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
山東綜合廣播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山東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指示,「十四五」時期,我們怎樣建設好我們的港口?
高立平答:「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仍是我省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目前,我廳正在制定《山東省沿海港口中長期發展規劃》《關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意見》,為今後一個時期港口發展提供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港口功能,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實施老港區功能調整和老碼頭升級改造,提升存量碼頭通過能力和技術水平。有序推進自動化貨櫃碼頭、大型原油碼頭和LNG碼頭等專業化碼頭建設。不斷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疏港鐵路建設,擴大長輸管道輻射範圍。
二是強化智慧綠色平安港口建設,提升港口發展品質。重點推進交通強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工作,推動港口生產智能化和港口物流智慧化發展;構建港口清潔低碳用能體系,強化港口生產汙染防治,加強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創新安全管理手段,強化本質安全,提高安全保障與應急救援能力。
三是升級港口價值鏈,推進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延伸港口物流產業鏈,積極發展信息、商貿、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力。加快建設青島郵輪母港,打造國際領先的郵輪文旅港,積極拓展郵輪產業鏈。發揮港區後方產業園區、保稅區等功能區優勢,引導臨港園區布局建設,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
四是加強合作開放,構築陸海聯動開放新格局。依託「一帶一路」十字交匯點的雙重優勢,深度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堅持陸海統籌、雙向聯動,加密海向航線網絡,加快內陸港建設,加快發展多式聯聯運,提升港口開放服務能力,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黃河流域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應有作用,為暢通大循環、聯通雙循環提供支撐保障。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港口行業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法規政策標準,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港口經營許可事項。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優化營商環境,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我們希望通過以上措施,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中國網記者: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請介紹一下,「十三五」期間我省的增殖放流工作情況,以及普通漁民得到哪些實惠?
郭鵬答:好的。這位記者問得很好,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增殖放流,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生態環保行動公益事業。目前,我省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等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增殖放流工作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增殖站定點供苗制度、標準化增殖放流等成功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
一是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公益增殖放流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等海水物種,鰱、鱅、草魚等淡水物種以及多鱗白甲魚、松江鱸等瀕危物種共28個,水產苗種共計312億單位,年度增殖放流規模約佔全國的20%以上,居全國首位。在公益型增殖放流的輻射帶動下,群眾型底播增殖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沿海群眾型底播增殖面積達10萬公頃,每年底播增殖貝類、海珍品等水產苗種約1500億粒(頭)。目前,我省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主,生態補償、公益訴訟、社會捐助、愛心認購等其他資金為重要補充的增殖放流多元化資金投入長效機制。
二是增殖放流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我省增殖放流苗種供應體系不斷優化,全省現有省級漁業增殖站268處、示範站18處。增殖放流項目監管不斷強化,構建了行業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制約機制,提升了項目實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殖放流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全省已制定增殖放流地方標準19項,形成行業標準7項,是全國制定增殖放流標準最早、最多、最富成效的省份,為全國標準化增殖放流工作做出了山東貢獻。先後成立了煙臺、威海等六個市縣級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協會,社會放流放生得到初步規範和引導。
