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場難覓渤海灣野生魚 70餘種漁業資源降至10種

2020-12-06 水產養殖網

天津市場難覓渤海灣野生魚 70餘種漁業資源降至10種

2013-09-09 07: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渤海早報        瀏覽量: 6063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任東海&nbsp李鴿

  隨著9月1日渤海開魚,渤海早報記者走訪天津市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老闆娘水產批發市場以及北塘漁港交易市場發現,這些海鮮集散地來自渤海的海鮮僅有皮皮蝦、海虹等不足五種。據漁民和海鮮經營者介紹,二十多年前渤海盛產的野生帶魚、黃花魚、鰳魚、真鯛、野生牙鮃等海產品,現在已逐步從消費者的餐桌上消失。僅有的海蝦、海蟹等品種,也絕大部分以養殖為主,口味大不如前。

&nbsp&nbsp&nbsp&nbsp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是北方地區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9月2日,天津漁業網公布了該市場的一份「海產品報價單」,上面羅列著共計18種海產品,產地為天津的僅有「養殖蝦」一種。王頂堤水產品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渤海早報記者,該市場日交易海產品幾十萬公斤,約90%都是來自黃海、東海、南海,以及進口,來自渤海的僅佔很小比例。「多年來,除了適應能力強的皮皮蝦外,渤海『無魚可打』已成常態。海水汙染加上野蠻捕撈,已使渤海成了『死海』。」

&nbsp&nbsp&nbsp&nbsp渤海魚產量急劇萎縮

&nbsp&nbsp&nbsp&nbsp針對「渤海魚類在海鮮市場佔比很小」這種說法,渤海早報記者日前來到北塘漁港進行調查。公開資料顯示,北塘漁港歷史悠久,是天津市最大的群眾漁港,2010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二十家「全國文明漁港」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個歷史顯赫的漁港,9月1日已開漁,他們的收穫到底怎樣呢?

&nbsp&nbsp&nbsp&nbsp渤海早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開海後的漁港裡,停靠著幾十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漁船。但是,岸邊來批貨的人則很少,回歸的漁船上基本上見不到多少海鮮。數百米長的岸邊,僅有一處正在交易的攤位。漁民李玉煥的面前,擺放著3個水盆,第一盆裡盛放著六條七八公分長的海蝦,第二個盆裡盛放著一小堆海螺,第三個盆裡盛放的是七八條海鯰魚,體長僅五公分左右,身體呈半透明狀,閃著粉紅的光澤,趴在盆底一動不動。

&nbsp&nbsp&nbsp&nbsp據老漁民介紹,海鯰魚成體體長25至30釐米,背部呈黑褐色,這些小鯰魚明顯屬於幼體。李玉煥說,這就是她和丈夫出海兩小時,在渤海灣裡的收穫,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與她並排的是其他3戶漁民,面對著眼前的魚盆和稀少的來客,臉上的笑容都有些勉強。「今天又白跑了一趟!油錢都不夠。」一位漁民嘆息說。

&nbsp&nbsp&nbsp&nbsp本地海鮮多為養殖或進口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天津市場對海鮮的需求向來比較巨大,年消費量超過百萬噸。隨著渤海野生魚類產量的急劇下降,本地巨大的需求則由捕撈野生魚轉向養殖魚蝦過渡,養殖不足再由渤海之外的黃海、東海、南海甚至外國海鮮填補。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不斷提升,海鮮市場的交融程度也不斷提高。

&nbsp&nbsp&nbsp&nbsp25歲小夥兒王斌在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最大的一家活海鮮店上班。結束一天的忙碌後,他喜歡將海魚海蝦拍下來傳上自己的微博。「真鯛、東興斑、澳龍、東星斑……30多種海鮮,卻沒有一種來自渤海。」海鱸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渤海、黃海是其主產地。

&nbsp&nbsp&nbsp&nbsp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商戶王女士直言,「不僅渤海,連黃海的海鱸魚都很少,去海邊進貨,連油錢都不夠呢!現在都從浙江舟山購買人工養殖的。」據專家介紹,隨著渤海漁業資源的急劇減少,人工養殖、外來海鮮填補了空缺。

&nbsp&nbsp&nbsp&nbsp和平區一家海鮮料理店廚師王惠生介紹,雖然現在還可以吃到黃花魚、帶魚、對蝦等原產於渤海的海鮮,但品種在不斷變化,養殖類居多,品質和口味已大不如前。做出來的菜餚,很難滿足一些超過60歲的老天津人的要求,他們記憶中的口感,與現在有很大差別。

&nbsp&nbsp&nbsp&nbsp水產品批發市場內不見「渤海魚」,網絡電商平臺也是如此。渤海早報記者在淘寶網、京東商城、1號海鮮等電商網站搜索關鍵字「海鮮」,共出現200多家相關產品,產地絕大多數為山東青島、江蘇連雲港、浙江寧波、浙江舟山、廣東湛江、廣西北海等甚至加拿大、挪威等地,幾乎沒有渤海周邊的城市。一名網絡店家告訴渤海早報記者,根據就近捕撈就近加工的特點,所售海魚絕大部分產自鄰近的黃海、東海、南海,在海產品方面,渤海海鮮市場地位急劇下降,已經變得「默默無聞」。

