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平潭中國鱟(組圖) | ||
NEWS.SOHU.COM 2003年11月12日11:25 海峽都市報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對於中國鱟越來越少的現實狀況,專家呼籲,平潭中國鱟資源已日益枯竭,如果不加以保護,不出幾年,它將可能被列入到瀕危物種的名單中去。鑑於此,近日,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擬定了《福州市平潭島礁海洋特別保護區建區報告》,其中一項就是在中國鱟分布比較集中的平潭附近海域劃定中國鱟特別保護區。 層層疊疊的鱟無影無蹤 平潭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產鱟區,中國鱟產量曾居全國第一。為了了解平潭中國鱟的現狀,11月7日,記者來到平潭進行採訪。 踏上平潭主島海壇島,當地的居民都說,以前平潭當地的中國鱟「多得像米一樣」,沒有把它當回事,怎料到如今它會奇貨可居。該島建民村一位70多歲的王姓依姆說,自她懂事起,就經常在海灘上看到密密麻麻的鱟,很像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的退潮時小海蟹成群結隊地聚集在海灘上的場面。如果大潮漲到海邊的田埂邊,鱟還會爬到田地裡,下地耕田還能撿到鱟,當地因此有了「六月鱟爬上灶」的說法。 平潭壇南灣是中國鱟的主要產卵地,家住該海灣南面、今年56歲的王振鈿說,「十幾二十年前,只要把鱟濂往中國鱟的必經之路一設置,每天退潮準可看到一大堆鱟被困在網上,滿滿裝了幾籮筐,但七八年前一天還抓不到一二對,後來覺得在灘涂上架鱟濂已沒多大作用了,只好束之高閣。現在平潭所出售的鱟,多數是碰運氣從海灘上直接撿來的,而不是用鱟濂捕的。」王振鈿現在之所以還像傳家寶一樣地保存著已發揮不了作用的鱟濂,他說,那還不是因為割捨不了的感情——鱟是他童年與中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沒料到正當步入晚年時,它卻與自己遠去了。看看鱟濂,就可以回想起往事。 平潭當地水產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海壇島西面與海壇海峽相接的灘涂有沙有泥,是平潭歷史上面積最大的產鱟區,這裡曾有一處叫鱟母砂,因每年夏天到此產卵的鱟層層疊疊而得名,但如今這樣的自然奇觀早已不復存在。 平潭中國鱟資源的衰竭早已引起有關專家的注意。5年來,專門負責平潭中國鱟資源狀況普查的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的黃勤博士等專家在平潭走訪了10多個從前鱟產量較高的漁村,結果發現隸屬他們的灘涂中有一半不再產鱟,2001年,馬腿灘只見到40~50對鱟,大潮期平均一天3~4對。 根據平潭縣海洋與漁業局的統計數據,平潭中國鱟產量呈指數下滑的勢頭已經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上個世紀70年代,平潭鱟產量比50年代末減少大約80%~90%,到90年代末,平潭鱟已形不成漁業。平潭全縣鱟產量1984年15000對,2002年1000對,1984年到2002年的這十幾年間,平潭中國鱟的產量縮減了90%以上。以此推算,不難得出結論,平潭鱟已經面臨瀕危的境況。 濫捕濫吃破壞生態平衡 王振鈿說,「平潭產鱟,但是並不盛行吃鱟,都是因為福州人愛吃鱟,福州人都認為吃鱟不但可滋補身體,還可以祛暑氣,每年入夏到寒露,幾乎所有菜市場都有人宰賣成鱟,鱟肉、鱟卵不但是飯店常見菜,而且還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可見吃鱟風之盛。自我懂事起就知道,平潭的鱟源源不斷地賣到福州,平潭的漁民拼命捕鱟,反正再多的鱟都賣得完。」 記者到平潭採訪時,早已無法看到平潭當地漁民捕鱟並賣到福州市場的「盛況」,但從那些已塵封多年的鱟濂,仍可想像昔日的情況。 漁民王振鈿回憶說,十幾二十年前,每當退潮時,就能看到好幾公裡的鱟濂豎在海灘上,渾身長刺又長角的鱟一碰到鱟濂百分百會被鉤住,絕少有逃生的機會。平潭中國鱟數量的減少就不難理解了。 黃勤博士等研究人員通過幾年的實地調查發現,1995年,平潭縣有鱟濂750具,以每具濂長66米計算,連起來可達50公裡之長,相當於平潭主島海壇島的1/4。