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你呢?「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旦喜歡上釣魚這件事情,得受窮好幾年;要是愛上了玩鳥,那一輩子就完了。
這是千百年來老百姓教育後代的古經,意在告誡他們要把精力放在從事農業生產上,才能養得了家糊得了口;千萬不敢貪於玩耍,不務正業,以致玩物喪志,折騰幹的是家業,貽誤了的是人生。其實這只是其中的兩句,整套的比這要長得多:釣魚三年窮,玩鳥毀一生。打牌是個坑,誰玩誰受蒙。萬一戀上鷹,兩眼含淚望高空。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
一、釣魚養鳥,熬體力,花財力,費心力
在廣大的勞動人民的認識中,侍弄土地,深耕細作,從土裡刨食,是正經事兒;做各種匠人,那是耍手藝憑本事吃飯;釣魚,養鳥,打山雞,放鴿子,這些是玩,這些事在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們那裡沒什麼,在一般人那就是不務正業。不要以為玩就是隨便怎麼都可以。所有玩的活兒,都是既耗時間又耗錢財的。
那天早上,小編在河邊遇上一位釣魚的,見他的裝備還算齊全,就上前與他攀談。他說,釣魚的裝備單件說來都不貴,釣竿也就百八十塊一根,釣魚線幾塊錢一匝,魚食幾塊一包,漂三五塊一支,電池兩塊一節,竿架也是三五十塊一個。可在不同的水質處釣魚,最好用不同的魚竿;魚的重量不同,也要用不同的釣竿,所以準備齊不同的魚竿就是一筆不菲的支出;魚鉤、魚食和漂是消耗性的,經常得買,積少成多自然也費錢不少。
除這些外,還得準備馬扎、遮陽傘,甚至是帳篷,還有晚上防寒的衣服,驅蚊防蟲的薰香等等。他玩兒釣魚這半年時間不到,幾千塊就進去了。和經濟投入相比,體力和心力的耗費更大。他說,從昨天晚上八點多開始到現在(早上八點左右),他在河邊守了一夜,只釣到了兩條魚,不過還算有點收穫,空手而歸時也不少。現在是眼發酸,頭髮悶,心發黑,今天上午必須補覺。他說,要算經濟帳,光花銷了的錢財,都可以買到幾十倍的魚了,可以說是搭錢誤了工夫。
要是養鳥,那就更講究了。養鳥至少得有隻鳥籠子吧。這鳥籠可有三六九等。便宜的那就是用木頭和鐵絲紮起來的;貴的就不好說了,全部由老竹子通過榫卯結構而成,裡面有紅木的棲木,籠頂上有用純銀片打造成的畫,外面還必須有純手工縫製的籠衣,價錢嘛,自然是不菲的。玩鳥不是提著鳥籠出去遛遛,回來家裡喂喂那麼簡單。玩鳥的樂點在聽鳥鳴叫,但最高端的鳴叫卻是讓鳥學其它動物的叫聲,比如讓畫眉學貓叫、喜鵲叫。最全的鳴叫有十三套。以前這都是由人一種一種教會的,你想這得費多少心力哪!
老舍《茶館》裡的清朝遺老松二爺已經淪落到食不果腹了,但仍然說「我餓著不能讓鳥餓著」。在玩鳥之人的心中,鳥比人重要多了。所以無論是玩兒鳥還是玩兒魚,都需要投入足夠多的精力和錢財,這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不僅燒錢還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二、玩物是會喪志、壞事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釣魚養鳥這類玩耍的事情上操心多了,在其它事情上就只能少了。而成就只能出自用心良苦之處。每個來到塵世的人都承擔一定的家族和社會責任。普通人有養家餬口、傳宗接代的任務,為官者身兼強國富民的使命。在其位,就該盡心竭力的謀其政。當你耽於玩物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務使命時,就是不務正業。一個成天起來只顧釣魚玩鳥的人,恐怕不會為家族發展、國家強盛而勞心。一個沒日沒夜扎在網吧玩遊戲的孩子,估計也沒有把孝敬父母、振興家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一滴水只有把它放到大海裡才不會幹涸,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民族聯結在一起才會永生。
三、歷史上不乏玩物喪志之人
歷史上因沉迷玩物,最後誤事失國的不乏其人。春秋時衛國的第十四位君主衛懿公,十分迷戀養鶴,每天和鶴呆在一起,荒於朝政,不問民情。他竟然讓鶴乘坐非常奢華的車子,其地位遠超國內大臣。
後來北狄犯國,衛懿公命令軍隊反擊。軍士們說:「既然他那麼厚待鶴,就讓鶴去抵抗吧!」最後只能親自帶兵出戰,結果戰敗而亡。有人寫詩喻誡後世: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滎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非獨衛懿公一人糊塗,也不止中國才有此類教訓。唐玄宗寵愛楊玉環,「從此君王不早朝」,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國勢急轉直下。宋徽宗沉迷繪畫、蹴鞠,以致「靖康之難」發生,身陷異邦,國家破敗。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迷戀制鎖,被稱為「鎖匠國王」,他的妻子安東尼王后痴迷金錢,人稱「虧空夫人」,最後王后被殺,國王被流放到孤島。
這些人都是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把心力、財力、精力花在了別處,最後,那份工作也選擇了拋棄他們。歷史的警鐘依然在耳畔迴響,先輩的告誡又豈敢只當耳旁風?
四、有道是:罪在人,不在事。
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超越一定的限度。否則,難免壞事。分寸的拿捏在於人,釣魚和玩鳥當把握一個度。釣魚和玩鳥都是有悠久歷史的活動。有的人因之受窮,甚至貽誤一生;而許多的名人雅士卻非但沒有壞事,反而青史留名。
君不見,姜子牙在渭水畔用直鉤垂釣,釣的是周文王;周穆王在徵伐途中垂釣於黃河,釣的是消遣;莊子不做楚相而釣魚河邊,釣的是自由;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釣的是清高;張志和「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釣的是情趣;蘇東坡「漁樵於江渚之上」釣的是一種生活……
真正的釣者,是把它當作一種消遣放鬆、感受生活的途徑。工作之餘,來到水邊,騁目於湖光山色之間,神會於古今名士之中,可以暫時忘卻城市的嘈雜,名利的紛擾,過一時神仙的日子。玩鳥也是如此。若是在退休之後,或於子女不在身邊之時,養兩隻小鳥,每日裡聽它們百囀千聲,自然能忘卻無數煩憂,排遣諸多寂寞。生活中有許多哲理。一味貪玩,不務正業,會虛度年華,一事無成;「五加二白加黑」式的工作狂,也不盡可取。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才是有質量有效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