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成功孵化20萬中國鱟卵 鱟血可監測毒素汙染

2020-11-24 搜狐網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北海訊(記者許海鷗) 最近,由廣西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廣西自然基金項目「廣西中國鱟資源恢復和合理利用途徑的研究」獲得突破,人工高密度育苗取得成功,將投到紅樹林溼地做放養試驗。這標誌著廣西大規模繁育中國鱟苗種的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鱟的自然繁殖率很低,主要是因為它的成熟期晚,要達到12~13歲才開始排卵,而且每次排卵期達3個月左右,每隻鱟懷卵量3萬多個,每次只能排幾百至1000個。鱟1至3歲的嬰幼兒期都在灘涂上,它漲潮時出來活動,退潮時躲進泥沙裡。鱟的天敵很多,過去是鳥類和魚類,鱟卵是它們最好的食物,「現在影響鱟生長最大的天敵是人類活動和灘涂汙染。」中國鱟的人工繁殖工作非常困難,鱟的數量越來越少。

  記者在位於廣西海洋研究所的孵化場看到正在卵膜裡面翻轉的鱟苗和已蛻去卵殼的幼鱟,這些小鱟僅一顆黃豆大,但已經有成鱟的雛形了,最具標誌性的是有了一根小尖尾巴。據課題組負責人介紹,在1.5立方米的3個育苗桶中,今年培育的幾批幼體近期內將陸續破膜而出。在規模化育苗中鱟卵孵化率達90%,一齡幼鱟每平方米出苗量最高達到10萬個,這一成果為廣西北部灣開展中國鱟人工增殖放流奠定了基礎,目前已成功孵化了20多萬個中國鱟卵。

  據了解,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等物質,從這種藍色的血液中提取的「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汙染進行監測。而現在鱟的人工養殖技術還不完善,世界上只有中國海域和美國海域的鱟血液,才可以製作「鱟製劑」。因此,「中國鱟」資源顯得尤為珍貴和稀缺。

  現在,鱟數量急劇減少,僅在廣西北部灣、海南島還有一定數量的鱟。廣西已經將鱟列為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著名生物學家潘文石,已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呼籲,對鱟的保護迫在眉睫,不要讓流淌了4億多年的「藍色血液」枯竭了。

