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2021-01-15 譽家裝飾

說起農村老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哪怕你還沒有說出到底是哪句話。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老一輩這些觀念的刻板印象。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啥意思?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人一旦貧窮了,親戚朋友都會避之不及,擔心你會麻煩人家,自然在他們看來像躲避鬼怪一樣遠離你,這樣才不會利益受損。就像一碗湯沒了鹽,還不如一碗白開水受歡迎。這句話用比較誇張的手法說明了錢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錢一個人活著還不如『死了』,做飯的湯裡面沒有油和鹽還不如直接喝水。句句扎心,如芒在背。

你認同這句話嗎?看看大家怎麼說?

@致經典故事

因為沒錢,你會焦慮痛苦萬分,會覺得低人一等,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和權利。這個時候,用失魂落魄、人不如鬼來形容也不為過。

長期的貧困,可能引起各種疾病。貧困的人生活質量差,精神壓力也大,長期如此,很容易搞垮身體。

長期的貧困,還會影響夫妻感情。這個很好理解,貧窮夫妻百事哀,親戚朋友也會瞧不起,此以往,妻子很容易責怪丈夫,這樣夫妻不和,最後導致家庭破裂。據調查,有35%的離婚原因是因為家庭貧困引起的。

@清者自知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是最有感受的,當你家裡沒有『錢』的時候,出門見到鄰居都覺得低人一等,親戚朋友都會躲著你生怕你會向他伸手借錢。

現在的農村娶個老婆幾十萬,沒有錢女人就與你無緣,在農村那些貧窮的家庭有的四五十歲了就是因為沒錢至今仍然是個單身漢不知女人何滋味。出門被鄰居指指點點就連爸媽都是臉上無光在村裡難以抬頭做人,沒錢你活著就像『鬼』一樣。

沒錢你就是連孝敬父母都做不到,父母病了沒錢治療,父母養了你一生到老了你卻連最起碼的生活都給給不了他,沒錢湯裡沒有油和鹽不如白開水。

這些話也許很扎心但這就是現實,現實生活不是心靈雞湯是我們面臨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困境,我們不去追求和別人攀比但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須的『錢』我們一定要有,沒有錢也許連最起碼的『孝敬』父母你都不配擁有。

@草根創業彪哥

這句老話兒在農村當中已經流傳了很多年,現實生活也是這樣子的,現在這個社會,什麼事情都看錢,如果有錢的話,生活上總能一帆風順,但如果沒錢,很多事情都不順利,更不用說賺大錢,發大財了。現在形成了一個局面,就是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沒錢的話,不管到哪裡都會被人看不起,比如說同學聚會,人家都穿得光鮮體面,開著豪車,而你還穿著地攤貨,騎著電動車,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必然會感到十分尷尬。而且其他有錢的同學也不可能對你恭恭敬敬,說不定還會挖苦你一番。

不少窮人都因此感到十分失望,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而是自己拼命努力賺來的。所以不想過如鬼一般的生活,那麼就得努力努力再努力,趁著年輕拼搏一把,將來也不會讓自己後悔。

@逐夢者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這些俗語都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歷史沉澱。

從古至今,自己如果沒有錢,親戚朋友都怕見到你,怕你來借錢,怕你來蹭吃蹭喝。你一出現就會像「瘟神」降臨一般,嚇得親戚朋友都得繞道走。所以人窮別走親,別把親戚朋友嚇壞了。

@凌雲66621

農村人常說。我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箇中滋味陰涼陰涼的。在農村有些人,誰說話?都是客客氣氣的。也有些人,有點小本事,誰說話都帶刺兒。人與人的不同。僅憑氣場就能感覺出來。

有錢人回農村,周圍圍滿了人。沒錢人回老家,招來的總是閒言碎語和指指點點。很多人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那只是一句掩耳盜鈴的大謊言,現在社會誰都離不開金錢。能力不同掙的錢也不同。有錢時和無錢時朋友的關係很微妙。人在世上混。有一顆善良的心。還不如有一張花言巧語的嘴。有錢人幹什麼都順。沒錢比登天還難。真就像一場戲。錢始終是主角。

