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

2021-01-15 歷史有點萌

農村俗語「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是何意?說的有道理?

俗語作為我國民間經典文化,長久以來就被人們廣為流傳,並且別具一格的文化形態,又讓它與其他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如同唐詩宋詞這般高雅的文學,可以帶你領略唐宋風採,探尋史海鉤沉,而俗語在簡潔明了的話語間,給我們描繪了世俗的人文情懷,雖然文學造詣無法同日而語,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卻始終未從改變,時至今日,每當讀起這些經典俗語,依然讓人感慨萬千!

而俗語的魅力皆源於此,寥寥數字,就能讓人領悟許多道理。記得老話中有一句:「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這句出自封建社會的思想認知,傳頌上千年來人們對此感慨頗多,哪怕立足於當下,仍然值得認真品讀。那麼俗語是何含義呢?或者有道理?

其實,單單字面來看,俗語可謂簡潔直白。大意就是說,外出遠行之時,走大路容易遇到水路,而抄近路容易遇到鬼怪。不過初次聽來,難免覺得牽強,很難理解。事實上,俗語隱喻的道理頗為深刻,這裡的「水」與「鬼」恰是一種比喻,泛指遠行路上碰到種種難以預料的風險。

因為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都是以腳代步,橋梁也很少,經常翻山越嶺,趟著渾水過河。所以說,在這些因素下,古人遠行路上肯定充滿危險與不測。比如行走山路之中,時常碰到豺狼虎豹,一旦手無寸鐵或隻身一人,就難免喪命於此。此外,古代社會治安很差,特別路過偏遠地區,也會遇到土匪強盜,輕則取其錢財,重則謀財害命。再者,大自然威力不容小覷,倘若遠行人運氣不佳,遇到梅雨季節引發的山洪與滑坡,同樣非常危險!

也許正因如此,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古人大多還是白天趕路,一般不會夜間行走,或者抄小路。然而,如果遇到事情緊急,夜間趕路就無法避免了。但古人又比較迷信,流傳著「夜路走的多,早晚遇著鬼」,因此迷信與心理原因,也不可忽視。所以說「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的道理,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大家結伴而行,也好互相照應。

倘若反觀現實意義,這句俗語依然耐人尋味。首先,俗語的小路,恰是人生中所謂的捷徑。但是捷徑雖好,卻能使人誤入歧途,無法自拔,看似捷足先登,實際暗藏隱患,因此為人切記腳踏實地,反之一味追求捷徑,就很可能遇到「鬼」,並且這種兇險憑藉人力無法抗拒,所帶來的危害也是未知的。也就是說想走人生捷徑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回報越大代價越昂貴。