相關焦點

  • 海底鴛鴦——鱟(馬蹄蟹)
    鱟的產卵方式很獨特。一個月以後,受精卵在沙窩裡藉助太陽的熱能孵化出一隻只黃豆大小的小鱟。它們一出世,就成了孤兒,狠心的爹媽早就溜回大海去了。於是,科學家意識到可以用鱟血來作為一種細菌測試器,再經過進一步探討,科學家們更發現鱟血當中有一種特殊細胞,不僅可以測出活菌,同時也能測出細菌所分泌的內毒素 (endotoxin)。所以鱟血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還可用它對毒素汙染進行監測。
  • 中國鱟:滅絕邊緣的「藍血生命」
    據相關調查數據,中國鱟數量在過去數十年間,呈指數下滑。廣西北部灣鱟的數量從1990年代以前的60萬至70萬對,驟降為2010年左右的約30萬對。人類的過度捕撈是導致鱟種群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政指揮中心副主任黃聶介紹,廣西每年許可捕撈中國鱟的數量不超過2萬對,並規定了取鱟血的針頭直徑不大於0.7毫米、取血量不超過鱟總血量五分之一等取血標準,意在減少取血對鱟的傷害。大部分取血後的成鱟可根據健康情況繼續養護或直接交由當地漁政部門管理放流回海。「企業按照正規的生產操作,並不會對鱟種群的延續造成太大傷害。」黃聶說。
  • 「深藍拾光」中國鱟的卵|一起守「鱟」(欒雲平配音)
    欒雲平-中國鱟的卵58來自無境深藍BetterBlue攝影師:肖曉波中國鱟是體外受精中國鱟通常會選擇近河口,底棲生物豐富,沙質不太細的海灘,抱對挖沙產下卵。受精卵一般會在沙下 15 釐米左右。鱟卵有可能會被沙灘上的海鳥、螃蟹等生物吃掉。倖存下來的卵經過40天左右,小鱟會破殼而出,在廣闊的灘涂上經歷艱難困苦,自力更生,一次次脫殼長大,然後回到海底生活。廣西北部灣泥沙質的海灘很適合中國鱟成鱟繁殖和幼鱟成長,是中國鱟最主要的棲息地之一。
  • 鱟,這個星球上的神奇物種!
    不過這個習性,會隨著長大而變少,活到成年對於鱟來說,是件難事。一隻雌鱟每次可產卵9萬顆,大概只有10隻左右能活到成年。因為在它們能成功孵化前,就已經成了魚、海龜和鳥的大餐。換個角度,鱟也算是為海域生態圈做出了巨大貢獻。
  • 「鱟產業化,誰幫阿拉想想辦法?」
    近日,普陀興海養殖優質種苗選育研究所所長施曉峰無奈地告訴記者,作為經濟和藥用價值都相當高的生物,中國鱟人工繁育已在我市取得成功,但面臨著因養殖周期過長,經濟價值難以實現的困境,希望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能幫他想想辦法。   據介紹,早在4億多年前,鱟就生活在地球上,因此被稱為「活化石」。
  • 鱟是「海底鴛鴦」
    海聞 日前,廣西北海邊防支隊西場邊防派出所查獲千隻來路不明「中華鱟」,發現地點是北海市西場官井碼頭。鱟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後,民警將這些鱟放歸大海。 鱟的外形很像螃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現存3個屬,其中的中華鱟(三刺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湛江,廣西北海,福建長樂、平潭等沿海海域。
  • 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鱟
    中華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灰綠色,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長江以南海岸(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以及金門、香港、越南、菲律賓、婆羅洲和印尼沿海。鱟的卵產卵時,雌體會將受精卵埋入淺沙層裡,所生產的數量(視其個體大小),一窩卵數最高者曾達至1,200枚(少則40-50枚),一般數量均維持在300-500枚左右,雌體一般會分批生產。
  • 中國鱟:長壽「藍血怪物」,海洋活化石,可能你連它名字都不認識
    鱟從幼體到成年會很好的保護自己,繁殖季節,中國鱟從深海遊到近海潮間帶的沙灘上,雌雄聚在一起,挖坑產卵,當潮水退去,埋在沙裡的受精卵就不會在水裡,躲避了水生捕食動物,而且他們挖坑的深度也很有講究,一般在6-11釐米深,確保幼鱟既不會因太深缺氧而死去,也不會因為太淺乾燥而無法孵化。
  • 【鱟】頻臨絕種的現代活化石美味——鱟
    中國鱟在國內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沿海海域,其主要來源有湛江、北海、長樂、平潭等地。國外分布於日本、菲律賓等地。 南方鱟,分布於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圓尾鱟,分布於印度、孟加拉。泰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廣西欽州、北海、海南儋州、臨高、澄邁、海口地區沿海也有分布。
  • 鱟是國家保護動物,大家別再吃啦!
    在6月6日的全國放魚節湛江放流活動上,湛江市放了14萬隻中國鱟苗入湛江金沙灣內海,那14萬隻1平方釐米大小的中國鱟苗,是之前湛江晚報報導的「海龜守護神」梁愛洲和他的技術團隊孵化、培育了兩年的。    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梁愛洲介紹,中國鱟已經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按照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來管理,也是廣東、廣西的省級保護動物。鱟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早在3億多年前的泥盤紀就出現,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那個時候原始魚類才剛剛出現,恐龍還不知道在哪裡。
