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關鍵,5個字送給心善的老實人

2020-12-05 文學漫談

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

自古以來,人們對六畜中的狗最欣賞,因為狗能看家護院,對主人忠誠,人們說「貓戀食,狗戀恩」,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狗,在民間還流傳「窮死不賣看家狗」之說。現在城裡也有很多人養狗,並不是要讓狗看家,而是一種對寵物的喜愛。不少年輕人或老人, 已經把狗或貓當成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時常暴露出人性醜惡的一面,人們就說「狗是真的狗,但人有時候卻不是人」。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現實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有的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自己有恩的人都能背叛。古人有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後面還有一句話,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心地善良的老實人聽了很受用那就是「對人別太好」。

(1)「餵狗別餵飽」

現代社會中自作聰明人很多,他們在做事的時候,總要先看看有沒有好處,總喜歡貪圖小利,和朋友在一起,為了得到利益不惜傷害親朋好友。每個人看到美食,有抑制不住貪吃的欲望,尤其是在吃自助餐的時候,挑平時捨不得花錢買的最貴的食品,大快朵頤,盡情享受,大多數人的心理,認為自己花錢了,不多吃點好像就虧了。

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飯量相差很大。凡是到自助餐的,出來時都吃得肚子鼓鼓的,好像再多吃一點都多餘了。肚子餓很難受,吃撐了更不好受,還會傷到脾胃。人吃飽了容易懶惰,酒足飯飽之後,就開始呼呼大睡。

人尚且如此,動物就更貪吃了。你看現在的家貓,吃完就睡,養得肥胖,不管黑貓和白貓,早就不會抓老鼠了,有的老鼠倒是逆天了,把貓咪追得到處躲藏。狗要是每天都餵得太飽,它就容易犯困,一打盹還能看家護院了嗎?長期吃得太多,狗還容易長胖,行動就不自如,沒有了攻擊性,

農村養狗是為了幫助主人看家護院,每天給它餵得太飽,狗整天養尊處優的,就不能恪盡職守,盡職盡責了。

(2)「對人別太好」

俗語「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後面一句才是精華。人與人的交往中,以誠相待才是朋友間交往的原則。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心是最不好猜測的。有一句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你心地善良,多為別人著想,可別人卻不領你的情,那你當傻子,所以老實人吃的虧比較多些。

在現實生活中,有知恩圖報的人,也有忘恩負義的人,「升米恩,鬥米仇」的例子太多了,千好萬好,有一件事沒做,就不滿足甚至產生怨恨。正因為以前「餵」得太多,讓人產生了依賴心理,不勞而獲多舒服,一旦斷糧,就惡語相向,把以往人家幫助你的恩情,認為是應該應分的事情,這樣的人不值得同情,還真不如狗對人真誠。

無論是朋友還是愛人之間,一方總是無條件付出,時間長了就認為是理所應該的事情,比如朋友對朋友傾盡全力幫忙,卻換不出一般大,連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有時還說你幫倒忙,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人太善良是好事,但有受傷的總是老實人。

實際上在職場上同事之間為了工作相互協助,本應該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些老實人,心腸很熱,喜歡幫助同事,甚至替別人加班。時間長了,一旦有一天不為他們做事了,那麼就會遭人怨恨甚至報復。所以對人太好,也是一種無原則的交往,在別人有求於你時,助人為樂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如果經常主動幫助別人,就不會在意你的幫助,認為沒有你的幫助照樣能成功。

結 語

俗語「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在這句俗語中用狗隱喻人性,老祖宗用此來提醒人們,對人好也要有尺度,老實人要都留個心眼,不懂得感恩的人,不要隨便幫忙他。

狗吃飽用行動感恩,看家護院,還對自己的主人忠誠;而人卻能見利忘義,翻臉不認人,正是讓人覺得不可理喻。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要做個真誠善良的人,在困難時期別人給予我們幫助,他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相關焦點

