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五字秘訣

2020-11-29 歷史國學智慧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

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

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這句「笑貧不笑娼」不是整句話的經典,最重要的其實是在後半句「救急不救窮」。

這句話雖然不那麼好聽,但是卻道盡了人間真實。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五字秘訣。

「笑貧不笑娼」,告訴我們儘管一些人表面光鮮亮麗,背後卻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但是一般人並不會在意他們的錢從何而來,只要有錢都會禮讓三分。

而那些人品很好,卻沒有什麼錢的人,在場生活中卻常常遭到苛待。

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但也是非常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這句話下面那句:「救急不救窮」也是頗有意思。相比之下根據深意。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在借錢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自己的原則。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一些什麼急事,當身邊的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錢一下子周轉不開的時候,我們適當的幫助是可以的。

就比如說是孩子上學,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為了能夠讓孩子上成學,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有為青年,為社會多做貢獻,所以有人為了孩子上學借錢,這個也可以借。

還有像是借錢治病,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在做善事,多行善事,自會有好報的。所以如果是救命錢,這還是要借的。

而所謂的「不救窮」,並不是說不對窮人伸出援助之手。

而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採取用正確的方式去幫助他們,一時短暫的幫助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擺脫貧困。

人窮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窮還志短。這種「我窮我有理」的人是萬萬幫不得的。

因此助人為樂是美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底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因此「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這句話,最值得我們細細去品的還是後半句。

老祖宗總結下來的這些俗語,雖然短短幾字但是將自己花了半輩子的教訓精簡的總結出來。而這些道理成型與人類社會,無論科技如何發展都與人心緊緊相隨。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就像我們翻閱古書的時候會發現,借古諷今這四個字如此真實,古代人有的毛病現代人一點也不缺少。

因此對於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對於比本書的要求不僅是要有故事的趣味性,更要有啟發性。

我們已經逃離或者說是即將離開象牙塔,在面對深不見底的社會時,最重要的還是修煉自己,相比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撞撞南牆」,倒不如先看看古人經歷世事之後的處世智慧。

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屍。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大家要問去哪裡學習這麼多古人的智慧,那《增廣賢文》便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中國唯一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一本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

《增廣賢文》以韻文的形式,將歷代典籍中的名言佳句選編在一起,內容涵蓋了禮儀道德、典章制度、風物典故、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包。

為人處世,閃轉騰挪,進退有度!《增廣賢文》為你一一梳理了脈絡。告訴你遇事應該怎樣去解決,告訴你到底應用什麼態度去做事,去生活,告訴你哪些是坑你不能跳。告訴你該怎樣去結交朋友。

