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鱟:長壽「藍血怪物」,海洋活化石,可能你連它名字都不認識

2020-11-23 趣聊科學

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生活著這樣一種奇特的生物,它有一條細長的尾巴,身體扁扁的,還長著堅硬的刺,就像披著厚厚的鎧甲,這就是中國鱟(hòu,音同「候」),下面我們來走進中國鱟。

認識中國鱟

中國鱟又名中華鱟、三棘鱟、三刺鱟、東方鱟、小海鱟、兩公婆,身體為青褐色或黑褐色,成年的中國鱟體長約60釐米,體重在3-5千克,一般雄鱟的體形比雌鱟要小,鱟有四隻眼睛,其中有兩隻是複眼,頭胸甲前端有兩隻小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當然也有專家說它們有十隻眼,除了複眼外,其餘眼睛都用來感光。頭胸甲呈馬蹄形,腹部則是六角形,腹部兩側有棘刺,尾部有一根根長長的尾劍,形狀上有點像螃蟹,但比蟹要大。

它們喜歡生活在淺海地區,常常在沙質的海底活動,肉食動物,主要吃環節動物(如沙蠶)和軟體動物,有時候食物少的時候,也會吃一些海藻,換換口味。吃東西的時候,它們是先用螯肢把食物送到口部,再用顎肢摩擦,咀嚼後送入口內。

鱟在世界上還有四個兄弟姐妹:美洲鱟、中國鱟、南方鱟、圓尾鱟,其餘都已經絕種,而中國鱟則分布於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

有學問的魚

「鱟」上半部分同「學」,下半部分是「魚」,所以有的地方把鱟叫做「有學問的魚」。在我國,關於中國鱟的記載由來已久,宋羅願撰寫的《爾雅·翼》中就有「雌常負雄,雖風濤終不解,故號魚媚。失雄則不能獨活,漁者取之必取雙,故吳都賦雲乘鱟黿鼉」的記載,描述了繁殖季節,中國鱟借高潮上岸產卵時,雌雄交配的場景。明代的《三才圖會》中記載:「鱟善候風故其音如似」,也就是說鱟因為善於候風,所以把這種海洋生物「鱟」這個字的音讀為「候」,但它的配圖卻與現在的鱟有出入,其實它形容的是繁殖季節的鱟,一雙一對的上岸產卵,其實畫中描繪的就是鱟的重要屬性。

海洋的活化石

鱟是遠古生物,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鱟化石發現於加拿大的馬尼託巴湖,被命名為「Lunataspis aurora」,意思是「黎明之新月盾」,用以描述新化石的形狀,它來自4億4500萬年的奧陶紀,與三葉蟲是同一期紀的動物,也就是說:至少在4.45億年前,在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還沒有出現的時候,鱟的祖先就已經在地球生活了。

億萬年過去了,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中國鱟還能存活下來呢,而且它們從出現到現在,外形變化很小。據科學家研究,這得益於它們的身體結構,它們一直生活在近海岸或濱海溼地等棲息地,沒有周邊環境的巨變,它們獨特的身體特徵讓它們在棲息地中一直都具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鱟從幼體到成年會很好的保護自己,繁殖季節,中國鱟從深海遊到近海潮間帶的沙灘上,雌雄聚在一起,挖坑產卵,當潮水退去,埋在沙裡的受精卵就不會在水裡,躲避了水生捕食動物,而且他們挖坑的深度也很有講究,一般在6-11釐米深,確保幼鱟既不會因太深缺氧而死去,也不會因為太淺乾燥而無法孵化。等到幼鱟安全度過幼體期,它們會趕在寒冬來臨前扎進土裡,以沙蠶或者貝類為食,既溫暖過冬,又能躲避敵人。成年後,中國鱟的鎧甲變得厚實,可輕鬆抵禦外來的侵略。同時它們有個特殊的肝盲囊,這是它們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一般有1-2對,這也是它們能很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法寶」。

