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背後的道理你知道嗎?

2021-01-12 農民好生活

在農村生活久了,我們就會發現農村有很多有趣的講究,比如房屋要坐北朝南、不捅屋簷下的燕子窩、元宵逛花燈猜燈謎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常常可見並且熟知的,還有一些人們不常聽到但是也有很深的教育意義的說法,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一句話,「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俏皮話,正是因為語言的形象描述和韻律,才成為了有教育意義和生活經驗繼續流傳下去的承載體。就像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句話,涉及到了房屋、親戚等詞語。頓時就叫人產生了強烈的畫面感,將人的想像一下子就拉近了農村的生活環境之中。所以,農村俗語雖然在流傳過程中有所丟失,但由於它的簡單直白令人很容易理解並且朗朗上口。

「落屋不看斷層」是什麼意思呢?落屋就是指建造房屋。這句話就是在講,在農村建造房子的時候,不要去看土地斷裂的地方。在原來土地資源十分充分的時候,大家在準備建造房屋會去專門邀請懂得土地的專業人士,選擇一塊地理位置好、土地平坦的地方作為自家院落的地址。而斷層的土地就是建造房屋的大忌,在事先就要排除這類土地,因為斷層處的土地十分活躍,如果遇到地震和洪水,建在土地上面的房屋不堅固,接下來很有可能坍塌,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流失。

「生意不走親戚」背後有啥道理呢?咋一看,這句話是講做了生意之後就與親戚很少往來。其實並不是這種消極的說法。其實,它的真正意思是說,在做生意的準備階段,如果資金和人脈不充足,選取合伙人不要選自家的親戚。為什麼要這樣提?相信很多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選擇合伙人都很少找自己的好朋友,就更別提自家的親戚了。這樣做,就是為了保護和珍惜這段關係。如果生意場上有分歧,大家經營理念不同,很容易出現內部分歧,產生矛盾,最終導致關係破裂。所以才會有了「生意不走親戚」這種說法。

另外,這兩句話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就是做什麼事情要實現考慮清楚,做足準備,才能避免之後很多麻煩。就像建房子不選斷層土地,就是怕房屋遇到災難而出現損失;做生意不選親戚當合作夥伴,就是怕將來為了利益而產生衝突,導致關係破裂,甚至成為仇人。建房子和做生意只是兩件代表性的事情,做別的事情同樣也適用,做好前期的功課要比莽莽撞撞的做事要強很多!

今天給大家帶來「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這句俗語,雖然有些直白,但十分有理。別等到事情向壞方向發展才追悔莫及,提前做足準備,多聽一聽別人的建議,學習別人的經驗,能都減少很多的彎路。各位朋友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說的有道理嗎?
    在很多人的心中,農村俗語,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類關於農村種植的,這些農諺大多淺顯易懂讀起來且朗朗上口。但農村俗語僅僅就是字面意思這麼簡單嗎,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這些農村俗語是農民們根據生活總結出的經驗道理,歷經了幾年的歷史文化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 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人很重視感情,得益於居住位置(成片劃分,挨家挨戶),鄰裡之間交往頻繁,親戚之間互相走動。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農村人的熱情招待的,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它講的就是農村人不願來往的對象。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意思為:鄰居之間有三件事物不可拿來比較,有三種親戚不值得我們與之交往。那麼他們分別是什麼呢?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這俗語就是口頭上約定俗成的,很多俗語都很直白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不過現如今有很多年輕人並不接受這些農村俗語,甚至覺得這些俗語毫無道理。但是要知道這俗語是古人在生活裡累積下來的智慧,細細品味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句關於農村建房方面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是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老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哪怕你還沒有說出到底是哪句話。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老一輩這些觀念的刻板印象。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啥意思?
  • 「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建房是件大事,雖說現在基本上都不能進行地皮買賣了,但在我很小的時候,農村人自己分配的田地、山林是可以適當利用的。因此,很多人都把原來在山腳下的房屋拆了,又在河邊大片的農田旁邊蓋了一棟。小時候不覺得,現在才發現,原來搬到河邊不僅僅是圖個方便,居然還有很多的科學道理。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都是農村人最重視的事情之一,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一座房子往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還是一家人感情的寄託,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講究也會特別的多。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話說的是什麼
    由於常年的在外打工,對於自己家鄉的一些事情也會逐漸的消失,那些過去家鄉說的俗語,很多人都已經忘掉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農村的幾個俗語,你能夠理解都說的什麼嗎?農民自給自足1.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句話看字面意思不難以理解,但是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堪稱人生哲理
    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農村俗語的真正含義,它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玄機?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光從字面解釋,就是我可以幫助你一時,幫助你著急的時刻,但是不會一直幫助你,更不會因為你窮而去幫助你。其實這只是非常淺層的意思,其背後蘊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待我細細與你分享。
  • 農村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該如何理解?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人們不斷地從生活中總結經驗,在與自然的鬥爭中存活下來,祖先們的生存經驗雖不能像皇家成員一樣,一言一行皆有史官記錄,但是其中蘊含深刻道理的話語和技巧,都有一代代人的口耳相傳,為了方便後世記憶,化成了言簡意賅的諺語和俗語。
  • 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
    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俗語作為我國民間經典文化,長久以來就被人們廣為流傳,並且別具一格的文化形態,又讓它與其他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如同唐詩宋詞這般高雅的文學,可以帶你領略唐宋風採,探尋史海鉤沉,而俗語在簡潔明了的話語間,給我們描繪了世俗的人文情懷,雖然文學造詣無法同日而語,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卻始終未從改變,時至今日,每當讀起這些經典俗語,依然讓人感慨萬千!而俗語的魅力皆源於此,寥寥數字,就能讓人領悟許多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不論是建房子還是進新房,都有一定的講究的,首先就是要找一些會風水的人幫忙看日子,選地方,整個過程下來是十分講究的,因為你做房子對於農村百姓來說就是一輩子的事情。那麼農村老人總是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關於農村選地址、建房子的風水可真是多,小編整理了幾天都沒整理完。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小時候最盼望著和長輩一起去走親戚,不僅意味著能吃到許多好吃的,而且還能見到好多同齡的兄弟姐妹,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親戚關係是很看重的,其中主要分兩種親戚關係:堂親和表親。
  •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農村有一些特別有意思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是農村文化的一種,也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的一句農村,它也是所謂的農村順口溜「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四不摸」。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現在的有關俗語,來了解有關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這也是對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借鑑。大家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都是很快的。這也證明了時間是很快的。但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都是今來傳承下來的歷史經驗總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大家也正好看看是否有道理。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農村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土地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作為土地的使用者農民,在幾千年的勞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把祖先的智慧結晶傳給後世子孫,為了方便記憶,久之就成了言簡意賅的俗語,別看一句俗語的字數不多,裡面蘊含著先人的生活智慧,仔細品讀方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