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民諺自底層興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著平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壯大、沉澱、發光,至今日儼然成了傳統文化的門面之一。它們包含生活警句、人生哲理,涉及方方面面,措辭雖不精緻,卻發人深省。
有俗語云:「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釣魚、玩鳥起源極早,到今天似乎還被人稱作「雅事」,殊不知其中卻暗藏殺機,喜歡這兩項娛樂的朋友要注意了,人生愛好將直接決定了你生活的質量。
古語說「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其實後面還有兩句,古人的經驗之談警醒世人。
第一、釣魚窮三年
釣魚,總讓人覺得有股子「詩意」。柳宗元在《江雪》中寫道:「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意淡雅,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這立於寒江孤船之上的不是柳宗元而是自己。
釣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人樂在其中甚至為之上癮,上癮的背後無外乎幾個原因:
釣上來魚會使釣者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可以向家人朋友炫耀。魚在水下再釣上來時到底是什麼樣的魚?這種未知感讓人有一種探索之感。
然而釣魚的危害你知道嗎?首先,長時間在室外釣魚不分季節的話,很容易導致傷風感冒,且因為水邊溼氣較大易導致關節炎損害身體。
再者,有喜歡夜釣的朋友要注意,長時間處在黑暗的空間會損害人的視力氣還有常見的「釣魚疾病」——腰肌勞損。
另外,想要真正釣好魚經常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長時間處在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下會導致平常注意力難以集中。
釣魚的危害有很多,不過最大的危害莫過于于浪費時間,滿足於短暫的成就感從而迷失自我,且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
須知,若是將這些時間放在與家人的陪伴上,放在學習上,放在工作上,又會有怎樣的收穫?最起碼遠遠不是幾條魚能比的。
第二、玩鳥毀一生
玩鳥不能算技術活,應該是一項「財力活」,就像收集郵票、收集古董一樣,只不過鳥是活物,所要考慮的東西多些,然而古往今來玩鳥的人可不算少。
齊景公平時沒太多愛好,除了主持國家政務就是玩鳥,為此特地派燭鄒管理鳥。一次燭鄒一不小心讓鳥逃了,齊景公大為惱怒,便要下令賜死燭鄒。
晏子聽完便向齊景公說道:燭鄒有三條罪狀,讓我數落他一番然後再殺,好讓燭鄒死個明白。」齊景公高興地答應了。
晏子見人到齊,一本正經的說道:「燭鄒你為國王管鳥卻讓鳥逃走了,這是第一條罪狀。使國王為了玩鳥而殺人是第二條罪狀。
如果這事傳了出去,天下人會認為我們國家重鳥而輕士人,敗壞國王名譽,這是第三條罪狀。燭鄒你真是罪該萬死!」
晏子說完後請求齊景公下令斬殺燭鄒,齊景公聽完,明白了,晏子這分明是反向勸說,於是齊景公收回成命。
玩物喪志是君王的常見把戲,有多少國家因為君王的不理朝政玩物喪志而最終導致滅國的?可以說數不勝數。
話說回來,對於普通人來說投入大量財力、精力在鳥兒身上,結果到頭來卻終究是鳥飛財絕,竹籃打水一場空,實在不值。
第三、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
「細狗攆兔」起源於山西省浦城縣是當地的民間競技活動,在固定的節日裡,由主人帶著細狗捕獵兔子。後來當這項運動被富家子弟熟知後,「狗攆兔」變成了一種賭博。
狗主人帶著自己搜羅來的愛犬與其他人相約一個日子,由莊主下注,讓其他人進行競猜,賭誰家的狗能夠追上兔子,很多人越陷越深,最後成了一條不歸路。
第四、若是戀上鷹,含淚望天空
鷹,為草原霸主,乃是權力的象徵。「戀上鷹」便是戀上權力,只有真正體會過掌握權力的感覺,才會明白權力是多麼的誘人,為了權力,人真的可以做到不擇手段。
然而,貪戀權力的下場是什麼?爭到最後,回頭望去皆是空,榮耀一時畢竟不能榮耀一世,「是非成敗轉頭空」,貪戀權力的盡頭是暗無天日的深淵。
結語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若是戀上鷹,兩眼含淚望天空。」。
老祖宗旨在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莫辜負青春年華。更不要因為貪戀榮華富貴、權利而踏上歧途,因為沒必要,也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