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正所謂「華夏文明五千年」,這一路上走來,經歷了強漢盛唐的榮耀,也經歷過清朝被欺壓的不堪。
可無論社會形態如何,流傳下來的歷史文化多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古人生活在民風淳樸的時代,沒有過多的誘惑,也沒有惱人的喧囂。
他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遠親近鄰以及地裡的莊稼上,不得不承認,古人比我們更懂得處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我們從小學習古人流傳下來的詩詞歌賦,你是否也曾抱怨詩詞深奧難懂呢?此外,那些通俗易懂的俗語也被長輩們掛在嘴邊,時常用來教育我們,你是否也曾感嘆這些俗語話糙理不糙呢?
所以,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或許都有值得後代學習的東西。現在已是農曆十一月末,很快就要步入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了,想必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回家團聚的心了吧。
仔細想一想,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拿著獎金回家和父母高高興興地吃個團圓飯著實是很幸福的事情。可自古以來都有「男怕八月,女怕臘月」的說法,這又是為何呢?
臘月來臨,為什麼說女人怕臘月?其實這句俗語蘊含的道理還挺深刻,對於現代社會也可以適用,要想正確理解它的含義,就需要將其拆開來看。
一、 男怕八月
這裡的八月指的是農曆八月,而非陽曆八月。人們常說「誰家祖上三代沒有農民?」,這也就是說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和農村打過交道,或者是曾經在農村生活過一段時間。
跟農村打過交道的朋友應該都清楚,農曆八月,正是收穫的季節。在南方,農曆八月是水稻收穫的月份,而在北方,則是花生和紅薯收穫的月份。
這時候往往是人們最開始的時間,一年的辛苦付出總算是看到了收穫,一家人的吃食也有了著落。但同時也會有一絲焦慮,甚至是一絲不安。
八月雖然已經步入秋季,但是很多地方的氣溫依舊居高不下,中午的太陽依舊像烤火爐一樣,烤得土地直燙腳。
這段時間,莊稼成熟得很快,人們需要及時搶收,防止糧食受到損害。正所謂「莊稼漢」,在這期間忙農活的漢子就會格外辛苦。
對於水稻,首先需要將其割穗,然後將穀粒脫離,然後進行晾曬,整個過程顯得格外繁瑣。
常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種過莊稼的人都深有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之不易,「男」這個字拆開來看,就是「田」和「力」,意思就是在田地裡幹力氣活的人。
所以農曆八月這個收穫的季節,辛苦的大部分都是男性。當然,現在農村很多留守婦女,她們的辛苦程度不比當時的男性低。
二、 女怕臘月
臘月就是農曆十二月,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月。眾所周知,「過年」對於國人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尤其是在忙碌的當代,很多父母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可以短暫地見一面外出工作的孩子。
在過去,「男主外,女主內」,如果說男性最忙是在農曆八月,那么女性自然最忙的時間自然就是農曆十二月了。
在臘月裡,婦女們有許多事情要做,需要置辦年貨,準備過年的吃食,打掃衛生,祭祀祖先,為家人縫製過年衣物等等。
家裡的活都是比較細緻的活,在外面習慣了幹粗活的男人自然是幫不上什麼忙,於是這時候男子反倒落得清閒,和鄰居聊聊天,陪孩子玩一玩,好生快活。女性則在廚房準備著吃食,也是一幅美滿祥和的畫面。
並且臘月十分寒冷,女性還會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同時也要考慮準備的吃穿用度是否足夠支撐一家人過年的需求,準備的吃食又是否符合親朋好友的胃口。
其實這句話中的「怕」並非是「害怕」的意思,筆者覺得倒是「擔憂」的含義。因為人在做讓他感到幸福的事情時,不會感到害怕,反倒會擔憂自己做不好。也體現出了古人的勤勞、善良、誠懇等品行。
總結
現在仍然有很多莊稼人在守護著土地,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勞作,才能保證有富餘的糧食流入市場,供其他人購買,所以農曆八月仍舊是農忙的日子。而過年的傳統依舊在,其實現在大多數家庭過年的現狀依舊是女性忙碌,男性則和親戚高談闊論,即使是到了現在,這句俗語依舊十分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