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戴河海域開展百萬魚苗增殖放流工作
新華社石家莊5月30日電(記者郭雅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實驗站30日在北戴河旅遊碼頭海域組織了年度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牙鮃魚苗68萬餘尾,紅鰭東方魨魚苗26萬餘尾。「今年,北戴河中心實驗站將分2批次在北戴河區域進行增殖放流,累計放流總量將達到139萬餘尾。」
-
莒縣實施2020年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
12月21日,2020年度莒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在青峰嶺水庫啟動,現場放流鰱魚苗1萬餘斤,共計約10萬尾。 莒縣農業農村局漁業技術人員 賈慶環:2020年度,莒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計劃在我縣大中型資源地水庫,也就是青峰嶺水庫、仕陽水庫和嶠山水庫,放流體長比小於15釐米的鰱魚、鱅魚,共計350萬尾。 據了解,今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資金來源於2020年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預算指標補助,共計190萬元。
-
山東: 1600萬尾海洋生物種苗放流渤海(圖)
齊魯網蓬萊6月4日訊(記者 於鵬 王芳)4日,2012渤海生物資源修復放流活動暨山東海洋增殖放流周啟動儀式在山東省蓬萊市北溝鎮欒家口港舉行總計1600萬尾優質海洋生物苗種投放到渤海。 本次放流活動是以「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活動同時也拉開了今年山東海洋生物資源修復放流行動的序幕。 據了解,此次放流的品種和尾數是歷次增值放流活動中最多的一次。
-
零陵區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陳小平)6月6日上午,零陵區在瀟水河香零山浮橋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副區長、瀟水河區級河長彭定國,區河長辦、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瀟水溼地公園管理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民間河長行動中心、環保志願者及部分漁民代表等70餘人參與增殖放流活動。
-
保護海洋生態共建碧海藍天 煙臺增殖放流20萬尾苗種
熱愛增殖放流活動的家庭及煙臺大學的志願者共600餘人參加活動,放流大瀧六線魚、黑鯛、黑鮶、許氏平鮋4個物種的苗種,共20萬尾。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楊明介紹,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對恢復海洋漁業資源和保護海洋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放流資金2億多元,增殖放流魚、蝦、蟹等18類水產苗種60多億單位,為漁民增收15億多元,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
我縣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共投放95萬尾魚苗
為改善我縣水域生態環境,豐富水域資源種群數量,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11月30日,縣畜牧服務中心、縣農業局、縣水務局等多部門聯合在貓營河、水塘河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95萬尾魚苗。縣畜牧服務中心水產站站長 楊遠勝我們此次放流活動主要放在貓營河和水塘河,放流的品種有鯉魚,草魚和花白鰱。投放的數量總計是95萬尾,通過放流活動主要起到什麼作用呢?一是增加我們水域資源的種群數量,提高我們廣大老百姓對保護水域資源和環境的意識。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李思源 攝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2015年,為提高廈金人民愛護海洋、保護資源的意識,改善廈金海域生態環境,廈門和金門兩地共同發起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今年是此項活動舉辦的第六年。
-
1760萬尾魚蝦苗在文昌清瀾半島海域放流
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海南移動供圖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卵形鯧鰺90萬尾、紅笛鯛120萬尾、日本對蝦1550萬尾。
-
宣傳增殖放流呵護蔚藍海洋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收穫滿滿
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市海洋局供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白斯婕 洪寶珍) 11月22日上午,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繪畫比賽頒獎儀式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為期半年的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
-
福建長樂增殖放流8萬多隻中國鱟
    6月6日,2015年全國增殖放流活動暨臺灣海峽增殖放流活動長樂分會場活動在長樂梅花五顯鼻漁港舉行。    本次共在梅花五顯鼻漁港碼頭外海域投放1-2釐米規格中國鱟魚苗8萬多尾,對快速補充我市水域生物群體,保持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答記者問丨目前山東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
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增殖放流,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生態環保行動公益事業。目前,我省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等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增殖放流工作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增殖站定點供苗制度、標準化增殖放流等成功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一是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
-
保護川陝哲羅鮭等魚類資源 四川雅安舉行增殖放流
四川地處長江上遊,生物多樣性豐富,是綠色資源大省,也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省內有魚類230餘種,其中長江上遊特魚類80餘種,主要經濟魚類100餘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0種,四川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45種,是全國珍稀水生野生動物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長江重要的魚類種質資源基因庫。
-
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
11月17日,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縣石西鄉兩河口,在黃河幹流柳林縣段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赤眼鱒苗種5萬尾,背甲長大於10釐米/只黃河鱉2000隻,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黃河鯉苗種10萬尾。
-
新疆今年人工增殖放流2256萬尾魚苗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今年,全疆各地相繼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84次,共計投放2256萬餘尾魚苗,對改善新疆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根據日前發布的《自治區農業農村廳2020年漁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項目實施方案》,今年在全疆範圍內人工增殖放流魚苗2256.9萬尾,其中,經濟物種2125.5萬尾,瀕危物種131.4萬尾。該項目涉及全疆12個地(州)市及自治區水產發展中心、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等單位。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常態化,年年有魚不是夢
近幾年,常常可以在我省的媒體上看到或聽到關於增殖放流的報導。每年全省各地都會選擇合適的時機把合適的魚种放流水域,越來越多的民眾也加入到這一公益事業的隊伍中。「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對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維持合理的捕撈量與漁業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保護了一些珍稀瀕危水生物種。」
-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採取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三、完善海洋生態功能規劃,推動渤海生態環境改善一是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新一輪《遼寧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業經國務院批准,要認真組織實施。堅持在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合理配置海域資源,優化海洋開發空間布局,實現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
新疆又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江斌偉報導)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11月30日,參與此次人工增殖放流的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牛建功介紹,此次放流的扁吻魚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標記,便於識別,可以確保增殖放流取得成效。
-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2015-10-29 09: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豚是肉食性的海洋動物,處在海洋食物鏈的高端,如果其棲息海域的魚類、蝦類受汙染,中華白海豚會更加危險。 由於水質原因,珠江口漁業資源日益萎縮。廣州漁民聚集的九沙尾,一輩子打漁為生的漁民老陳告訴記者,珠江口現在很少能打到價值高的魚,撒網下去基本上捕上來的都是清道夫等外來物種魚類,也只有這些對汙染水體適應能力強的魚能在珠江口生存。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裸腹鱘|塔裡木河流域|增殖放流|...
首批塔裡木裂腹魚人工繁育取得成功對加快葉爾羌河流域珍稀土著魚類自主繁育步伐補充和恢復葉爾羌河流域魚類資源意義重大近年來,若羌縣、且末縣的研究人員人工繁育塔裡木裂腹魚的腳步從未停過最終在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的科研攻關下實現了初步的規模繁育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魚類增殖放流站
-
全國「放魚日」近500萬尾大黃魚魚苗放流東海
今天是全國「放魚日」,我市在象山港野龍山和南韭山自然保護區兩處海域實施大規模增殖放流行動,近500萬尾岱衢族大黃魚魚苗回歸東海「老家」,助力漁場資源恢復。(放魚現場)此次放流的魚苗是今年春季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繁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