臺灣鱟保育專家陳章波教授在《鱟的史詩》中總結了中國鱟的七中「忍術」:一是土遁:周邊環境溫度太高或太低,它們會鑽進泥沙或爬進水較深處來維持體溫;二是耐毒:能耐受重金屬毒性;三是巨化:小鱟天敵不少,但成年後,一般動物無法吞食它們;四是夜視力:複眼的特殊構造能讓它們在夜間看清影像,其餘眼鏡用來感光;五是鐵布衫:頭胸甲、腹甲和劍尾非常堅硬,如同鎧甲,成年鱟基本沒有天敵;六是龜息大法:常年生活在水底,適應了缺氧環境,成功躲過了幾次大滅絕時期的極端環境變化;七是廣鹽術:鹹淡皆宜,既可以生活在很鹹的海水中,也可以生活在低鹽的河口。

鱟的生理結構、生活習性,讓它們練就了一身的本領,能夠克服極端環境帶來的生存危機,成為海洋的「活化石」。

長壽的「藍血怪物」

一般的生物,血液都是紅色,但是鱟卻不同,它們的血液是藍色,那藍色的血是怎麼形成的呢?所有動物需要靠呼吸氧氣維持生命,血液就承擔了輸送氧氣的任務,血液中的鐵離子和氧氣集合之後,呈現出紅色,但中國鱟的血液中沒有鐵離子,而是富含銅離子,與空氣結合後,便呈現出藍色,所以它們的血液是藍色。

這種藍血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鱟血的變形細胞中含有凝固蛋白原,當細菌內的毒素接觸到這種蛋白原時,會使血液迅速凝固,形成一道屏障,阻止了病毒繁殖,也抵禦了細菌入侵。

因此,醫學上,鱟血製劑被用於快速檢測藥品和醫療用品是否被細菌感染,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科學家早在1968年就利用鱟血液的這種特殊反應,研製出一種特殊的醫用檢驗試劑——「鱟試劑」,這種試劑是當前世界最靈敏高效的細菌內毒素驗證手段,目前沒有比它更優的替代品。

瀕危的中國鱟

曾經,中國鱟遍布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從浙江到海南廣泛分布著野生中國鱟,數量巨大。但隨著鱟試劑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我國境內的鱟身價便迅速攀升。中國鱟作為中國數量最豐富的鱟種,在四種鱟中體格最大,血量更多,取血也更容易,成為了鱟試劑產業中的「寵兒」。

據調查,在過去數十年間,中國鱟數量呈指數下滑,廣西北部灣中國鱟的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60萬至70萬對,驟降為2010年左右的約30萬對,到現在的瀕危。這中間的元兇就是人類的過度捕撈。

2019年3月,中國鱟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裡的等級從原本的數據缺乏(DD),更新為瀕危(EN)。

結語

中國鱟在地球上存活了億萬年,但短短30年間,中國鱟卻因為人類的「貪婪」,急劇減少,正面臨著滅絕。為了保護中國鱟,我們國家已經規範了試劑行業對鱟的使用,對鱟的合法利用設定了審批許可制度,任何捕撈、出售、馴養繁殖行為都需得到官方的審批許可證才可為,但受利益驅使,中國鱟的交易仍然存在黑色地帶,狀況不容樂觀。有科學家表示,目前野生中國鱟的數量甚至比大熊貓還要少,已經被稱為「海洋大熊貓」。

鱟資源已經在枯竭的邊緣,急需我們行動起來,每年的七夕節已經被列為「海峽兩岸鱟保育日」,而且經呼籲,福建、廣西、海南、廣東等地部分餐飲店響應號召,拒售、拒食中國鱟。

