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很少有人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與鄰居相處得就像是親姐妹般熱絡,有的人更甚,平時鄰裡之間見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別說是寒暄幾句了。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平時工作很累,與鄰居也沒有什麼交集,關上了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哪有多餘心思去經營一段陌生關係呢?
農村人很重視感情,得益於居住位置(成片劃分,挨家挨戶),鄰裡之間交往頻繁,親戚之間互相走動。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農村人的熱情招待的,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它講的就是農村人不願來往的對象。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的意思為:鄰居之間有三件事物不可拿來比較,有三種親戚不值得我們與之交往。那麼他們分別是什麼呢?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一、不比家庭
有人說「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小半源於攀比」,確實如此,許多本來比鄰而居、和睦相處的人家因為攀比而心生嫌隙,成為表面鄰居,甚至斷絕來往。女人們在與丈夫抱怨時,口中總是會說出羨慕鄰居家的無憂生活;男人們在抱怨工作的不順心時,也只會將自己不能晉升的原因歸結於別人的家世好;孩子們在向父母抱怨自己的學習成績為何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時,總是會來上一句「也不看看別人是什麼家庭出生」。
為了大家能夠和諧相處,不要隨意去打探鄰居家的家庭背景,也不要整日把別人家的家庭掛在口上,自己過好自家日子比什麼都重要,眼紅是病,得治。
二、不比孩子
這一代比不過別人,就只能將希望寄託於下一代了。家長們總是將「輸給誰都行,但是不能輸給鄰居的小孩,給爸媽爭點臉面」強行灌輸到孩子的腦袋裡,這不僅讓孩子背上了無形的重壓,還影響了被比較的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三、不比物質
有這樣一種鄰居很是搞笑,每當午飯時一到,他便會準時出現在你的家中,倒也不是為了蹭飯,就是一定想看看你家中午吃啥,順便向你報告他家今天又吃了什麼美味。每當你家添置了什麼新物件,過不了幾天,他的家中便會出現一件與之一模一樣的物件,「學人精」真的討人厭。
四、不與虛情假意的親戚走動
有一種親戚說的一嘴漂亮話,但從不會付出實際行動。例如你在請她吃飯時,她總是會對你進行吹捧,然後借花獻佛,勸在座的各位不用客氣,就當是在自己家裡,多吃一些,並且在付錢時假裝推讓不過並當場許諾下次一定要讓她付錢,可別人等了半載也沒能等到她的邀請。和這樣虛情假意之人相處是換不來真心的。
五、不與懶惰成性的親戚走動
「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不應與懶惰成性的親戚來往,他們自己不思進取,整日裡啥事也不做,只等著各位親戚的幫忙與救濟,就像是一隻永遠都餵不飽的吸血蟲,一旦被他纏上,除非被吸乾血否則很難脫身。
六、不與嫌貧愛富的親戚走動
嫌貧愛富之人不值得我們深交,他們只會在你發達時出現在你的身邊假意祝賀,實則想要分一杯羹,如若有一天,你落了難,別想他們會伸出援手,不踩你一腳就算是好事了。
以上就是對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的解釋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