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2020-12-07 騰訊網

如今有關「網絡暴力」的新聞此起彼伏,「網絡暴力」來勢洶洶,讓人無力招架,在古時候,信息傳遞沒有這麼快速,也不會出現萬人「辱罵」一人的現象,但輿論還是存在的,閒言閒語從古至今都有存在。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講的也是人們對醜事樂此不彼議論的現象,不過要是事情不夠明朗,只是有一些關於這個人醜事的風聲,左鄰右舍更樂於背後議論,通常背後嚼舌根,讓許多人非常痛恨。

《增廣賢文》中:「誰人背後無人說」,意思是哪個人背後沒有人嚼點舌根,當面又受到誇讚?議論別人的是是非非已經是普遍的現象,誰不曾被別人議論過?後半句才是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後半句便是:哪個人前不說人?

說明了古人在遭受別人的議論時,態度是非常無所謂的,既不辯解,也不出言阻止,他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自己也是最清楚的。如今,只要別人沒有打擾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就沒必要為「鍵盤俠」感到鬱悶。

鍵盤俠通常只為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你跟他講道理是不可能講通的,他也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發洩,也就沒有必要將自己拉到跟鍵盤俠同一眼界上,我們不做鍵盤俠,也不需要理會鍵盤俠。

但當別人惡意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拿出法律的武器。《菜根譚》中有:「是小人,歡喜君子犯過,唯恐天下不亂也;是君子,恥聽小人之惡,不忍世間紛爭也。」小人都熱衷於君子的一些過錯,沒事愛找事,而君子通常是和和氣氣,不喜好紛爭。

除了「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增廣賢文》還說了「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意思是溪水容易漲也容易退,小人也是如此反覆無常,一會這麼說,一會又那麼說,自相矛盾,毫無邏輯。

「語言暴力」同樣如此,惡語相向的人說話毫無邏輯,只為說而說,只為鬧而鬧,如今公眾人物基本都遭遇過網友的議論,而有人正是利用網友八卦的現象故意製造事情,好提高知名度,獲得一些機會。

