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也稱為「熟語」,是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練的語句。從廣義的角度上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從狹義來看,俗語又是具有自己語言特點的語類之一,與諺語、歇後語還有所不同,但還有一部分俗語介乎於兩者之間。但不管怎麼說,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經驗概況。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因此,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俗語,甚至,有些俗語的地域性還非常強,局限性還非常大。比如,關於秋分的俗語就有很多種,每一個地區的表述還不一樣。在南京地區,表述秋分時節天氣狀況的俗語是這樣的:「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而在河南的部分地區,表述秋分時節天氣狀況的俗語則是這樣的:「秋分天氣情,來年好收成」。從其內容所要表述的意思來看,是完全截然相反的。
前幾天,有位剛從南京出差回來的朋友就聊起了在南京地區廣為流傳的這句俗語----「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非要我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不可。說句實在話,關於這句俗語的意思我也不大明白,於是,我只好上網查閱資料,通過查閱,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所謂的「秋分天氣朗」是指秋分的這一天天氣比較好,比較晴朗的意思;而「萬物沒希望」則是指來年的莊稼有絕收的可能的意思。綜合起來就是說:假若秋分這一天天氣晴朗的話,來年莊稼的收成就會非常差,甚至還有可能絕收。
那麼,事實上會不會真的如此呢?
為了驗證這種說法的準確性,我特意又查閱了一些資料。
2016年秋分為9月22日,南京全市多雲,偏東風3到4級,最高氣溫 26℃到27℃;最低氣溫18℃到19℃。
而2017年江蘇省的糧食總產量為3539.8萬噸,比2016年的糧食總產量3466噸增加了73.8萬噸。
2019年秋分為9月23日,南京全市晴,偏東風2到3級,最高氣溫 26℃到28℃;最低氣溫17℃到18℃。
而2020年江蘇省的糧食生產並沒有出現絕收或歉收的狀況。
由此可見,這句俗語是不準確的,是不可以令人信服的。
俗語雖然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有些經驗的積累並不雄厚,甚至還具有片面性,因此,這些經驗應該說是一種不成熟的經驗,有些以偏概全的意味在裡面。如果採用這些不成熟的經驗去總結俗語,其準確度是一定會大打折扣的。因此,對於「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這句俗語我們是不能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