希望現在還不算太晚,不要讓鱟永遠只留在教科書裡。

相關焦點

  • 動物科普:藍血活化石--鱟
    根據化石資料研究,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是身體的結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另外,從鱟的發育過程來看,它的幼蟲與幾億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葉蟲長得十分相似,於是可以推斷鱟與三葉蟲有著十分密切的親緣關係,很可能鱟就是三葉蟲的後代。  鱟,是海洋中一種的節肢動物,最大的有60釐米長。一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當中,主要吃一些蠕蟲和沒有殼的軟體動物。
  • 它已經存活了3.5億年,有「生物活化石」之稱
    你可能不認識這種小生物,但是它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3.5億年。它叫中國鱟,今年3月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瀕危」。直到有一天,在海邊趕海的時候,在一個死水潭裡,發現了一隻長相奇特的生物,它行動緩慢,渾身都是堅硬的外殼,腹部甲殼呈六角形,尾巴像一把細長的劍。撈上來一看很噁心,拿棍子把它翻過來更噁心,是一堆粉紅色的腿兒,當時給我膈應死了(長大了才知道應該是密集恐懼症),怎麼會有長這麼奇怪的怪物。一直不知道它叫什麼,幾年前在科學頻道的新聞上才了解是中華鱉。後來在海邊釣魚的時候也碰巧釣到過一隻,就再也沒見過它了。
  • 中國鱟:滅絕邊緣的「藍血生命」
    鱟,也稱為馬蹄蟹(Horseshoe crab),和蝦、蟹一樣,屬於節肢動物,不過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早兩億多年。上世紀80年代起,隨著鱟的「藍血」價值被醫藥產業發掘並用於開發試劑,它的命運急轉直下,數量銳減。今年3月鱟家族中的中國鱟正式被IUCN列入「瀕危」(EN)等級。
  • 鱟的血液呈藍色,科學家在「鱟」的身上發現免疫價值而採血
    說到藍色血液,你是否會想到科幻小說中有關外星人的情節,其實在我們自然界就有生物擁有這樣的血液,這就是鱟(hòu)。如果你生活在沿海一帶,或許會見過這種外形似「鐵鍋蓋」的生物,俗稱「馬蹄蟹」,但它卻與螃蟹關係不大,是一種節肢動物,這種生物雖然個頭不大,卻渾身是寶,尤其它獨具的藍血。
  • 五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動物,最後一種見證了恐龍的興起和滅絕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動物會被人們稱之為「活化石」,這些動物都是在地球生生活了最少活了百萬年的存在,其中的一些佼佼者甚至見證的恐龍的興起以及滅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五種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看看它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 鱟: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流著藍色的血液,至今存活4億多年
    ,海洋這個至今沒有被人類徵服的地方,佔地球表面的3/4,大洋錯綜複雜的食物網養育了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陸地上的任何生態系統都要複雜得多,從生活在洋底火山口邊吃硫磺的微生物、細菌,到各種深海魚類,比如它們放出的螢光能照亮很遠的地方,吸引了眾多供它們食用的生物,有些地方,甚至還可能潛藏著有待發現的被稱之為「海怪」的動物新種,有科學研究表明,在這個海底世界裡,潛在的經濟價值同樣是不可估量的。
  • 下水道撈出「異形怪物」?原來是「鱟」
    這就是那個外形像蟹又像蝦的「怪物」。均為陳飛 攝     據長沙晚報6月18日報導 「是長沙晚報記者嗎,我們這裡剛剛發現一個『怪物』,大家都沒見過,也喊不出名字,你們來看看好嗎?」昨日上午10時許,有讀者撥打本報熱線2205000報料,稱在他們小區剛剛撈出個奇怪的生物,樣子既像甲魚又像蝦,還是活的。
  • 地球唯一的藍血生物,活了4億多年,能救全人類卻不能被人類所救
    4億多年,並且鱟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相貌,幾乎沒有變化,因此鱟的「活化石」之稱名副其實。 我國發現且認識鱟非常早,晉代人郭義恭在《廣志》中說:「鱟,似便面,負雌而行,失雄則不能獨活。出交趾南海中。」
  • 鱟(hòu)——海洋中的藍色血液寶藏生物!
    > 有觀點,有態度 這是醫業觀察公眾號的第894-3期文章來源:遇珈 說到藍色血液,你想到的是衛斯理藍血人中的藍血外星人在海洋生物中,同樣存在著一群特殊的藍血居民 —— 鱟 (hòu)。鱟又被稱為鱟魚、馬蹄蟹、兩公婆等,鱟既不是魚,也不是蟹,而是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係。據生物學家研究,大約早在3.5億年前,鱟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比恐龍還要早。
  • 【鱟】頻臨絕種的現代活化石美味——鱟