  • 鱟:音「hòu」藍色血液的遠古生物
    (三)中國鱟對於人類有巨大的利用價值1、在對鱟卵進行有關營養分析研究中發現, 鱟卵中含有大量蛋白質,鱟卵粗蛋白含量為61.90 %, 含有16種胺基酸。其中含有7種人類必需胺基酸, 佔總胺基酸的58%。鱟卵原本就有作為傳統漁民優質蛋白來源的記載,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年代,鱟是大海對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的饋贈。
  • 拯救平潭中國鱟(組圖)
    濫捕濫吃破壞生態平衡  王振鈿說,「平潭產鱟,但是並不盛行吃鱟,都是因為福州人愛吃鱟,福州人都認為吃鱟不但可滋補身體,還可以祛暑氣,每年入夏到寒露,幾乎所有菜市場都有人宰賣成鱟,鱟肉、鱟卵不但是飯店常見菜,而且還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可見吃鱟風之盛。自我懂事起就知道,平潭的鱟源源不斷地賣到福州,平潭的漁民拼命捕鱟,反正再多的鱟都賣得完。」
  • 臺研究稱鱟血清可快速測試癌症 1公斤高達50萬
    它是一種節肢動物叫做「鱟」,已經活超過4億年,近年數量愈來愈少被列為保育類動物。研究人員發現,鱟的血清可當測試癌症的試劑,1000萬CC價值高達新臺幣50萬。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背著綠色硬殼長相怪異的不是烏龜也不是蝸牛,它叫「鱟」。屬於節肢動物,已經存活4億年,是動物界中最古老的活化石。
  • 鱟,真是這星球上的神奇物種
    據說臺灣漁民就會在這個時候捕捉鱟,閩南語叫「抓鱟」,可能是因為諧音,變成了「抓猴」,而且引申出了「捉姦」的意思(人真是富於想像的物種)。這其中一大部分鳥叫做紅腹濱鷸,它們每年都要從北極遷徙到南美,並把這片布滿美食的海灘作為整個旅程的最後一站。想活到成年都是件難事
  • 4.5億年的中華鱟,藍色血液可做醫用,卻在餐桌上掙扎瀕臨滅絕
    中華鱟遍布東南亞,但大部分集中在中國的水域,特別是廣西南部沿海地區。 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國家也開始生產自己的鱟試劑。 隨著生物醫藥行業的需求日益增長,中華鱟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
  • 4.5億年的中華鱟,藍色血液可做醫用,卻在餐桌上掙扎瀕臨滅絕
    ,由於市場對這種試劑的需求,加上缺乏更好的替代品,使鱟的血液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液體之一,標價甚至為每加侖(4.55升)6萬美元。中華鱟遍布東南亞,但大部分集中在中國的水域,特別是廣西南部沿海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國家也開始生產自己的鱟試劑。隨著生物醫藥行業的需求日益增長,中華鱟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
  • 圓尾鱟含劇毒 把它當中國鱟吃寧波6人差點丟性命
    中國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有可能誤食有毒圓尾鱟胡先生中毒後,有醫生在朋友圈發出提醒:「我們吃的多為中國鱟,一般不會中毒,但另外一種圓尾鱟含劇毒,毒素和河豚是一樣的,能致死,很危險,普通民眾也不容易區分這兩種鱟,所以還是慎食!」
  • 鱟的血液呈藍色,科學家在「鱟」的身上發現免疫價值而採血
    看到鱟,也許每個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它的血是藍色的?」,我們常見血液大都是紅色,這是因為我們的血液攜帶氧,是由血液中的鐵基血紅蛋白將氧運輸至全身,鐵和氧結合後呈紅色,所以血液就呈紅色了。而在鱟的身上,鐵換成了銅,在鱟的血液裡運輸氧氣的是血藍蛋白,血藍蛋白的主要形成化學元素是銅離子,在遇到氧氣時即變藍,所以鱟的血液呈現出藍色!
  • 趕海人紛紛放生的中華鱟到底是什麼生物
    最近我非常喜歡看自媒體的趕海節目,節目中好多趕海人遇到過一種叫做鱟[hòu]的海洋生物,它的樣子十分奇特,與《盜墓筆記》中的屍蟞有幾分相似,據說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所以趕海人紛紛將其放歸大海。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種神奇的海洋生物中華鱟。
  • 福州一家五口吃鱟集體上吐下瀉 鱟血漿含重金屬
    據患者王女士介紹,前天,她從菜市場購買了幾隻鱟回家烹煮,一家人吃完不久,就出現了頭暈、嘔吐、腹瀉、四肢麻木等症狀。其公公最為嚴重,由於反應強烈,一度出現了昏迷、不能自主呼吸的症狀。據福州總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彭明介紹,鱟有四大種類,包括美洲鱟、東方鱟、南方鱟、圓尾鱟,國內比較常見的有東方鱟、圓尾鱟。東方鱟沒有毒性,但圓尾鱟不管幼蟲還是成蟲都有毒性,且卵、內臟部位毒性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