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
自古以來,人們對六畜中的狗最欣賞,因為狗能看家護院,對主人忠誠,人們說「貓戀食,狗戀恩」,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狗,在民間還流傳「窮死不賣看家狗」之說。現在城裡也有很多人養狗,並不是要讓狗看家,而是一種對寵物的喜愛。不少年輕人或老人, 已經把狗或貓當成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時常暴露出人性醜惡的一面,人們就說「狗是真的狗,但人有時候卻不是人」。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現實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有的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自己有恩的人都能背叛。古人有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後面還有一句話,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心地善良的老實人聽了很受用那就是「對人別太好」。
(1)「餵狗別餵飽」
現代社會中自作聰明人很多,他們在做事的時候,總要先看看有沒有好處,總喜歡貪圖小利,和朋友在一起,為了得到利益不惜傷害親朋好友。每個人看到美食,有抑制不住貪吃的欲望,尤其是在吃自助餐的時候,挑平時捨不得花錢買的最貴的食品,大快朵頤,盡情享受,大多數人的心理,認為自己花錢了,不多吃點好像就虧了。
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飯量相差很大。凡是到自助餐的,出來時都吃得肚子鼓鼓的,好像再多吃一點都多餘了。肚子餓很難受,吃撐了更不好受,還會傷到脾胃。人吃飽了容易懶惰,酒足飯飽之後,就開始呼呼大睡。
人尚且如此,動物就更貪吃了。你看現在的家貓,吃完就睡,養得肥胖,不管黑貓和白貓,早就不會抓老鼠了,有的老鼠倒是逆天了,把貓咪追得到處躲藏。狗要是每天都餵得太飽,它就容易犯困,一打盹還能看家護院了嗎?長期吃得太多,狗還容易長胖,行動就不自如,沒有了攻擊性,
農村養狗是為了幫助主人看家護院,每天給它餵得太飽,狗整天養尊處優的,就不能恪盡職守,盡職盡責了。
(2)「對人別太好」
俗語「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後面一句才是精華。人與人的交往中,以誠相待才是朋友間交往的原則。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心是最不好猜測的。有一句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你心地善良,多為別人著想,可別人卻不領你的情,那你當傻子,所以老實人吃的虧比較多些。
在現實生活中,有知恩圖報的人,也有忘恩負義的人,「升米恩,鬥米仇」的例子太多了,千好萬好,有一件事沒做,就不滿足甚至產生怨恨。正因為以前「餵」得太多,讓人產生了依賴心理,不勞而獲多舒服,一旦斷糧,就惡語相向,把以往人家幫助你的恩情,認為是應該應分的事情,這樣的人不值得同情,還真不如狗對人真誠。
無論是朋友還是愛人之間,一方總是無條件付出,時間長了就認為是理所應該的事情,比如朋友對朋友傾盡全力幫忙,卻換不出一般大,連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有時還說你幫倒忙,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人太善良是好事,但有受傷的總是老實人。
實際上在職場上同事之間為了工作相互協助,本應該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些老實人,心腸很熱,喜歡幫助同事,甚至替別人加班。時間長了,一旦有一天不為他們做事了,那麼就會遭人怨恨甚至報復。所以對人太好,也是一種無原則的交往,在別人有求於你時,助人為樂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如果經常主動幫助別人,就不會在意你的幫助,認為沒有你的幫助照樣能成功。
結 語
俗語「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在這句俗語中用狗隱喻人性,老祖宗用此來提醒人們,對人好也要有尺度,老實人要都留個心眼,不懂得感恩的人,不要隨便幫忙他。
狗吃飽用行動感恩,看家護院,還對自己的主人忠誠;而人卻能見利忘義,翻臉不認人,正是讓人覺得不可理喻。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要做個真誠善良的人,在困難時期別人給予我們幫助,他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