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2021-01-21 拾酒品人生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

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八月十五,又逢秋分,這兩天南方的各地農民也開始一直忙著秋收,可是隨著山竹颱風的來襲,給一些南方地區的人帶來了一定的災難,所以搶收也已經迫在眉睫了,如果動作稍微慢一點,可能一些農作物就沒有辦法收上來了。而且一些玉米、稻穀這些植物在田裡發黴發芽,或者可能有些會爛掉,這種情況的話也是很糟心的,而畢竟秋季的氣候變化無常,所以對秋分的來臨對於農民來說是喜憂參半的。

所以伴隨著一夜寒白露氣節過後,農曆的第十六個氣節也就是秋分就來臨了,那麼秋分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秋節八月十五。而這個中秋節和秋分有有什麼關聯呢?

其實秋分就是從秋分季節這一天開始,白天的時長和夜間的時長都是平均相等的。學過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秋分後白天和黑夜一樣長,所以農村也有俗語說「秋分秋分,晝夜平分」。而且在古代也說「秋分之」既「分」為「半」,也就是分為一半的意思。而晝夜時間相等的原因,也是因為秋分日太陽在黃經180度,垂直照射在地球赤道上,所以白天和黑夜就有著相同的時長。根據古人的四氣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秋正好就是秋季的第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所以說在秋分之後也正式意味著入秋。

入秋之後,有農作物開始成熟收穫,所以也被稱之為金秋。而秋分在二十四節氣裡很特殊,秋分冷空氣南下,冷暖相對,所以農村有一些影響,而農村俗語中的「秋分日晴,萬物不生」就是說到「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個時候天氣開始轉涼,降雨量也不太大,但也會天氣變化,而剛好是農民收穫的時候,所以下雨會造成農民的減產。但是秋分的時候如果是晴天的話,那麼很久的時間都會是乾旱,所以後邊萬物可能不生。

所以這一句農村俗語就是針對農作物收穫的,說的也是過去人們沒有天氣預報,根據一些經歷總結而得出的一些生活經驗,也蘊含著一些生物地理的知識。那麼對這些農村俗語,小夥伴們你們是怎麼看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參與評論哦,喜歡文章的話可以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
    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在中國尤其是農村地區有很多的俗語,他們都是古人的經驗總結流傳下來到今天的,然後今天被後人加以運用和借鑑。在今天看來,有一些俗語是有科學根據的,或者說是有事實鋪墊的,比較有道理,依然可以運用,但是也有一部分屬於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我們完全就可以摒棄。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中國俗語的世界去,下面主要跟大家講的一句俗語是:「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農村有一些特別有意思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是農村文化的一種,也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的一句農村,它也是所謂的農村順口溜「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四不摸」。
  • 農村俗語:「男佔258,女佔369」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相信大多數出生在農村的人都會聽到老一輩說的一些農村俗語,小的時候並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到了長大,可以理解一部分,但也不能全部理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佔258,女佔369」,這句話背後到底有什麼含義吧!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關於農村選地址、建房子的風水可真是多,小編整理了幾天都沒整理完。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農村每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納悶,為什麼這麼窮,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呢?後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比如民間俗語有言「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上嘴」。白露之後蚊子真不咬人了嗎?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蚊子閉上嘴表徵一種物候現象。「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的真實意思是過了白露,氣溫降低,不適合蚊子繁殖後代,所以蚊子不會再繁殖,數量逐漸減少,咬人也少了。前人說事喜歡比喻,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來喻理明事,這會起到強調重視不忽略輕看的效果。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和農諺是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以說這些俗語和農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有許多科學發現其實質就來源於生活和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而研究發明成功的,因此,農村俗語和農諺應該標註為通俗科學理論的標籤加以發揚光大,並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需要。
  • 農村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說的有道理嗎?
    在很多人的心中,農村俗語,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類關於農村種植的,這些農諺大多淺顯易懂讀起來且朗朗上口。但農村俗語僅僅就是字面意思這麼簡單嗎,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這些農村俗語是農民們根據生活總結出的經驗道理,歷經了幾年的歷史文化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古代社會,文化教育也是比較注重的,雖然除了少數的城池,主要是農村居多,但是農村人也比較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身為長輩來說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而無奈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去學習文化,只能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後代子女,他們會把以前老輩人的傳承的生活經驗再教育給後代子孫,後面這些經驗被演變成簡單易懂的語句
  •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在科學文化不發達的年代,世代口耳相傳,指導著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不得不說,古人對小孩的出生時間是很在意的,甚至形成了「生辰八字」這樣的一套理論。在以前,人們嫁娶前是要請算命先生看生辰,算八字的。如果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則是天作之合,結婚後會順順利利;如果八字不合,那麼就會命運相剋,在一起沒有好事情了。通常雙方的家長是要棒打鴛鴦的。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在城市中,很少有人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與鄰居相處得就像是親姐妹般熱絡,有的人更甚,平時鄰裡之間見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別說是寒暄幾句了。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平時工作很累,與鄰居也沒有什麼交集,關上了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哪有多餘心思去經營一段陌生關係呢?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怎麼回事?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做事也是有禮節,還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老人也常常教導一些年輕人,凡事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要禮讓別人三分,給別人一條路,給自己一條後路,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 農村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是啥意思?老話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新生兒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
    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俗語作為我國民間經典文化,長久以來就被人們廣為流傳,並且別具一格的文化形態,又讓它與其他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記得老話中有一句:「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這句出自封建社會的思想認知,傳頌上千年來人們對此感慨頗多,哪怕立足於當下,仍然值得認真品讀。那麼俗語是何含義呢?或者有道理?其實,單單字面來看,俗語可謂簡潔直白。大意就是說,外出遠行之時,走大路容易遇到水路,而抄近路容易遇到鬼怪。不過初次聽來,難免覺得牽強,很難理解。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