你要說「語言暴力」是惡俗,它確實惡俗,因而沒必要和惡俗的事情較真。

相關焦點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半句才是精華!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這樣的道理,在我們周圍充斥著太多太多的信息,我們應該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看人,而不是通過耳朵去看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總結出來了,那就是:「誰人背後無人說」。是不是覺得這句俗語還挺現代的,尤其是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成為過別人在背後竊竊私語的對象。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提要: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文/二狗農村俗語是古代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話都是世人通過長時間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這些俗語對於古代生活在廣大農村的人,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指導價值。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五字秘訣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句被奉為經典,老實人不妨引以為戒
    人心經不起推敲,人情更經不起打磨。人情世故,看起來非常複雜,好似為人處世一大難關,事實上,說來說去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因為生活本就沒有太多新鮮事。俗語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出自《增廣賢文》,原句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道理雖然淺薄,但細細推敲,足可見人情之冷暖,人性之使然。
  •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講述了什麼道理?值得一看
    引語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聽到許多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是由我們的老祖宗創造出來的,然後歷經數代民眾的口口相傳直到現代。俗語和文人墨客書寫的唐詩宋詞不一樣,俗語的語言比較直白,不像唐詩宋詞那樣有內涵,因為俗語是直接來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開來的。俗語反映著人們的生活,也指導著人們的應該如何生活。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說一說俗語「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它又能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半句,直擊人心
    俗語,作為中華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祖祖輩輩的農民百姓們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俗語,就像個民間萬花筒,有關於天氣氣象的;有關於人生百態的;有感嘆歲月蹉跎的;還有描寫人性的,就比如說這句「誰人背後無人說」,人們往往只聽說過這句俗語的上半句,而它的下半句更是堪稱經典,直擊人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何意?老祖宗深諳處世之道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何意?老祖宗深諳處世之道在農村,我們可以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老話,但是這些老話我們都不怎麼聽過,書本上也不曾看見過,所以很多年輕人便說這些老話都是人們隨口瞎編的。但事實上,這些老話是有依據的,它們和出自名人之口的諺語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一個是出自名人之口,在書中有所記載,另一個是平民百姓總結出來的,只被人們口口相傳著。但是這些老話都蘊含著先輩們的大智慧,是祖先根據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對後人們的行為有一定的指導性。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鮮少有人知道
    在民間搜羅各式各樣的滋補品、張貼皇榜找尋醫術高明之人來為其調理身體。這些辦法只能助人增強體質,卻不能使之長生不老。於是,帝王從江湖中找來道士,命令他們為其煉製丹藥。與此同時,他們還派出一大批人馬,去尋找傳說中的仙人。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無功而返。長生不老本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因而並不可能實現。與其白忙活一場,不如好好珍惜時光,愛惜生命。
  • 俗語「萬惡淫為首」,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道出人性的真諦
    如果單純按照現代社會常用的字意來解釋,恐怕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個「淫」就是指不入流的、低俗惡趣味的邪穢之意,是與情色事物相關聯的,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指汙穢不堪的思想是極大的罪惡。更有意思的是,由於這個字所指向的意思過分犀利敏感,以至於不少人都羞於直面,不好意思來說明。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大道至簡,後半句才是精華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其實也是關於年齡的,也是來自老祖宗們的一句真誠勸誡。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很多人在退休以後,可能重新回過頭來看一下自己的人生,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卻沒有來得及去做。所以同樣的,對於古人而言,在40歲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重新的規劃自己的人生了。大多數人在40歲之後才有成就的話,都是非常的堅定的堅持自己理想的人。
  • 《智囊全集》老人常說:「不色者腎絕」,下半句才經典!
    中華文化浩浩蕩蕩幾千年,俗語是一道非常獨特的存在。它們同樣是古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但是卻是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智慧表達,看似粗俗,但是卻蘊含的豐富的人生智慧。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我們說一說俗語"不色者腎絕",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則更經典。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看看很多俗語就能看出這一點,雖然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是通俗易懂接地氣,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你了解過後,你會恍然大悟,有的俗語,你學過之後,你會在人生路上少走很多彎路。當然了,有些俗語不容易理解,只有親身體會過才會懂得。今天筆者和大家說這麼一句俗語——「水至清則無魚」。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蘊含的道理很深刻。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若是能夠深諳此道,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儘量避免「遇人不淑」,避免把時間浪費在不靠譜的人身上;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讓我們明白一些有用的社交技巧,學會和不同的人和平相處,知道誰是能交心的好朋友,誰是隨時會離開自己的酒肉朋友。正因如此,各種識人之術也是被普及得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和面相論有關的,自古以來,就為眾人所津津樂道。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老實人懂了才不會吃虧
    很多人都不把老祖宗留下的名言警句放在心上,等到自己真的吃虧的時候才開始後悔,這正應了那句老話: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關於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了解,特別是不要只聽一半,很多人就是有這個毛病,聽話只聽半句,就拿"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來說吧,很多人對這句話裡面的"娼"字印象深刻,以至於把後半句話給選擇性的忽視了,其實這後半句話才是精華。
  • 俗語說「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精華在下半句,讀懂受益終身
    俗語說「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精華在下半句,讀懂受益終身在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事物的真實面目和我們所看到的模樣不一樣,所以就有人說世間很多事物並不能光用眼睛就可以看清楚的,也許我們眼睛看到的是一種情況,而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蘊含交友之道,但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蘊含交友之道,但可惜十人九不知!文/文飛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是否考慮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沒有什麼東西是圓滿的,如果人活在一個非常完美的環境中,可能就會喪失奮鬥和前進的動力,魚也是如此。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更體現古人的處世準則
    俗語是我們生活中常聽到的句子,朗朗上口,簡單易懂。這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口口相傳留給了我們。 在眾多的俗語中,有一句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與人相處,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過追究。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後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損人利己之人,配不上君子的稱呼;見利忘義者,也不能被稱為君子;心懷叵測,更不是君子之所為。其實,廣義上的君子,並非遙不可及,無需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只要品行高潔,對待朋友彬彬有禮,為人處世符合道德準則。另外,君子不一定要淡泊名利,追求功名利祿未嘗不可,更不需要視金錢如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