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在全省範圍內舉辦 「6·6八閩放魚日」 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福建在全省範圍內舉辦 「6·6八閩放魚日」 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2020-06-09 10:0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955 次 我要評論 6月6日,福建省按照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在全省範圍內舉辦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福州主會場活動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常態化,年年有魚不是夢
近幾年,我省下大力氣推進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已取得成效。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主任蔡鋒認為,只有科學推進增殖放流活動有序化、常態化,才能真正實現「福建江河湖海、年年有魚」的目標。近幾年,常常可以在我省的媒體上看到或聽到關於增殖放流的報導。
-
宣傳增殖放流呵護蔚藍海洋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收穫滿滿
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市海洋局供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白斯婕 洪寶珍) 11月22日上午,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繪畫比賽頒獎儀式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為期半年的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中新網廈門6月6日電 (黃詠綢)6月6日,時值「全國放魚日」,21萬尾黃鰭鯛、黑鯛、中華鱟種苗及4隻經救助已經康復的綠海龜在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公園被放流入水。活動現場,志願者正在傳遞魚苗。 李思源 攝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2015年,為提高廈金人民愛護海洋、保護資源的意識,改善廈金海域生態環境,廈門和金門兩地共同發起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今年是此項活動舉辦的第六年。
-
福建邊防放生「生物活化石」中華鱟
福建邊防放生「生物活化石」中華鱟 4月13日,福建霞浦縣鹽田鄉滸嶼澳村漁民江某在海上生產作業時
-
中國鱟:滅絕邊緣的「藍血生命」
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政指揮中心副主任黃聶介紹,廣西每年許可捕撈中國鱟的數量不超過2萬對,並規定了取鱟血的針頭直徑不大於0.7毫米、取血量不超過鱟總血量五分之一等取血標準,意在減少取血對鱟的傷害。大部分取血後的成鱟可根據健康情況繼續養護或直接交由當地漁政部門管理放流回海。「企業按照正規的生產操作,並不會對鱟種群的延續造成太大傷害。」黃聶說。
-
鱟是國家保護動物,大家別再吃啦!
在6月6日的全國放魚節湛江放流活動上,湛江市放了14萬隻中國鱟苗入湛江金沙灣內海,那14萬隻1平方釐米大小的中國鱟苗,是之前湛江晚報報導的「海龜守護神」梁愛洲和他的技術團隊孵化、培育了兩年的。就算中國鱟找到了這些合適繁殖後代的地方,自然孵化率也是極低的。而中國鱟的成長曆程也要經歷非常多的意外,在鱟長大之前,它有許多的天敵,魚類、海龜、飛禽會將它當作美餐。而鱟是很難養殖的,主要是因為生長期太漫長。
-
廣西成功孵化20萬中國鱟卵 鱟血可監測毒素汙染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北海訊(記者許海鷗) 最近,由廣西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廣西自然基金項目「廣西中國鱟資源恢復和合理利用途徑的研究」獲得突破,人工高密度育苗取得成功,將投到紅樹林溼地做放養試驗。這標誌著廣西大規模繁育中國鱟苗種的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
答記者問丨目前山東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
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增殖放流,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生態環保行動公益事業。目前,我省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等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增殖放流工作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增殖站定點供苗制度、標準化增殖放流等成功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一是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
-
北戴河海域開展百萬魚苗增殖放流工作
新華社石家莊5月30日電(記者郭雅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實驗站30日在北戴河旅遊碼頭海域組織了年度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牙鮃魚苗68萬餘尾,紅鰭東方魨魚苗26萬餘尾。「今年,北戴河中心實驗站將分2批次在北戴河區域進行增殖放流,累計放流總量將達到139萬餘尾。」
