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分西北風,臘月冬不淨」啥意思?秋分時節要注意什麼

2021-01-15 中原文化家

由於以前並沒有預測未來天氣的設備和技術,所以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很多關於節氣天氣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秋分西北風,臘月冬不淨」,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秋分天氣如何呢?

秋分西北風

這裡說的「西北風」,說的是從西北方吹過來的風,但是實際上強調的是北方冷空氣南下,說明今年北方冷空氣強勢,在秋分時節就吹起來了,說明今年冬季雨雪多。

秋分節氣後,氣溫會受到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開始下降,西伯利亞地區位於我國的西北方,所以我們常把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的冷空氣統稱為西北風。

秋分節氣是秋天一個氣溫明顯的分水嶺,北方地區開始受到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逐漸南下。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的時候,不過秋分之後秋雨綿綿,降雨量不會太大。

在此影響之下,冷空氣南下迅速,控制我國大部分地區,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

如果秋分節氣西北風來得比較晚,那麼,特別是長江以南地區,暖溼空氣還佔據著主動,當地氣溫明顯下降的就比較慢,通常要到十月份才能夠秋高氣爽。

通過氣候變化,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出秋分如果有西北風駕到,對氣候的影響非常大!在冷空氣的影響下,大部分地區的雨季已經結束,涼風習習、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所以秋分也是醉美好宜人的時節。

臘月冬不淨

臘月冬不淨承接上句話,秋分西北風,所表達的意思是秋分節氣颳起西北風,今年臘月會是一個雨水較多的「爛冬」,才會有臘月冬不淨的說法。

「臘月冬不淨」說的是臘月裡,人們要去走親訪友,經常下雨或者下雪,導致道路泥濘,到處是溼嗒嗒的,出門鞋子都打溼沾有泥巴等,所以被農民說成是「爛冬」。

其實,農民還是希望是爛冬而不是幹冬暖冬,爛冬意味雨雪多,氣溫低,這樣有利於油菜、小麥作物安全越冬。俗話說「今冬蓋麥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說的就是「瑞雪兆豐年」。

