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
俗語作為我國民間經典文化,長久以來就被人們廣為流傳,並且別具一格的文化形態,又讓它與其他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如同唐詩宋詞這般高雅的文學,可以帶你領略唐宋風採,探尋史海鉤沉,而俗語在簡潔明了的話語間,給我們描繪了世俗的人文情懷,雖然文學造詣無法同日而語,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卻始終未從改變,時至今日,每當讀起這些經典俗語,依然讓人感慨萬千!
而俗語的魅力皆源於此,寥寥數字,就能讓人領悟許多道理。記得老話中有一句:「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這句出自封建社會的思想認知,傳頌上千年來人們對此感慨頗多,哪怕立足於當下,仍然值得認真品讀。那麼俗語是何含義呢?或者有道理?
其實,單單字面來看,俗語可謂簡潔直白。大意就是說,外出遠行之時,走大路容易遇到水路,而抄近路容易遇到鬼怪。不過初次聽來,難免覺得牽強,很難理解。事實上,俗語隱喻的道理頗為深刻,這裡的「水」與「鬼」恰是一種比喻,泛指遠行路上碰到種種難以預料的風險。
因為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都是以腳代步,橋梁也很少,經常翻山越嶺,趟著渾水過河。所以說,在這些因素下,古人遠行路上肯定充滿危險與不測。比如行走山路之中,時常碰到豺狼虎豹,一旦手無寸鐵或隻身一人,就難免喪命於此。此外,古代社會治安很差,特別路過偏遠地區,也會遇到土匪強盜,輕則取其錢財,重則謀財害命。再者,大自然威力不容小覷,倘若遠行人運氣不佳,遇到梅雨季節引發的山洪與滑坡,同樣非常危險!
也許正因如此,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古人大多還是白天趕路,一般不會夜間行走,或者抄小路。然而,如果遇到事情緊急,夜間趕路就無法避免了。但古人又比較迷信,流傳著「夜路走的多,早晚遇著鬼」,因此迷信與心理原因,也不可忽視。所以說「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的道理,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大家結伴而行,也好互相照應。
倘若反觀現實意義,這句俗語依然耐人尋味。首先,俗語的小路,恰是人生中所謂的捷徑。但是捷徑雖好,卻能使人誤入歧途,無法自拔,看似捷足先登,實際暗藏隱患,因此為人切記腳踏實地,反之一味追求捷徑,就很可能遇到「鬼」,並且這種兇險憑藉人力無法抗拒,所帶來的危害也是未知的。也就是說想走人生捷徑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回報越大代價越昂貴。
而俗語的大路,是人所共知的道路,雖然表面看似暢通無阻,但大路有水卻難辨深淺,想要趟過渾水到達彼岸,這條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也許過程充滿坎坷,但只要克服未知的恐懼並通過努力破浪前行,終將迎來成功的曙光。而且這條路勢在必行,值得我們為之付出。總之,人生之路沒有所謂的捷徑,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開拓未來,贏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話說至此,大家對於「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這則俗語,還有何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