而俗語的大路,是人所共知的道路,雖然表面看似暢通無阻,但大路有水卻難辨深淺,想要趟過渾水到達彼岸,這條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也許過程充滿坎坷,但只要克服未知的恐懼並通過努力破浪前行,終將迎來成功的曙光。而且這條路勢在必行,值得我們為之付出。總之,人生之路沒有所謂的捷徑,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開拓未來,贏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話說至此,大家對於「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這則俗語,還有何不同理解?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所謂俗語,就是過去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蘊含著極大的道理。也許有人認為這些俗語產生於思想落後的封建社會,其中必然都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不然,這些俗語聽起來很糙,不像古詩詞那麼優雅動聽,但是內裡卻蘊含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科學教育,民間的俗語可能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如果和家中老人相處多了的話, 就會發現許多俗語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思想中,不經意之間就會說兩句來勸誡後輩。民間有句老話說:「大路有水,小路有鬼」。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看似迷信,實際上道理很深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道漫長,人生短暫,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有一顆努力進取的心。 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間之路很多,有大路、有小路、有主路、有歧路,如何走,全憑個人。 農村有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看似迷信,實際上道理很深刻。人生路上皆過客,迷茫時不妨一看。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最後能夠達成目的,不管大路還是小路都是好路。在古人眼中,路有分別,不同的路便會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有句俗語說得很妙,「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看似在描述一個不多見的現象甚至還有封建迷信摻雜其中,其實這句話別有深意,其中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那麼,這句俗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呢?大路有水中國的五行學說大有學問,自五行誕生之後,不管是在醫學還是文化方面都藉此衍生了很多國粹。咱們知道金木水火土各有其代表的意義,其中水在中國古代代表的便是財。那麼,為什麼水路是財路呢?
  • 老人常說「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事實上並不是如此,迷信鬼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實際告訴人們的是立身處世的深刻道理,像這樣的俗語就有「大路有水,小路有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主要內容。所謂「大路有水」「大路有水」,其字面意思是說,在古代,人們如果要出遠門,去遙遠的陌生地域,那時候沒有導航、也沒有方便的交通,到處都是生路,很不熟悉,這時候人們應該選擇大路去行走,而不是選擇人煙稀少的小路。這裡的大路也不僅僅是說的路面開闊敞亮,更加強調的意思在於走的人較多的路、較熱鬧的人口集中地域。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字面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聽過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俗語是祖先們積累的至理名言,雖然看似普通,實際上卻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俗語是這樣的:「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你知道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老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哪怕你還沒有說出到底是哪句話。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老一輩這些觀念的刻板印象。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啥意思?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有根據嗎?
    我國是一個農業發展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所以中華文化有一半都是關於農村的文化。  而在這些農村文化中也有很多文化,一些老祖宗給我們的道理,通過俗語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農村俗語: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  ,是何意?有根據嗎?
  • 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平時工作很累,與鄰居也沒有什麼交集,關上了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哪有多餘心思去經營一段陌生關係呢?農村人很重視感情,得益於居住位置(成片劃分,挨家挨戶),鄰裡之間交往頻繁,親戚之間互相走動。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農村人的熱情招待的,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它講的就是農村人不願來往的對象。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背後的道理你知道嗎?
    在農村生活久了,我們就會發現農村有很多有趣的講究,比如房屋要坐北朝南、不捅屋簷下的燕子窩、元宵逛花燈猜燈謎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常常可見並且熟知的,還有一些人們不常聽到但是也有很深的教育意義的說法,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一句話,「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常說:「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一般多流傳於民間,民間多的是淳樸善良的農村人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俗語,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農村蓋房有講究:「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蓋房有講究:「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有道理嗎 農村蓋房子講究還真的多,比如我們長聽說的俗語有「屋門對窗戶,家破不留財」,這句話說的是,房屋大門不能對於後面的窗戶這樣房屋的財氣沒有被擋住。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鄉下的生活,雖然不像城市方便,但有其獨特的魅力,那嫋嫋炊煙,潺潺溪水,一草一木都令人留戀。在今天,鄉村的愜意生活不僅成為人們的嚮往,也成為大多數人追求的時尚。除鄉下的環境讓人嚮往外,還有很多讓人著迷和欣賞的,比如鄉下的傳統工藝、習俗、俗語文化等等。
  • 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對於很多的農民老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的廣泛,有關於教育人的,也有關於天氣的,還有的俗語是是關於壽命,所以以前老人在聊天的時候總喜歡聊到俗語,但是現在很多農民都發現,現在農村的俗語已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非常的可惜。
  •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自古以來,我們出過很多英雄,可能這些英雄出名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徵,那就是不走尋常路。墨守成規的道路,誰都會走,因為它不具有什麼危險性,已經有千萬個前人幫我們走過並且總結出各種經驗了,只要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向走,就不會出什麼差錯,但同時,也不會有什麼超越的成就。俗話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這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要將這兩句話拆開解釋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古人用來預知天氣、表徵物候的重要手段,古人把二十四節氣的這些重要作用,用一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來進行概括,讓其更方便流傳於後世,很多至今依然很有道理。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這一天是全年中,氣候溫差變化最大的一天,也是又暖轉涼的一個節點。
  • 農村俗語「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已經到了三九天,但是最近幾天氣溫有些回升,所以很多農村老人從家中走出來,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曬太陽閒聊天。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寡婦牛年,在農村有「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