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而俗語文化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不論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俗語的影子,我們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有時候會脫口而出,甚至有的人把某些俗語作為自己的口頭禪,經常是掛在嘴邊。俗語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是其中蘊含豐富的人生智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我國農村,俗語是為人處世的寶典,也是我們的老師。再加上俗語本身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廣泛流傳。但是讀俗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文章,而應該深入地去分析背後的道理,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俗語。有的俗語比較好理解,道理也很簡單,也有的俗語比較難懂。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句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下面就為大家進行深入的剖析。
釣魚窮三年
說起釣魚,是一項非常陶冶情操的休閒運動,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約束,拿起吊杆和魚餌,一個人來到湖邊就可以了。釣魚還能磨練人的意志力,坐在岸邊垂釣,心態也能逐漸的趨於平和,所有的煩惱憂愁也能拋之雲外,很是愜意。在我國農村,釣魚更是被老百姓所喜愛,尤其是選擇一個僻靜之地,一邊釣魚一邊思考人生,很多想法也會靈思泉湧。那麼釣魚既然如此受喜愛,為什麼古人卻說「釣魚窮三年」呢?
其實古人認為,釣魚是比較浪費時間的,尤其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而言,要為了生活奔波勞碌,根本沒有時間去享受釣魚這種樂趣,即便所有的農活都做完了,也不想把時間花在釣魚這件事上。釣魚被認為是「有錢人」做的事情,因為他們不愁吃穿,整日想著如何娛樂休閒,自然釣魚是他們的一種選擇。這裡說的三年,實際上指的並不是具體的數字,古人把數字「三」理解為多。而窮人釣魚,一般會被認為是不思進取,生活過得不好還貪圖享樂,把時間都花在了娛樂方面,這樣能不貧窮嗎?仔細想想這句話,的確有一些道理,即便是現在,釣魚的人也是吃穿不愁的,試想一個窮人,哪裡有閒情逸緻去河邊垂釣。
玩鳥毀一生
清晨早起,我們去公園散步,會看到很多遛鳥之人,他們一般都是老年人,一隻手提著鳥籠,哼著小曲散步。或者把鳥籠掛在樹上,一個人坐在旁邊打開收音機,聽著評書,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玩鳥在古人看來,和鬥蛐蛐是一個道理,很容易玩物喪志,忘記了自己的抱負和奮鬥的目標。「玩鳥毀一生」的意思與「釣魚窮三年」大體相同,都是用來形容那些坐吃山空之人,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娛樂固然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但是過度的沉迷卻是「有百害無一利的」,清朝的八旗子弟,有很多都在玩鳥或者鬥蛐蛐,全然不管國家大事。到後來農民軍起義,清朝派出的八旗兵,竟然無力抵抗,最後不得不啟用漢人,才保住了江山。
綜上所述,不論是釣魚還是玩鳥,古人都是十分反感的,認為他們是在虛度光陰,得過且過。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不會沉迷於這些消磨意志的事情上。古人這句俗語,看完真是耐人尋味,這句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尤其在娛樂方面,更應該自己把控,合理的利用時間,適當的放鬆但不要沉迷,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日話題:你平時釣魚或者玩鳥嗎?
請關注國學大觀園,每日與您分享原創好文,一起品讀中國文學經典,期待您的加入與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