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湖禁漁七個月的太湖開捕了,鮮美的「太湖三白」開始陸續登上市民的餐桌。實際上,野生白魚一魚難覓,白蝦卻無一例外都是野生的,頭尖尖頭圓圓都是太湖銀魚,只是品種不同。
野生白魚為啥越來越難買到?
太湖白魚遊泳迅速,善跳躍,以小魚為食,是一種兇猛性魚類,被稱為太湖裡的「俠客」。白魚生長快,個體大,最大個體可達10公斤,其肉質白而細嫩,味美而不腥,一貫被視為上等佳餚。不少市民感慨地說,小時候菜場裡時常能買到野生白魚,而如今想買到一條野生白魚比登天還難。
水產專家分析說,以前,太湖裡的白魚數量很多,人們都是通過捕撈來獲得,而近十年中,白魚的人工繁殖技術已得到解決,市場上由此會出現更多容易捕撈的養殖白魚。「以往白魚捕撈過多壓制了野生種群的數量。」專家建議說,要想重點發展野生白魚,就要保護其「產卵場」,同時加強魚類放流。
不過,今年開捕第一天,省太湖漁管會的工作人員透露,近幾年太湖三白種質資源保護已經初顯成效,今年夏天他們觀測到了大規模的白魚漁汛,這是近十年來沒有過的情況。根據預測,今年野生太湖白魚的產量能增長10%左右。
目前白蝦的繁殖技術還沒有解決,暫時無法以量產的方式進行養殖生產。換言之,目前市面上買到的白蝦基本上都是野生的白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