    「活化石」之稱。鱟殼可入藥,它的味道沒有肉那麼明顯,通過與蒜蓉、粉絲一起蒸,殼中特有的大海的味道一同鎖在粉絲中,一口下去忍不住還想吃第二口。 但是,吃鱟時一定要注意,它的腸子中帶有不少毒素,對廚師的要求很高,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可能會有毒素殘留,對人體造成傷害,嚴重的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因此在選擇食肆時儘量挑較大型、有信用保障的餐廳。
  • 古老而可悲的藍血生物,其血液拯救了人類,如今卻瀕臨滅絕
    ,可能就會猜測是不是得了什麼病、中了什麼毒。如果提到說藍血,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衛斯理」中想像的藍血人。但其實在我們地球上,真的存在著藍血的生物。如果我們網上進行搜索藍血生物,你會發現藍血生物並不是唯一的。它指的是頭足綱生物,如章魚、烏賊以及魷魚等,因為它們擁有獨特的循環系統,血液之所以顯現成藍色是因為血液中含有釩。而我們人類等哺乳動物的血液中含有鐵,所以才是紅色的。
  • 鱟,真是這星球上的神奇物種
    不過,中華鱟和文章中的這種還不太一樣,美洲鱟的外表顏色偏綠褐色,而中華鱟偏灰綠色。文中也說到了,雌性的鱟個頭比雄性的大一些,所以到了交配季節,你經常可以看到母鱟駝著著她瘦小的老公在沙灘上爬。文/Mark Mancini譯/丹尼爾原文/mentalfloss.com/article/68286/10-hard-shelled-facts-about-horseshoe-crabs
  • 鱟比恐龍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的古老海洋生物 有「活化石」之稱
    鱟,一種比恐龍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的珍稀古老海洋生物,至今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4.5億年,與它同時代的三葉蟲早已成了化石,留在巖層深處,而鱟卻一直繁衍生息至今,故有「活化石」之稱。半個世紀前,我國浙江省往南廣西一帶沿海地區還有許多中國鱟生存,但如今只有福建、廣西、海南等部分地區還能見到中國鱟的身影[2]。
  • 福建邊防放生「生物活化石」中華鱟
    福建邊防放生「生物活化石」中華鱟     4月13日,福建霞浦縣鹽田鄉滸嶼澳村漁民江某在海上生產作業時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不過,記者了解到,食用海鱟,不僅涉嫌違規,還有可能搭上性命。據了解,鱟,亦稱馬蹄蟹,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主要有中華鱟、圓尾鱟等品種,我省的廈門、平潭、長樂、連江、東山等地沿海是中華鱟的主要棲息地,曾有部分市民喜愛食用海鱟。
  • 全球唯一的藍血生物,活了4億多年,卻被人類吃成了二級保護動物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動物的血液都是紅色的,就那我們人類舉例,我們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而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都含有卟啉環和鐵元素,因此而顯現紅色。然而你知道嗎?下面小編要帶你看看那地球唯一的藍血生物——鱟。鱟(讀 hòu),又被稱為「馬蹄蟹」,它的祖先出現在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了,唯獨只有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 中國鱟數量急劇減少 兩岸專家呼籲拒食「海洋鴛鴦」
    相關連結>>>   鱟,與三葉蟲是近親   鱟,又名「夫妻魚」,但它其實並不是魚,它是隸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又稱「馬蹄蟹」,但其實與蟹也沒有關係,倒是與蠍、蜘蛛有親緣,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是近親。
  • 馬蹄蟹(鱟),被人類殘忍對待的藍血星人
    不過,中華鱟和文章中的這種還不太一樣,美洲鱟的外表顏色偏綠褐色,而中華鱟偏灰綠色。文中也說到了,雌性的鱟個頭比雄性的大一些,所以到了交配季節,你經常可以看到母鱟駝著著她瘦小的老公在沙灘上爬。據說臺灣漁民就會在這個時候捕捉鱟,閩南語叫「抓鱟」,可能是因為諧音,變成了「抓猴」,而且引申出了「捉姦」的意思(人真是富於想像的物種)。
  • 地球上唯一的藍血生物,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這種全球唯一的藍血生物,但是它們卻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動物都在不斷進化或者滅絕,只有鱟,4億多年來保持著最原始的樣貌,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人們使用密封的車輛來將鱟運往實驗室,這樣能保證它的新鮮和潮溼。之後,鱟身上的沙子、藤壺和其他雜物將被除去,同時人們還將檢查它是否受傷(不會提取病鱟的血液)。
  • 地球活化石——海龜,長壽又聰明,你喜歡它嗎?
    海龜,被稱為地球的活化石,在2億年前它們就生活在地球上。海龜的平均壽命在100多歲,吉尼斯世界記錄中最長壽的海龜活了152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所有有「龜壽延年」這樣的祝壽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