&nbsp&nbsp&nbsp&nbsp一條野生黃花魚賣了四千

&nbsp&nbsp&nbsp&nbsp「花開魚兒來,花謝魚兒去」,《黃花魚兒歌》描述了黃花魚的習性。對於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商戶李先生而言,這種「桃花汛」的盛景已成傳說。4年前,他最後一次做野生黃花魚生意,清晰地記得那條魚重1公斤多,賣了4000元。4年以來,野生黃花魚資源變得更少。&nbsp&nbsp
&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北辰區老闆娘國際水產城商戶路老闆告訴渤海早報記者,如今,重達1公斤以上的野生黃花魚已非常罕見。稀缺必然導致價高,實際交易中,兩條半斤重的野生小黃花魚就要七八千元,就這樣還得飛去海南島登船去「搶」,進入零售環節時每市斤售價已達萬元以上。購買者多是星級酒店或者資深海鮮餐廳。

&nbsp&nbsp&nbsp&nbsp二商集團冷凍食品廠相關管理人員介紹說,曾幾何時,黃花魚、鮁魚、平子魚、鰳魚、真鯛、鰈魚、帶魚等是渤海裡的常見魚,如今再也打不到了。「帶魚是進口的,比目魚是進口的,小黃花魚來自緬甸……總之,我的貨櫃當中,再沒有一種魚產自渤海。不僅海魚,市場裡的海蟹都是浙江那邊工人養殖的」。