平潭壇南灣南面的漁莊是平潭鱟濂的主要產地,漁莊的村民每年在當地及附近漁村設置的鱟濂數量多達300多具,設置鱟濂不僅網羅群鱟,而且使大量雌鱟未育先殺。 平潭縣海洋與漁業部門的同志告訴記者,近50年來,平潭縣為滿足人口增長對土地的需求及為了發展海水養殖業,實施過多項築堤填海、圍墾養殖工程,其中不少地方正是歷史上重要的中國鱟產卵的保育場所,按粗略估算,圍墾工程令海壇島可供中國鱟生息繁衍場所至少減少50%。平潭建民村的灘涂曾是鱟的主產區,但1976~1977年這裡圍海造田800多畝,可供中國鱟產卵的灘面不及原來的1/60,現在中國鱟在這裡幾乎快絕跡了。1982年開始,包括平潭最大鱟產區鱟母砂在內的海壇島西南部實施了圍墾工程,鱟母砂不復存在了,中國鱟失去了它們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 足夠多的鱟輪流「獻血」 平潭縣海洋與漁業局海域科負責人遊華說,平潭中國鱟今日之現狀,可以說是自然保護與當地經濟利益之間矛盾的集中體現,在平潭建立中國鱟特別保護區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矛盾。建立中國鱟特別保護區,意味著對那些進行特別保護區內中國鱟捕殺與非法貿易行為的制止有了堅強的政策保證,也意味著在保護區周圍的項目開發,必須開展對保護區的生態影響評價,對可能造成中國鱟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項目要堅決禁止等,同時通過成立特別保護區還可以爭取到上級資金上的支持,用於中國鱟繁殖研究等方面,這對於保護該種群具有非凡的意義。等到種群恢復到足夠的數量就可以對中國鱟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目前,進口鱟試劑每單位劑量的價格約為國產的10倍,市場對國產鱟試劑原料的需求程度可見一斑,成鱟血細胞再生能力很強,抽血後放歸大海一段時間機體即恢復正常。建立特別保護區,讓足夠多的鱟輪流「獻血」,為當地鱟試劑廠提供原料,擴大其生產規模,這對當地經濟與增加非農業就業人數不無裨益。 黃勤博士還認為,平潭建立中國鱟特別保護區後,當地可以結合設立以中國鱟為主的海洋生物觀光項目,這可以成為中小學和社會各界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這一類業務將有利於平潭調整旅遊結構,開發特色旅遊,如引導觀光客到海灘上觀看中國鱟。由於鱟的保護區是溼地保護的一種形式,其相對於不受幹擾的灘涂環境可同時為鳥類等溼地生物提供棲息、覓食、活動的場所,這也為平潭參與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擴大對外交流提供機會。 鱟自述 我是我省海洋水產品資源類重點保護對象。先介紹我家族的歷史淵源和形態特徵。我們家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我祖先在地球上出現的時期可以追溯到3億5千萬年前的石炭紀,但我們這個家族在進化過程中形態變化不大,因此被稱為「活化石」。我們家族在世界上的分布範圍很狹窄,在中國的分布地域主要是在廣西、海南、廣東、香港、澳門、福建、臺灣、浙江等沿海,其中福建平潭是著名的產區。我的形態特徵很特別,甲背面大多呈黃綠色,我分成頭胸甲、腹甲和劍尾三部分。 再說我家族的繁殖與生活習性。我們家族中成年的成員是在夏季繁殖,產卵高峰期一般在6~8月,產卵場所通常選擇在接近高潮區、退潮時陽光照得到的沙灘上。入秋,我們又開始從淺海遊回深海過冬。我們在灘涂上長到9歲才移居淺海,一般要到13歲才達到性成熟。我們成年後就很耐飢,連續10個月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主要吃小型無脊椎動物、薄殼小貝類、海豆芽、海葵等。 另外,一個不大為人所知的是我全身是寶,許多部位都極具醫藥價值。古代醫書記載:我的肉主治痔、殺蟲;我殼入藥可醫治積年呷嗽。科學家已成功使用我們家族的血細胞凍幹品(也叫鱟試劑)檢測細菌內毒素的方法。隨後,這種方法被迅速推向臨床,用於快速診斷內毒素血症、細菌性腦膜炎、細菌尿等急難病,挽救許多垂危患者的性命。 本報記者 關永輝/文/林丹/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