人在世上闖蕩。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只要不突破法律底線,該怎麼混就怎麼混吧。

總結:"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是幾千年古人留下的話,一針見血,形象生動。你有錢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對你另眼相看,你無錢人人對你嗤之以鼻。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也是這個理。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
    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俗語作為我國民間經典文化,長久以來就被人們廣為流傳,並且別具一格的文化形態,又讓它與其他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如同唐詩宋詞這般高雅的文學,可以帶你領略唐宋風採,探尋史海鉤沉,而俗語在簡潔明了的話語間,給我們描繪了世俗的人文情懷,雖然文學造詣無法同日而語,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卻始終未從改變,時至今日,每當讀起這些經典俗語,依然讓人感慨萬千!而俗語的魅力皆源於此,寥寥數字,就能讓人領悟許多道理。
  • 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想必大家對俗語都十分熟悉吧,農村俗語屬於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之一。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唐詩宋詞,詩詞之美在於它的意境,總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等到我們長大一點,又開始學習成語,別看成語字數不多,它裡面蘊含的內容可是很豐富的,有的成語還包含了很多典故。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所謂俗語,就是過去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蘊含著極大的道理。也許有人認為這些俗語產生於思想落後的封建社會,其中必然都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不然,這些俗語聽起來很糙,不像古詩詞那麼優雅動聽,但是內裡卻蘊含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科學教育,民間的俗語可能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如果和家中老人相處多了的話, 就會發現許多俗語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思想中,不經意之間就會說兩句來勸誡後輩。民間有句老話說:「大路有水,小路有鬼」。
  • 農村老話「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有什麼科學道理?
    農村這句話可不是指飲用標準的,千萬不要理解成為井水不如河水乾淨,河水不如雨水乾淨來著,這句話並不是講哪些水才可以拿來飲用的,而是指是是哪些水拿來澆地最好。農村老話「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有什麼科學道理?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字面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聽過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俗語是祖先們積累的至理名言,雖然看似普通,實際上卻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俗語是這樣的:「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你知道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最後能夠達成目的,不管大路還是小路都是好路。在古人眼中,路有分別,不同的路便會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有句俗語說得很妙,「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看似在描述一個不多見的現象甚至還有封建迷信摻雜其中,其實這句話別有深意,其中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那麼,這句俗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呢?大路有水中國的五行學說大有學問,自五行誕生之後,不管是在醫學還是文化方面都藉此衍生了很多國粹。咱們知道金木水火土各有其代表的意義,其中水在中國古代代表的便是財。那麼,為什麼水路是財路呢?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古人用來預知天氣、表徵物候的重要手段,古人把二十四節氣的這些重要作用,用一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來進行概括,讓其更方便流傳於後世,很多至今依然很有道理。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這一天是全年中,氣候溫差變化最大的一天,也是又暖轉涼的一個節點。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古代社會,文化教育也是比較注重的,雖然除了少數的城池,主要是農村居多,但是農村人也比較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身為長輩來說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而無奈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去學習文化,只能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後代子女,他們會把以前老輩人的傳承的生活經驗再教育給後代子孫,後面這些經驗被演變成簡單易懂的語句
  • 農村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說的有道理嗎?
    在很多人的心中,農村俗語,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類關於農村種植的,這些農諺大多淺顯易懂讀起來且朗朗上口。但農村俗語僅僅就是字面意思這麼簡單嗎,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這些農村俗語是農民們根據生活總結出的經驗道理,歷經了幾年的歷史文化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農村有道理的幾句俗語,老一輩人朗朗上口,看看你都知道幾個!
    鄉下經常能聽到一些老人講一些俗語,不要小看這些俗語,這些俗語是經過幾代老人的經驗總結而成的。它的魅力在於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富於哲理,以及朗朗上口。近幾年來,農村俗語也在鄉村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文化傳播作用,這些俗語凝結了鄉村生活實踐中的許多現象,形成了一句句精髓。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怎麼回事?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做事也是有禮節,還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老人也常常教導一些年輕人,凡事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要禮讓別人三分,給別人一條路,給自己一條後路,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 老人常說「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事實上並不是如此,迷信鬼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實際告訴人們的是立身處世的深刻道理,像這樣的俗語就有「大路有水,小路有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主要內容。而這就涉及到「大路有水」這個俗語的深層含義。在古代中華文化中,水並不是指的我們現在所說的湖泊江河水中的那個意思,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財富,水路就意味著錢財、富有。而在「大路有水」中,這個俗語指的是走路人能夠團結在一起,同甘共苦、風雨同舟,一起前行。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農村俗話:『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卻又折射出人生大道理,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源從何方無從考究,但真知灼見卻有目共睹。在古代農耕時代,女子的地位相當低下,向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然視為不貞,而男子多耕種為主,男婚女嫁時,為了考察這個人的品行,往往通過看這個人的身體一部分,即可知曉其性情品行,有句農俗『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農村有一些特別有意思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是農村文化的一種,也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的一句農村,它也是所謂的農村順口溜「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四不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