我讀的是白話文版本的,畢竟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

才49.塊錢,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更加有智慧!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老實人懂了才不會吃虧
    很多人都不把老祖宗留下的名言警句放在心上,等到自己真的吃虧的時候才開始後悔,這正應了那句老話: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關於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了解,特別是不要只聽一半,很多人就是有這個毛病,聽話只聽半句,就拿"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來說吧,很多人對這句話裡面的"娼"字印象深刻,以至於把後半句話給選擇性的忽視了,其實這後半句話才是精華。
  • 「笑貧不笑娼」的下一句是什麼?合起來念才是真正的為人之道!
    在民間,常聽到人說「笑貧不笑娼」,這句話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了,但是真正理解的人卻不多。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笑貧窮的人卻不笑低賤的妓女。這句諺語中明顯存在的矛盾就是貧富差距,貧富差距自古就存在,但是世上都是嫌貧愛富的人多,因此窮人才讓人恥笑,低賤的妓女為什麼沒人笑?因為妓女不差錢。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其中,「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就道盡了一個長壽的秘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04結語雖然說現在很多古代俗語已經隨著時間所淘汰,但是還是有一些對今天產生用處,我們想要真正做到長壽,還是要合理休息,修身養性,注意飲食才可以的
  •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更加恐怖,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更加恐怖,你知道是什麼嗎?自古以來,人們對人生有過很多景點的俗語。這些詞語幫助我們幸福的度過這一生,在哲學上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中國古代有句話就叫做,「色字頭上一把刀。」這句俗語警惕我們不要沉迷女色。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半句才是精華!
    是不是覺得這句俗語還挺現代的,尤其是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成為過別人在背後竊竊私語的對象。或許你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而感到失望落寞,但是這並不是你的錯誤,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往往喜歡在背後偷偷議論別人的那些人,無非就是兩種人,第一就是不如你的人,第二就是嫉妒你的人,因為只有這兩種人,才最見不得別人好,表面上把自己偽裝的聖人一樣,其實背地裡就是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檸檬精。
  • 《智囊全集》老人常說:「不色者腎絕」,下半句才經典!
    中華文化浩浩蕩蕩幾千年,俗語是一道非常獨特的存在。它們同樣是古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但是卻是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智慧表達,看似粗俗,但是卻蘊含的豐富的人生智慧。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我們說一說俗語"不色者腎絕",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則更經典。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至理名言,看完真長見識!
    這些告誡話語,逐漸演變成廣為流傳的俗語,對於後人的行為準則都有廣泛很深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一句關於道德規範的俗語。當一個人在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時,他以為別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常人沒看見你做什麼,可天上有神明,可能就在你的頭上,你的一言一行神明都看得一清二楚,你還敢做壞事嗎?
  •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經典所在,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算是一句俗語。事實上,這只是整句話的上半句,下半句少有人知。今天筆者就和大家整體說一說,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02這句俗語出自於《孟子》:「男女授受不親,禮也。」這句話和上半句一個出處,全句是這樣: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從字面意思看,咱們可以解讀為:嫂嫂如果掉入水中,小叔子應該出手相救。在當時保守的古代,孟子曾經因為這個問題和淳于髡爭論過,原文如下:淳于髡曰:「嫂溺,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淳于髡曰:「今天下溺矣,夫子因何不援?」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更經典,可能你還不知道!
    而最令人稱奇的還是,廣東梅州觀瀾亭的柱基底下,仿佛用墊缺角的椅子一樣,整整被壓了240年的「倒黴」龜,被發現時還是活的。 動物學家發現,龜類的心臟即使離體也依舊能夠跳動一天一夜,這才是龜真正的長壽「秘訣」。
  • 俗語「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下半句是經典,道盡人情冷暖
    劉禹錫有句詩詞,說「長恨人心不如水」,意思是這人心啊,狡詐多變,縱然是在平坦的地面上,也能生出波濤,不能和水一般沒有爭勝心。從古至今,人心都是最難鑽研明白的東西,人與人的相處也總是充滿防備,話裡行間都要試探一二。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說的是啥意思?下半句深刻有內涵
    摘要: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指的是哪類人不可交?下半句深刻有內涵!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門在外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當遇到什麼困難了,有朋友在身邊,總是能有所幫助的。因為這些都是古人人生閱歷的一些總結,至少在大概率事件上還是比較準確的,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在古人所傳下來的《麻衣相法》中就有一句很經典的老話:龜背蛇腰不可交,說的是啥意思呢?具體是指哪類人不可交呢?其實它還有下半句,道理深刻又有內涵。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龜背蛇腰不可交」,以前聽到「龜背」這個詞,就會想到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可能是因為他演的愛好了,讓人過目不忘。
  • 後半句人人皆知,卻很少人看懂
    一句話能夠流傳上千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足以證明這句話的真理性,在民間,便有著數不勝數的俗語,揭示出生活的真理,彰顯著古人的智慧,但是有些老話,現在很多人都難以看懂,只理解了字面意思,而其中包含的真實含義卻鮮有人知。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卻是精髓,更值得人深思
    俗語對每個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彩語句。在生活中,工作中,交談中十分常見。特別是在農村,無論耄耋老人,還是黃口小兒,都能隨口來上那麼一兩句,而俗語之所以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熟悉接受,關鍵在於它包含了許多智慧和人生哲理!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鮮少有人知道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便是其中一條。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財不護親,氣不護命」,這才是精華所在,可惜鮮少有人知道。一、酒不護賢喝酒傷身更傷神,酒精不僅會對人們的腎臟造成損害,更會使人酒後失態,從而做出許多無法彌補的錯事。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大道至簡,後半句才是精華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其實也是關於年齡的,也是來自老祖宗們的一句真誠勸誡。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很多人在退休以後,可能重新回過頭來看一下自己的人生,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卻沒有來得及去做。所以同樣的,對於古人而言,在40歲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重新的規劃自己的人生了。大多數人在40歲之後才有成就的話,都是非常的堅定的堅持自己理想的人。
  • 古人說「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關鍵,5個字送給心善的老實人
    古人有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後面還有一句話,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心地善良的老實人聽了很受用那就是「對人別太好」。(1)「餵狗別餵飽」現代社會中自作聰明人很多,他們在做事的時候,總要先看看有沒有好處,總喜歡貪圖小利,和朋友在一起,為了得到利益不惜傷害親朋好友。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也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的,通過這句話引申出了下一句的經典。這句話也是比喻有志氣的人立志以後,不會走回頭路,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從走老路;現在也常常用在愛情中,是說分手了就不會再回頭。 俗語作為教誨人而存在的文化,好馬的事情說過了,那接下來就該說人了。
  • 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後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千百年來,人們根據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出許多簡短且通俗易懂的道理,也就是所謂的俗語。時代不斷發展,並非所有俗語都適用於現在,有些已經過時,逐漸被淹沒於歷史風沙之中。但是,有的俗語經受住考驗,儘管社會變遷,因其飽含哲理,至今依舊引人深思,比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最早的時候,「君子」強調的是崇高的地位,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君王之子。後來,君子二字的含義發生變化,不再把地位當成必備條件,反而更側重於高尚的品行,以道德為衡量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