-
零陵區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陳小平)6月6日上午,零陵區在瀟水河香零山浮橋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副區長、瀟水河區級河長彭定國,區河長辦、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瀟水溼地公園管理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民間河長行動中心、環保志願者及部分漁民代表等70餘人參與增殖放流活動。
-
雄安新區開展2020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中國雄安官網11月19日電(通訊員曹坤)近日,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組織在白洋澱前後塘、泛漁澱、府河河道、大口子碼頭等水域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活動向白洋澱核心區域投放鰱鱅、草魚、蝦蟹等水生生物苗種超過6500萬單位,將對白洋澱水生生物資源修復及水質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
新疆增殖放流大頭魚魚苗6萬尾
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新疆大頭魚再添新丁,9月26日,自治區在拜城縣克孜爾水庫開展增殖放流活動,6萬尾通過人工繁育的新疆大頭魚魚苗被集中放流。在當天的增殖放流活動中,科研人員對放流的新疆扁吻魚進行了標誌和標識,拜城縣公證處對放流情況進行了現場公證。
-
渤海天津海域增殖放流 漁業資源得以"休養生息"
在天津多年增殖放流的培育下,海域內漁業資源得到明顯改善,「休養生息」取得一定成效。 據悉,天津漁業部門從2006年開始增殖放流,已累計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毛蚶、梭子蟹、半滑舌鰨等各類海淡水苗種30多億尾。尤其是中國對蝦放流力度逐年加大,從2009年的1億尾到去年的2億尾,直至今年的4億尾。 針對天津水質和海水基底特點,天津漁業部門還放流了半滑舌鰨和牙鮃等魚類。
-
新疆又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江斌偉報導)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11月30日,參與此次人工增殖放流的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牛建功介紹,此次放流的扁吻魚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標記,便於識別,可以確保增殖放流取得成效。
-
增殖放流的正確姿勢,你get到了嗎?
為何不提倡放生,連結:【小知識】與其盲目放生,不如增殖放流BOCA要做的不僅是快樂公益,還有科學公益,增殖放流過程中需要每一位參與者做到的小細節,從現在開始學習吧!先看看用來增殖放流的小美人魚寶寶吧,今年BOCA用大家的熱心捐款認領的是黑鯛魚寶寶和對蝦寶寶。
-
97.5萬隻中華絨螯蟹增殖放流白洋澱
本報訊(記者原付川 通訊員趙會英)4月3日,安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洋澱水域開展中華絨螯蟹人工放流活動,將5250公斤、97.5萬隻中華絨螯蟹撒入白洋澱。 此次增殖放流地點選擇在白洋澱前塘、後塘、泛魚澱、鰣鯸澱、撈王澱、燒車澱等水域。
-
保護海洋生態共建碧海藍天 煙臺增殖放流20萬尾苗種
熱愛增殖放流活動的家庭及煙臺大學的志願者共600餘人參加活動,放流大瀧六線魚、黑鯛、黑鮶、許氏平鮋4個物種的苗種,共20萬尾。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楊明介紹,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對恢復海洋漁業資源和保護海洋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放流資金2億多元,增殖放流魚、蝦、蟹等18類水產苗種60多億單位,為漁民增收15億多元,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
拯救平潭中國鱟(組圖)
十年沒用鱟濂了放流中國鱟現場 家住平潭壇南灣南面的56歲漁民王振鈿,雖然現在不再捕捉中國鱟,但仍將捕鱟的網具如傳家寶一樣保存著。他說,如今鱟少得可憐,很難捉了,留著網具是為了回憶多年前平潭海中國鱟密密匝匝的情景。 對於中國鱟越來越少的現實狀況,專家呼籲,平潭中國鱟資源已日益枯竭,如果不加以保護,不出幾年,它將可能被列入到瀕危物種的名單中去。鑑於此,近日,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擬定了《福州市平潭島礁海洋特別保護區建區報告》,其中一項就是在中國鱟分布比較集中的平潭附近海域劃定中國鱟特別保護區。
-
莒縣實施2020年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
12月21日,2020年度莒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在青峰嶺水庫啟動,現場放流鰱魚苗1萬餘斤,共計約10萬尾。 莒縣農業農村局漁業技術人員 賈慶環:2020年度,莒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計劃在我縣大中型資源地水庫,也就是青峰嶺水庫、仕陽水庫和嶠山水庫,放流體長比小於15釐米的鰱魚、鱅魚,共計350萬尾。 據了解,今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資金來源於2020年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預算指標補助,共計19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