個人船隻不能出海和外國進行貿易往來。
  •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指的是什麼?富涉淫則衰又為何意呢
    今天講解一句大家略有耳聞的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它再有類似的一句叫「窮走水則散,富涉淫則衰」。怎麼理解呢?窮走水則散一、以字面意思講解上文有講「走水」是失火的含義。遇到「走水」,那便是雪上加霜的致命打擊。冬日裡怎麼捱過去?再起房子添家當,對他們而言難於上青天。「窮走水則散」便是此意了。再有一個走水便是」行船走水」的含義,老話說「陸不登舟」,能走大路就絕不坐船。水路一經起大風浪或是碰上水匪,全無退處,增加了出行的風險。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過去家家戶戶都養得有豬,還有毛、狗之類的寵物。農民養豬的目的一般就是為了賣錢,另外就是自給自足。但是,就是這些與老百姓朝夕相處的小動物,老祖宗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的俗語,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門前拴馬並非富,家中有人不叫貧」,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門前拴馬並非富,家中有人不叫貧」,啥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外貌協會」這個詞,其實這個詞的出現,就是為了形容生活中喜歡通過別人的外表去判斷一個人性格或者是家庭條件的人。他們單純看一個人的穿著,與人聊天時候的習慣,去研究一個人的內在,現在說起來,那樣的觀點有點太主觀,有時候我們所看見的,並非就是真實的,一些人喜歡隱藏自己,甚至還不願意透露太多。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在理?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生活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這得益於國家不斷對農業的扶持,當然也離不開辛勤的農民!俗話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社會的發展也得益於人們不斷的拼搏,縱觀這三十年農村的變化,萬丈高樓平地起,農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也有些問題困擾著很大農村父母,比如說大齡男青年的婚姻的話題,娶妻難的話題,這其中有天價彩禮的問題,更多的是「男多女少」的無奈,曾幾何時,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老祖宗的講究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生孩子和貧富有啥關係?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家中的孩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生孩子和家庭貧富又有什麼關係呢?
  • 俗語「手有十字紋,走遍天下不受貧」,現在還準嗎?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手有十字紋, 走遍天下不受貧」,現在還準嗎?筆者是80後,還記得小時候有一陣子,特別流行看手相,包括掌紋和指紋,很多小孩子當時都會這樣一個順口溜「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那時候有的人還自學「成材」,買了看手相的書天天研究,見面了就拉著別人的手幫人看手相。直到現在,在一些城裡的路邊、公園裡,或者是農村的廟會上,還經常能見到有人專門擺攤給別人看手相的。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啥意思?用農村現象告訴你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啥意思?用農村現象告訴你以前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樣的一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它的意思卻很廣,不知道有多少人懂呢?小編是屬於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現在的農村發展得越來越好,不少農村居民似乎驗證了「窮不過三代」,很多的農村居民,能夠適應農村不斷發展的步伐,轉變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慢慢地嘗試新的東西,走出農村體驗以前的農村人沒有體驗過,甚至是沒有做過得事業,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實現資金上的豐足。那麼又是何種人驗證「富不過三代」呢?今天小編就同大家一起來看看!
  • 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社會在發展,人口在流動,城市發展之後,湧入城市就業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多,脫離土地,把戶口遷到城鎮的農村居民逐年增加,留守在農村生活的也只剩下老弱婦孺,農忙的時候,筆者回村幫忙收割糧食,在地裡幹活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的村民看不到幾個。
  • 俗語「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啥意思?老人的經驗總結!
    在中國以前的時候,鄉下的農民們大多沒什麼機會去讀書,所以文化人也一般不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什麼文學方面的創作,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一兩句的俗語中就有不少是由樸實的勞動人民所創作的,這些俗語雖然說起來比較「俗」,但這只是一種接地氣的體現,並不代表著沒有什麼內涵,而恰好相反的是
  • 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什麼意思,看完句句受用!
    俗語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是其中蘊含豐富的人生智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在我國農村,俗語是為人處世的寶典,也是我們的老師。再加上俗語本身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廣泛流傳。但是讀俗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文章,而應該深入地去分析背後的道理,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俗語。有的俗語比較好理解,道理也很簡單,也有的俗語比較難懂。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現如今中國的農村還流傳著很多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一些地方文化的標誌,很多標誌都是一些生活智慧的體現。所謂的入鄉隨俗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而且,在很多農村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和文化。
  • 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令人深思
    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確實令人深思,話雖糙了些理卻不糙,其實很重要。所謂「窮得乾淨」是說,人不管如何貧窮,衣服都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哪怕是過去的那種補丁摞補了的衣服,也應該如此,至少要把衣服洗乾淨,縫補整齊一些再穿。
  • 農村老人說:「兄弟盼窮,親家盼富」,啥意思?老祖宗道盡了人性
    農村老人說:「兄弟盼窮,親家盼富」,啥意思?老祖宗道盡了人性說不盡人間好壞,道不明人情冷暖。要說這世間最為複雜的東西是什麼?當為「人性」二字。就像陰陽兩極相伴相生一般,人性有好有壞,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誰都有陰暗的一面,農村老話有說道:「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不可否認,時間可以讓記憶變得淡薄,但時間永遠無法否定血緣的親疏。咱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句俗語放到今天是否還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