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好快,前腳我們才和2020年揮手再見,眨眼之間,農曆的庚子年已經來到了臘月的第三天。今天是2021年的1月15日,也是小寒節氣的第11天、三九的第八天,正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的時候。在這「寒冬臘月」裡,「三白」也成了人們心中渴望和念想的東西,特別是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更是如此。流行在農村的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可以說充分表達了農民渴望「三白」的迫切心情。
早前,我們曾經經歷過幾次強冷空氣襲擊,在寒流的影響下,「偏冷」也成了2020——2021年這個冬季以來的主題詞。從時間上說,臘月只不過是農曆年的十二月份,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從前天的2021年1月13日開始,到2021年2月11日結束,期間數九要從三九的第六天數到六九的第八天。按照我們當地數九歌的說法,六九之後就是「七九河開」的時候了。也就是說到了那時候,天氣將會變得相對暖起來。也正是因此,人們對臘月裡能夠及時出現「三白」一個個都是懷抱著渴望的心情,急切地盼著等著。
所謂的「白」,其實就是用顏色上的「白」比喻的降雪,而「三白」也就是盼望著能有三場有效的降雪出現。在農民眼裡,雪是好東西。一般來說,剛剛降下不久的新雪中,含有40%——50%並不流動的空氣,可以防止地表的輻射降溫。所以,一次有效降雪也就等於為越冬農作物蓋上了一層保暖的毯子,能夠為越冬作物提供安全條件。雪融成水滲入地一方面可以為農田補墒。另一方面等於為農田增施了一次氮肥,有科學測算結果認為,雪融水中每升大約含有7.5毫克氮元素。第三個方面就是降雪有助於殺死越冬的農田害蟲,減少後續蟲害的發生。最後還有,雪水中的重水含量只是普通水的1/4,雪融水後滲入土壤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並有助於改善農產品的品質。
像我們北方地區,主要的越冬作物就是冬小麥。儘管麥農大都會在入冬前為小麥施澆防凍水,不過這個冬季的情況對我們當地的麥農來說還是比較特殊的。自打入冬以來始終也沒有經歷過一次有效降水過程,一次次寒潮襲擊帶來的都只是乾冷。麥田凍成了乾裂,失墒的麥田容易出現凍旱,麥苗也容易被凍傷,所以麥農盼「白」,希望在臘月裡「三白」出現,能夠讓麥農見到三場有效降雪的急迫心情也是不言而喻。
農村流行的農諺俗語都是基於農民自己的長期生產和生活上的經驗凝練和總結的,有實踐做基礎。「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瑞雪兆豐年」、「冬雪消除四邊草,來年肥多害蟲少」,所有這一類的農諺俗語說法也都是不無道理的。按照有關農諺的說法是,「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就在四九」。期待如此!
真要是臘月裡老天為麥農降下合適的「三白」,用三場有效降雪為麥農的豐產和豐收給與助力。等到2021年夏季麥收時,麥農的小麥收的大倉滿小倉流的,連農民自己家養的豬狗跟著吃麥真的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