三是增殖放流宣傳工作亮點紛呈。「十三五」期間,全省增殖放流宣傳工作力度大、創新多,互動好、影響廣。按照「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媒體運作、全民參與」的工作思路,堅持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和內涵外延豐富拓展,全省累計舉辦各類增殖放流宣傳活動百餘次,參加人數達百萬人以上,社會力量已成為我省增殖放流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大背景下,2020年6月6日農業農村部「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在煙臺成功舉辦,引起社會良好反響;為方便群眾放魚,創新啟動了「碧水責任」全民公益大行動,創新開展了「雲放魚」活動,在線參與網友數量達40萬人次,共認購養護包近萬個,愛心認購金約20萬元,「雲放魚」成為社會新風尚;製作播放增殖放流公益廣告2部,全民參與的「大放流」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四是增殖放流綜合效果日益凸顯。據科研部門評價,當年增殖放流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分別約佔全省近海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總資源量的94.56%和38.65%,2020年增殖放流海蜇約佔全省近海海蜇總資源量的91.18%;2016-2019年全省增殖放流對蝦、三疣梭子蟹、海蜇淨移除碳、氮、磷達6970噸以上,秋汛累計回捕中國對蝦等捕撈漁民增收型增殖資源12萬噸,實現產值36億元,直接投入與產出比達1:10以上,回捕這些增殖資源已成為全省中小馬力漁船約60萬漁民秋汛的主要生產門路之一。內陸增殖放流(「放魚養水」)成效顯著,試驗表明每放養10萬尾濾食性魚苗,形成的生物碳匯相當於植樹造林1公頃;據測算2016-2019年全省增殖放流濾食性魚類所形成的生物碳匯相當於植樹造林4100餘公頃。群眾型底播增殖年產量45萬噸,年產值約210億元。在各級政府的積極引導下,社會各界的水域生態文明理念普遍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增殖放流事業中來,增殖放流正在成為全省社會公眾踐行「兩山」理念的戰略新高地。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科學高效、養護生態、富裕漁民」為目標,大膽創新、擔當作為,不斷把增殖放流工作做細、做實,做大、做強,為持續修復我省近海漁業資源、建設水域「綠水青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做出積極貢獻。
齊魯晚報記者:沿海七市是我省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七市海洋產業既有同質化問題,也有各自特色,怎樣解決產業同質化問題,實現差異化發展?請介紹一下。
張建東答:這位記者的問題切中了海洋產業發展的要害,非常好。海洋產業的同質化問題是、我省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個短板,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部分海洋產業的發展質量不高,粗放式發展,主要靠資源的高投入、能源高消耗來拉動;二是科技創新的貢獻不足,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有效的科技成果供給不足,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我想,關於七市海洋產業發展的同質化和差異化問題,一是怎麼看?二是怎麼辦?
一是怎麼看?主導海洋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遊業,海洋船舶製造業等。這些主導產業七市或者多數沿海市都具有,我們沿海七市都有港口,沿海水產養殖、近海捕撈還是漁民的主要生產方式。青島、煙臺、威海船舶製造的比重也較大。這也是相同的地方。應該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即在看到產業同質化的同時,也要看到「相同」中的「不同」,比如,海洋漁業,沿黃海區域沿海市養殖多為海參、鮑魚、海帶,沿渤海區域沿海市多為貝類、對蝦,這樣的養殖方式即符合地方自然條件要求,也滿足人民群眾對水產品種類的豐富需要。青島、威海的遠洋漁業發展比較好,其他市多為近海捕撈,這也形成了生產互補。比如海洋旅遊業,這也是我省海洋產業的一大支柱產業,2019年全省海洋旅遊業增加值超過2300億元,沿海七市旅遊資源稟賦各有特色,比如青島嶗山、煙臺蓬萊的仙境海岸旅遊,日照的海洋體育休閒旅遊,威海是海島休閒遊,東營溼地旅遊等,形成了我省海洋旅遊資源的富集地帶,為滿足不同需求的旅遊群體提供了豐富產品。
二是怎麼辦?可以分三個層面來幹:
第一,省級層面上,應當加強頂層設計。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在區域和產業整合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比如,在港口整合方面,成立了山東省港口集團,實現全省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出臺了《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構建合作機制完善、要素流動高效、發展活力強勁、輻射作用顯著的區域發展共同體。這些措施將有力推進我省海洋產業資源共享、互補發展。
第二,在市級層面上,應突出項目帶動,鏈條發展。比如,青島市海洋產業完備,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和海水淡化產業全國領先;煙臺市、威海市海工裝備製造業、濱海旅遊業比較知名;東營、濰坊、濱州的海洋化工產業很有特色,日照市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業有自己的優勢,各市應做強做優這些產業,延長補齊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條,實現產業體制增效。
第三,在企業層面上,應突出特色,做大拳頭產品。我們有不少企業都做出了特色,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比如,青島的明月海藻和聚大洋藻業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兩位,英豪集團主導產品蝦青素全球市場佔有率達57%;東營華泰化工集團一次原鹽離子膜燒鹼加工能力全國排名第五;煙臺市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形成規模;日照美佳集團水產品出口規模連續四年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濱州市無棣海忠軟管制造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家、世界第八家海洋軟管制造商。因此,沿海海洋企業要以此為標杆,發揮自身優勢,做大做強,昂起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完善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突出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進一步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海洋強省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答記者問丨目前山東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等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