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俗語文化更是我國的藝術瑰寶,歷代都被人們爭相傳頌。俗語來自民間,而且題材涉及廣泛,其中包括天文地理、養生哲學、為人處世、生活經驗等等,可以說俗語就是一部短小精悍的「百科全書」。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地總結,彙編成一段俗語,表面上看起來粗糙簡陋,但是內部隱藏的智慧卻是廣大精微的。
我們平時看書學習,學到的都是一些籠統的大道理,但具體應用在生活方面卻並不能得心應手。而且俗語也是書本上學不來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這就更增加了俗語的「神秘性」。
有些俗語我們耳熟能詳,比如「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八字沒一撇」、「一家不容三姓人」等等,這些俗語我們不但經常使用,而且也能知道它背後的道理,但是有些俗語我們看到後卻不知所云,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窮三富四,黴五膽六」,很多朋友就是一頭霧水了。
「窮三富四,黴五膽六」裡面大量的運用到了數字,那麼三、四、五、六和窮、富、黴、膽怎麼扯到一起了,這裡面的數字其實暗藏玄機。
我們首先來說「窮三」,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於是便開始有了做生意的打算。古人認為,做生意最忌諱的就是數字三,因為這裡的「三」和「散」諧音,有著散財的寓意。很多人都在自己家中供奉財神爺,財神爺的身旁就是一個聚寶盆,財富是要慢慢聚集的,如果一旦散財,就會越來越窮,所以很忌諱「三」這個數字。
還有一種說法也很常見,就是做生意不要三個人一起做,這也很容易鬧矛盾,各懷鬼胎。而且三個人一旦產生了分歧,就很難容易調和,最後只能各走各的路,連朋友都做不成了。正所謂「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但是很多人並不懂這樣的道理,認為生意的合伙人越多越好,最後出了矛盾就是一團亂麻,對以後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我們再來說「富四」,這裡的「四」在七音符中有「發」的意思,而且「四」還代表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寓意四方來財,每個地方都有錢賺,自然也就慢慢變得富有多金了。
還有一種說法,「四」代表四季、四海,我們經常說揚名四海、四海昇平等等,生意做到了這樣的份上,自然是富貴之人,所以富人都喜歡「四」這個數字。
「黴五」就是遇到了倒黴的事情,這裡的數字「五」和「無」是諧音,如果每天閒在家中,沒有生意找上門來,自己開的店沒人光顧,這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事。還有的人忙了很多年,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沒得到,也是十分尷尬的。「無」就是沒有得到,甚至是有的東西也失去了,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人都不喜歡數字五。
我們最後再說「膽六」,不論是做生意還是幹事業,我們要有膽量,有句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只要擁有持之以恆、堅韌不拔的心態,做什麼事情都會成功。「膽六」就是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要畏首畏尾,如果有六分的把握,我們就可以付諸行動,剩下的四分看的是機遇和運氣。
這裡的「六」提倡的是一種冒險精神,但是這種冒險不是盲目地去冒險,更不是逞匹夫之勇,我們一定要在做事情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並做好詳細的規劃,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我國的俗語文化很多都離不開數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數字文化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時候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願望和生活方式。我們上面說的這句俗語,其實就是古人的經驗之談,細細品讀的確獲益良多。
今日話題:你還能想到哪些跟數字有關的俗語?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學習和交流。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