&nbsp&nbsp&nbsp&nbsp2012年7月,天津市渤海水產研究所發布的《渤海灣漁業資源與環境生態現狀調查與評估》顯示,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已從過去的70種減少到目前的10種左右,帶魚、鰳魚、真鯛、野生牙鮃、野生河豚等魚類幾乎絕跡,但現實的情況似乎更加嚴峻。專家指出,渤海「藍色漁倉」已成過去,以後要想吃「渤海野生魚」越來越難。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八種野生海鮮溫州禁售 活的和冰鮮統統不能賣
    首次明確在禁漁期內,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鮐魚、三疣梭子蟹、龍頭魚、蝦蛄等八種野生活體和冰鮮海鮮禁止在市場上出售。八種野生活體和冰鮮海鮮不能賣今年除了對漁業捕撈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管之外,市場銷售也被列入重點監管環節。首次明確禁漁期內,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鮐魚、三疣梭子蟹、龍頭魚、瀨尿蝦(蝦蛄)等八種野生活體和冰鮮海鮮被列入禁止銷售的名單。
  • 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天津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種。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也達到3萬餘只。這些日子,在本市另一個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七裏海溼地核心區各項生態修復工程相繼完工,通過調蓄水源,寧河區青龍灣故道、津唐運河等主幹河道的水陸續匯入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組織了水環境監測機構,增加了對漁業資源的數據監測。
  • 港媒稱當地漁業資源敲警鐘 過度捕撈(圖)
    而當地昔日大量供應的紅衫魚已因濫捕,產量急降。該報記者走訪了西營盤街市,發現除紅衫魚外,還有多近20種廉價海魚,同步入逐漸消失之中,漁業資源枯竭敲響警鐘。  特首梁振英少年時買魚的西營盤街市仍然存在,但如今魚價大漲。「大條一點的海魚每斤幾十元(港幣 下同),唯有挑細條的買,但即使小魚,種類也少了。」街坊黃先生邊在魚檔挑魚邊說。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11月1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路紅圍繞保護野生動物、森林資源和建設生態宜居天津等向媒體做介紹。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首先,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在這條魚的背後,是四川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對省內230餘種魚類及其生態系統展開的保護行動,其中包括長江上遊特有魚類80餘種。長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生態河流,保護長江,刻不容緩。根據中央部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2020年1月起全面開始10年禁捕。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也達到3萬餘只。 這些日子,在本市另一個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七裏海溼地核心區各項生態修復工程相繼完工,通過調蓄水源,寧河區青龍灣故道、津唐運河等主幹河道的水陸續匯入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組織了水環境監測機構,增加了對漁業資源的數據監測。
  • 臺灣零關稅入境水果新增五種 價格貴致南昌市場難覓臺灣水果
    本報南昌訊 記者修傑淼報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於9月12日正式生效,標誌著今後進入祖國大陸的臺灣農產品「免稅清單」中又增加了香蕉、檸檬、酸橙、哈密瓜和火龍果等五種臺灣水果。可是記者走訪南昌市場卻發現,不僅五個新增的免稅水果面孔少見,連臺灣水果也難覓蹤影。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2015-10-29 09: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同時相對一般魚、蝦來說,珠江口海豚對石油烴可能有生物放大作用。海豚是肉食性的海洋動物,處在海洋食物鏈的高端,如果其棲息海域的魚類、蝦類受汙染,中華白海豚會更加危險。  由於水質原因,珠江口漁業資源日益萎縮。
  • 山東漁業資源減少推高海鮮價格 活魚少凍魚多
    其中一家大型活魚行的負責人劉先生表示,不僅活魚量少,品種也少,記者看到,該店只有石斑魚、多寶魚、包公魚、牙片魚、海鱸魚這五六種魚在售。  「捕獲的海鮮『個頭』也要比往年小,普遍『瘦身』了。」文化西路一海鮮店工作人員表示,他隨手拿出一條體形相對較大的帶魚放在電子秤上,記者見到秤上的讀數為200克,「往年,一斤多一條的帶魚很常見。」
  •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魚 ——安康市生態漁業強勢發展觀察
    市漁業生產工作站副站長李志安告訴記者,安康境內江河縱橫,池塘、水庫星羅棋布,流域面積5平方公裡以上河流941條,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優良,發展漁業有顯著優勢。全市共有水域面積57.3萬餘畝,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30餘萬畝,其中水庫20餘萬畝、池塘1.5萬畝,另有宜漁稻田8.8萬畝。我市漁業資源豐富,天然魚類有6目13科92種,兩棲動物18種,魚類資源佔全省60%以上。
  •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魚——陝西安康市生態漁業強勢發展觀察
    市漁業生產工作站副站長李志安告訴記者,安康境內江河縱橫,池塘、水庫星羅棋布,流域面積5平方公裡以上河流941條,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優良,發展漁業有顯著優勢。全市共有水域面積57.3萬餘畝,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30餘萬畝,其中水庫20餘萬畝、池塘1.5萬畝,另有宜漁稻田8.8萬畝。我市漁業資源豐富,天然魚類有6目13科92種,兩棲動物18種,魚類資源佔全省60%以上。
  • 江蘇省首次普查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
    江蘇省首次普查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江蘇,魚米之鄉不可無魚11日,江蘇省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總體方案經專家論證通過,下月啟動普查。今後3年,江蘇將對全省近海及淡水水生野生動植物展開全面普查。這是近40年江蘇省首次普查水生生物資源,也是江蘇省首次調查水生動植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 「十三五成就」每年經停天津候鳥多達百萬 種類多達452種
    2020年過境北大港溼地的候鳥,春季數量為40餘萬隻,進入秋冬季以來數量已達32萬餘只。觀測記錄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七裏海溼地也是我市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觀測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
  • 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首期科考發現 中遊異齒裂腹魚最多
    、時間最長、最全面的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科學考察。發現此次科考共採集有拉薩裂腹魚、拉薩裸裂尻、異齒裂腹魚、尖裸鯉、巨須裂腹魚、高原鰍等魚類標本,其中異齒裂腹魚數量最多,雙須葉須魚、尖裸鯉數量也比較多。上月中旬,由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等國內7家科研院所組成的科學考察隊在我區開展了2014年雅魯藏布江中遊漁業資源首期科學考察,考察地點遍布林芝地區、山南地區、拉薩市和日喀則地區等。
  • 萬萬沒想到 青島人家門口竟有這麼多種魚(圖)
    不過由於歷史上漁業資源並未得到合理的保護利用,黃渤海魚類的種類和數量發生了劇烈波動。  添員  黃渤海多了122種魚  「咱青島家門口的大海裡究竟有多少種魚?」無論是老青島還是新市民抑或是來青的遊客都能說上幾種青島附近海域常見的魚,但要說這偌大的海裡究竟有什麼魚,估計很少有人說得清。
  • 臨沂內河水生態及漁業資源修復項目啟動 放魚養水禁止漁獵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10月26日訊(記者 王巧)今天上午,2019第九屆中國·沂河放魚公益活動在臨沂蘭山區沂河陽光沙灘舉行,同步啟動臨沂內河水生態及漁業資源修復項目
  • 美國人偏愛的10種野生魚類,三文魚排第三,沒有藍鰭和馬林
    在榜的10種魚,基本符合老美對沒有肌間刺,適合處理成魚片進行烹飪的要求。No.10:太平洋大比目魚(Pacific Halibut)比目魚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我們國內基本沒有這麼大尺寸的比目魚。肉質大家看圖片就能體會出來,或者想想我們國內有名的「鴉片魚」和多寶魚,它們都是親戚。當然,比目魚類的魚種實在是太多了,有超過400種,展開來非吐血不可。這貨應該是連刺都是軟的,非常符合老美一言不合就切魚片油炸的需求。
  • 渤海天津海域增殖放流 漁業資源得以"休養生息"
    新華社天津9月3日電(記者 毛振華)隨著渤海3個月休漁期的結束,500餘艘大小漁船日前從天津濱海新區出發,前往渤海天津海域開網捕撈。在天津多年增殖放流的培育下,海域內漁業資源得到明顯改善,「休養生息」取得一定成效。    據悉,天津漁業部門從2006年開始增殖放流,已累計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毛蚶、梭子蟹、半滑舌鰨等各類海淡水苗種30多億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