秋冬季節,常會有西伯利亞的寒流南下,天氣就會變冷,出現雨雪天氣,其實西北風也是這個意思,秋分時節有西北風吹來,氣溫就會下降,預示著今年冬季雨雪較多。

也有專家說這代表著拉尼娜現象的出現,通常代表著這個冬季比較寒冷。但是隨著地球變暖趨勢來看,有專家預估,這降溫不足以抵消人類活動造成全球變暖的熱能。

總之,「秋分西北風,臘月冬不淨」這句老話老祖宗們根據往年的氣候現象,以規律總結經驗,來預判之後的一些氣候變化,雖然並不準確,但是也有很大的概率。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
    導讀: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今天終於進臘月了,這一年也要快結束了,新春佳節也要快到了。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特別期待臘月,因為到了臘月,家裡就開始準備新年好吃的,還有就是可以買衣服,買新鞋子,新年穿新著實讓我的童年生活很高興。
  • 秋分說秋話,出宅門,進原野,平分秋色
    秋分是氣候宜人的季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民間有很多關秋分的諺語,如:秋分天睛必久旱。秋分北風多寒冷。秋分以後雪連天。秋分過後必有風。秋分不起蔥,霜降必定空。秋分西北風,冬天多雨雪。秋分刮北風,臘月雨水多。秋分不露頭,割了餵老牛等等。
  • 秋分為什麼叫秋分,要注意什麼?
    秋分要注意什麼?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一場秋雨一場寒」。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馬上就過年了!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俗話說「百節年為首」,可見人們對於春節的喜愛!當然,社會發展了,農村的經濟也有了提高,雖然,很多人糾結年味淡了,走親徒留形式,鞭炮也不能任性放了,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不就是一種「變化下的統一」嗎?畢竟,年還在,家人團聚的意義,遠大於年味的淡化!
  • 100年難遇的秋分來了!秋分啥意思?秋分天氣如何?
    100年難遇的秋分來了!秋分啥意思?秋分天氣如何?時間:2020-09-22 12: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00年難遇的秋分來了!秋分啥意思?秋分天氣如何? 秋分秋分,有平分秋色之意。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秋分的解釋為:八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 秋分時節,飲食要注意什麼?闢謠:簡單的就是清淡飲食嗎?
    不知不覺又一年的秋分節氣到了。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丹桂飄香,蟹肥菊黃,對於大大小小的吃貨們來說,秋天簡直就是天堂。翻翻日曆,看看假期,中秋國慶接踵而至,邊吃邊玩不是夢想。要注意以下幾點:1、秋季食補應以潤肺生津、易消化的食品為主,例如乳類及其製品、豆類及豆製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及水果等等。而秋季適當吃些梨、荸薺、蘿蔔、山藥、百合、銀耳這些食物,能夠滋陰潤肺,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更為有利,在蛋白質的攝入方面,一般認為白肉比紅肉更好些。
  • 秋分到,俗語「春祭日,秋祭月」什麼意思?秋分節氣有啥習俗呢?
    摘要:秋分節氣到,「春祭日,秋祭月」是啥意思?秋分有哪些習俗?文/農夫也瘋狂9月23日,就要迎來了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秋分了。這也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古人將立秋作為秋季的開始,而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現在已經是1月多了,也就是農曆中的臘月。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臘月初一,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老話說得好,「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一進入臘月,人們就已經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臘月的到來意味著新年的臨近,但是對於農民來說,臘月的天氣卻決定了未來的天氣變化。
  • 秋分將至,秋分為什麼叫秋分?秋分的意思是什麼?看完明白
    這裡我們要知道,二十四節氣的具體節點其實就是當天一個交接日,比如說白露節氣什麼時候到,說的是9月7號這一天到來,所以二十四節氣的節點也分別是一天。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春分和秋分兩個分日,這也說明這兩個分日在天體運行圖中是一樣的。古人眼中的秋分是什麼樣的?
  • 南京俗語:「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是啥意思?
    比如,關於秋分的俗語就有很多種,每一個地區的表述還不一樣。在南京地區,表述秋分時節天氣狀況的俗語是這樣的:「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而在河南的部分地區,表述秋分時節天氣狀況的俗語則是這樣的:「秋分天氣情,來年好收成」。從其內容所要表述的意思來看,是完全截然相反的。
  • 秋分時節話鬥轉星移
    20200915_天幹地支八字五行.m4a17:08來自蘭墨丫丫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9月22日,農曆八月初六,今天的時節是秋分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春天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東。在夏天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南,在秋季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西,冬天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北。我們都學過這樣一個成語,叫做鬥轉星移。鬥轉星移的意思就是星鬥變動位置,那麼它是指季節或時間的變化。
  • 臘月到,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啥意思?為啥馬瘦?
    意思簡單:往年臘八,冰天雪地,距溫度回升有段時間。今年臘八,冰融雪消,山野中萱草冒出嫩芽,柳條在微風中搖曳。今日農曆臘月初一,距2021年剩一個月時間。進入臘月,意味著冬季快結束,春季拉開帷幕。現在既是三九,也是小寒,正是整年中最冷時期。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度變化,給身體帶來病痛。年紀大的老人尤其要保暖,老人身體素質差,寒冷天氣最易生病。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暖六月旱,臘月打雷衣減半」,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在農村裡,對於大家比較關注的就是農村的莊稼長勢和收成了,這個時候也是處於在臘月,就像北方地區現在的農作物就是小麥了,對於今年的天氣如何是直接影響著小麥年後的長勢,對於農民來說現在還是希望天氣下雪降溫
  • 今天臘月初三,「臘雪是寶,春雪是草」是啥意思?臘月下雪多嗎?
    今天是農曆2020年臘月初三,已經進入了寒冬臘月了。臘月在農村指的是農曆的十二月。按照農村的風俗,進入臘月就到了年,過了臘月初八就是年。近兩天從農村的熱鬧氣氛來看,確實的有一定的年味了,現在農村開始殺年豬、買豬肉、趕年集、制臘肉、灌腸等等過年的氣氛非常的濃。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春打頭,馬肥牛不瘦」,這話什麼意思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4日,也是農曆的臘月初二,已經進入到了臘月初二,那麼距離臘八節也是不遠了,俗話說得好「進如臘月就是年」,畢竟臘月也是在農曆當中最後的一個月份,進入到臘月以後也是即將到春節了,所以說臘月也是一個最關鍵的月份,就像現在雖然說到了臘月是農閒的時候,但是此時的人們根本是沒有閒著,大家這個時候也是在忙乎著過年前的最後工作
  • 2020年的秋分是幾月幾日?秋分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秋分是24個節氣之一。時間是2020年秋分是9月22日的21點30分,農曆八月初六。秋分是什麼意思?一般公眾很難理解太陽在北、南、交叉區運動的時間、速度和方向的天文理論。現在,讓我們簡單聊聊。秋分也是中秋節,意味著秋天已經過去了一半。這就是氣候分點的概念。天文秋分概念從秋分開始,真正進入寒秋。秋分氣候的概念是指秋分前和秋夏之後仍然會有高溫的天氣,氣溫高,蟬鳴,溼度大,雷雨大,晝夜溫差小。天文秋分的概念是秋象的正式出現,從開始的低溫,蟬不叫了,天氣乾燥,雨水少了,漸漸沒有了雷聲。晝夜溫度別拉大,白天還能穿著單衣,到了晚上就要穿棉衣了。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二九已到,俗語「二九時節一場風,來年莊稼收成空」,啥意思?
    而今天咱們要了解的是關於二九時段的氣象變化,例如這個農村俗語「「二九時節一場風,來年莊稼收成空」就是比較有意義的一句俗語,下面咱們了解下。「二九時節一場風,來年莊稼收成空」啥意思?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如果在二九這個時段來一場大風的話,那麼明年的莊稼就有可能會減產或者收成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