  •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經典所在,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事實上,這只是整句話的上半句,下半句少有人知。今天筆者就和大家整體說一說,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這句話和上半句一個出處,全句是這樣: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從字面意思看,咱們可以解讀為:嫂嫂如果掉入水中,小叔子應該出手相救。在當時保守的古代,孟子曾經因為這個問題和淳于髡爭論過,原文如下:淳于髡曰:「嫂溺,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淳于髡曰:「今天下溺矣,夫子因何不援?」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五字秘訣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智囊全集》老人常說:「不色者腎絕」,下半句才經典!
    它們同樣是古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但是卻是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智慧表達,看似粗俗,但是卻蘊含的豐富的人生智慧。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我們說一說俗語"不色者腎絕",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則更經典。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句被奉為經典,老實人不妨引以為戒
    俗語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出自《增廣賢文》,原句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道理雖然淺薄,但細細推敲,足可見人情之冷暖,人性之使然。一、誰人背後無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個人處事圓滑,我們就說:「他是個老江湖了」。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半句才是精華!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這樣的道理,在我們周圍充斥著太多太多的信息,我們應該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看人,而不是通過耳朵去看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總結出來了,那就是:「誰人背後無人說」。是不是覺得這句俗語還挺現代的,尤其是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成為過別人在背後竊竊私語的對象。
  • 古人講「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後半句更經典,道出人間百味
    引言現在人們都說窮玩表,富玩車,越富有的人所喜愛的東西越是不一樣的。在古代富人所喜愛的東西和平常人也是不同的,甚至於古人表示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還有後半句,而這後半句才是整句詩的精華。其實如果將這兩個愛好搬到現在生活來說,那些釣魚愛好者和養鳥愛好者日常花費也是一筆不菲的數字,這不包括與我們平常只是隨便的拿幾個魚竿去消遣消遣或者是買幾個小麻雀養一下。真正的愛好者,他們會買專門的漁具,魚食,去專門的釣魚地點去釣魚,而這些東西價格都非常的高。最主要的是,這些東西太過於浪費時間。
  •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後半句才是精華
    首先三十而立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說男人在30歲的時候就應該事業取得成功,擁有自己承擔責任的能力。至於四十不惑,意思也就是說到了40歲的時候人生已經有了相當多的體會和感悟。再也不是當年衝動莽撞的青年,遇事之後懂得冷靜和思考。其實我國古人關於年齡,還有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叫做「四十多欲,大勢已去」。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老實人的三大「生存法則」,你的善良請帶些鋒芒
    一、學會偽裝自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人們不會花太多時間去慢慢了解一個人,通常第一眼就對一個人有了定位,所以,假若你是個老實人,形象一定要走在能力之前。老實人出門在外禁忌穿著不修邊幅,因為蓬頭垢面更容易遭到別人攻擊和嫌棄。
  • 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04結語雖然說現在很多古代俗語已經隨著時間所淘汰,但是還是有一些對今天產生用處,我們想要真正做到長壽,還是要合理休息,修身養性,注意飲食才可以的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今天筆者和大家說這麼一句俗語——「水至清則無魚」。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蘊含的道理很深刻。如果你能弄懂這句話,並且靈活運用,你會獲得非常通透。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說的是「人至察則無徒」。整句話出自於《漢書》。如果單單從表面意思理解,咱們可以解讀為:水如果太清澈,根本不會有魚生存,人太過於精明,根本不會有朋友。
  • 被斷章取義經典名言警句,後半句說的才是真理,恍然大悟!
    但其實,有很多句子的重點在後半句,你真的看全並讀懂其中的意思了嗎?失之毫釐,謬以千裡!1.上句:父母在,不遠遊 下半句:遊必有方出處:《論語·裡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哭暈的理由:父母在,不是不讓你出遠門啊……2.上句:三思而後行 下半句:子曰「再,斯可矣」 出處:《論語·公冶長》: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旅行青蛙》蝸牛怎麼餵方法介紹 蝸牛說怎麼中文翻譯
    下面為大家帶來解答:首先給小夥伴送東西會有四種提示,大概意思是非常高興、好像很開心、已經飽了、已經吃不下了 旅行青蛙蝸牛怎麼餵?目前測試出的蝸牛最喜... 旅行青蛙蝸牛怎麼餵?旅行青蛙中蝸牛說什麼,怎麼餵?
  • 古人說「豬來窮,狗來富」,是怎麼意思嗎
    但別看石頭是個木匠人,做的是粗活,可人是個細心的人,了。因此石頭家裡房子雖然說老舊,但在石頭那一雙巧手的整理下,房子很整潔,院子內種滿了很多花草,還有一棵樹,整個家充滿了田園詩情畫意。這一天,石頭沒啥事,便坐在院子裡一個石頭板上弄著一個木雕,是一個老鷹的外型。
  •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更加恐怖,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更加恐怖,你知道是什麼嗎?自古以來,人們對人生有過很多景點的俗語。這些詞語幫助我們幸福的度過這一生,在哲學上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中國古代有句話就叫做,「色字頭上一把刀。」這句俗語警惕我們不要沉迷女色。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老實人懂了才不會吃虧
    很多人都不把老祖宗留下的名言警句放在心上,等到自己真的吃虧的時候才開始後悔,這正應了那句老話: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關於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了解,特別是不要只聽一半,很多人就是有這個毛病,聽話只聽半句,就拿"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來說吧,很多人對這句話裡面的"娼"字印象深刻,以至於把後半句話給選擇性的忽視了,其實這後半句話才是精華。
  • 古人的名字為何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
    前幾天剛追完一部古裝劇《陳情令》,除卻裡面高顏值的演員,讓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他們各自的「字」了。例如魏嬰,字無羨;藍湛,字忘機。那麼古代人為什麼名字裡會有「字」呢?它的具體意思指的是什麼?難道和現在一樣,算是一個人的乳名嗎?
  • 「無」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所以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無敵:並非沒有敵人,而是突破和超越了一切對手,一切對手跟自己都有差距,所以說無敵。無價:並非沒有價值,而是突破和超越了價值,無法用價值來衡量,所以說無價。大海無量:並非指大海沒有容量,而是大海的容量太大,無法用一個具體的數值來衡量,所以說大海無量。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說的是啥意思?下半句深刻有內涵
    下半句深刻有內涵!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門在外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當遇到什麼困難了,有朋友在身邊,總是能有所幫助的。但是對於交朋友,雖然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是古人卻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品德和為人等方面是可以從其外貌有所體現出來的,而這個就是民間所說的「面相學」。
  • 古人為什麼用一個跟狗相關的字來形容低頭走路的人
    今天是第205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基本全部是生僻字,甚至其中四個字GBK字庫已經沒有了,但為了保證整套課程的完整性,我們還是保留了對這幾個字的解說,這可能枯燥,所以我們加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說文解字》的說解體例:(1)凡許慎對於文字的說解,必先字義,然後字形。比如:「定,安也。從宀,從正。」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中:「誰人背後無人說」,意思是哪個人背後沒有人嚼點舌根,當面又受到誇讚?議論別人的是是非非已經是普遍的現象,誰不曾被別人議論過?後半句才是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後半句便是:哪個人前不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