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節到來之前,太湖也迎來了開捕季。很多市民來到太湖邊購買太湖野生魚,不過稍不留神,同樣也會上當受騙。最近就有市民反映,位於太湖邊的光福水產市場裡,不少冒充太湖魚的「洗澡魚」,真是這樣嗎?
一大早,記者來到光福漁港村的2號橋,附近一家太湖水產交易市場十分熱鬧。數十家水產攤位,幾乎每家攤販都表示,售賣的是當天剛剛出水的魚蝦蟹,絕對太湖野生,自然價格不菲。
鰱魚十到十三塊一斤,白魚40到45元一斤,相比普通市場,這裡的水產價格幾乎都要貴上一半,而高價的理由就是太湖野生。一家攤位前,擺出的鰱魚肥碩個大,背部顏色較黑,而白魚幾乎都在一斤左右。純野生、價格貴,味道好,幾分鐘內,數條大鰱魚就被買走。接近中午,在距離交易市場三四公裡的太湖漁港,卻是另一番景象,三兩隻漁船正在靠岸,湖邊港口人並不多。
對於交易市場裡的太湖魚鮮,一些漁民卻是另外一種說法。漁民介紹,捕魚季以來,這裡的漁船都是凌晨出發,九十點鐘以後,漁船才會陸續歸來,要買正宗湖鮮,都要等到午飯前後,市場裡所謂的太湖野生魚,其實都是換了一缸太湖水的「洗澡魚」而已。
事實是否如此呢?凌晨兩三點,記者再次來到這家水產交易市場,幾輛麵包車先後駛進市場內,工人熟練打開車門,一條條將鰱魚扔進缸內,幾乎都要裝滿,不過攤販介紹,無論拉多少魚,幾乎每天都不夠賣。
工人說,蘇州的,無錫的,四面八方的都過來買,要吃好吃的都到這裡買。
對於記者的質疑,多數攤販避而不答,只是含糊表示只要魚好吃就行。而在另一家攤位,攤販卻坦言,每天這個時候,正是市場裡大量上魚的時間,所謂的太湖魚,實際上連自己都不知道產地。
業內人士說,大都是四點多開船捕魚的,現在不可能上來!野生的鯿魚沒有幾條的,找不到的,鯿魚和大花鰱,養殖的是黑背的,烏黑烏黑的。現在那個缸裡的,沒一個好的,因為船沒上來呢!是去蘇州批發市場裡去拿的。
根據知情者的說法,記者來到新區一家大型水產批發市場,一家專售白魚的攤位前,幾隻白色大缸裝滿白魚,提起太湖「洗澡魚」,批發商的說法令人瞠目。
水產批發商說,光福全在這邊拿的魚,光福嘛,太湖市場嘛!冒充太湖魚啊!9兩到一斤二三兩的(白魚)公條,12塊一斤,母的11塊。咱們產地哪裡啊,哪裡都有,沒有固定一個地方的,這是養殖白魚。
養殖白魚拖到太湖邊,身價就從每斤十元暴升到四十塊錢,漲幅四倍,而鰱魚也從每斤五六塊錢漲到十塊錢每斤。業內人士透露,給養殖的「洗澡魚」貼上「太湖」和「野生」的標籤,從中謀取暴利早就是業內公開的秘密,而密集養殖的淡水魚,除了價格便宜,也可能帶來安全風險。記者在市場內,隨機抽取了所謂的野生鰱魚,並送到權威檢測部門進行抗生素鑑定。
經過檢測,記者隨機購買的鰱魚體內,抗生素檢測結果正常。專家認為,為減少養殖水產帶來的健康風險,市民買魚時,也可以通過簡單方法進行鑑別。養殖的魚比較粗短,肥胖,而野生魚細長,偏瘦;一般養殖的魚口腔內和魚肚內是黑色,而野生的魚發黃或是白色;另外可以從肉質上判斷,野生魚的肉質比較緊,有嚼頭,味道鮮美,而養殖魚肉質比較鬆散,沒有嚼勁,味道一般。(蘇州廣電全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