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家五口吃鱟集體上吐下瀉 鱟血漿含重金屬

2020-11-23 騰訊大閩網

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陳穎旭黃淑平呂誠)福州總院昨日收治了一家五名患者,他們均因食用鱟,導致嘔吐、腸胃不適等症狀,其中一名年紀較大的患者還出現中毒昏迷、不能自主呼吸的嚴重症狀,經醫生積極救治才脫險,目前仍在觀察中。

據患者王女士介紹,前天,她從菜市場購買了幾隻鱟回家烹煮,一家人吃完不久,就出現了頭暈、嘔吐、腹瀉、四肢麻木等症狀。其公公最為嚴重,由於反應強烈,一度出現了昏迷、不能自主呼吸的症狀。

據福州總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彭明介紹,鱟有四大種類,包括美洲鱟、東方鱟、南方鱟、圓尾鱟,國內比較常見的有東方鱟、圓尾鱟。東方鱟沒有毒性,但圓尾鱟不管幼蟲還是成蟲都有毒性,且卵、內臟部位毒性最強。與河豚一樣,圓尾鱟也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是不允許食用的,但一些市民常會從一些商販手中購買,自己處理後食用,這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因為非專業人士,一般不懂得處理這些有毒的動物,也處理不乾淨。這類食物中毒,屬於神經性中毒,嚴重的會引起呼吸系統、肝腎功能的衰竭。

新聞背景

食鱟有三害

據世界各國醫學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鱟對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著極大危害。

鱟肉內含有一種大分子非特異蛋白致敏性物質,吃鱟可引發皮膚過敏性斑疹、紅腫和瘙癢,嚴重時會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中毒的死亡率較高。

鱟的肉質含有大量內環醯胺嘌呤類化學物質。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嘌呤類物質在體內代謝不完全或積累,是導致痛風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

鱟血漿的主要成分是血藍蛋白,含重金屬有機銅。重金屬進入人體後,主要積在肝和腎臟,對肝、腎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細胞壞死或肝硬化的發生發展,或引發腎功能衰竭氨中毒等併發症。此外,還會引發人體造血機能障礙和影響幼兒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等。

專家提醒

吃海鮮有講究並非人人都能吃

「因為吃海鮮引起不適的人,最近每天都有。」彭明說,近段時間該院每天至少收治兩例因食用海鮮引起不適的患者。吃海鮮引起的症狀主要是過敏、腸道不適或食物中毒,嚴重的還會出現昏迷休克等症狀。

夏季很多市民喜歡吃海鮮大餐,但並非人人都能吃。為此,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夏季吃海鮮首先要看體質「量力而吃」;其次還要看海鮮本身是否新鮮、是否有毒;最後還要了解吃海鮮的禁忌,防止食物相衝。可以說,吃海鮮講究挺多的。

不要同時吃寒性食物

彭明說,過敏體質者、痛風病人,最好遠離海鮮美味。在海鮮過敏的患者中,常見的是胃腸道過敏(如腹瀉、嘔吐)和皮膚過敏(如過敏性蕁麻疹)。由海鮮引起的過敏多為急性,症狀輕重往往與近期身體狀況和海鮮食用量、食用品種有關。輕者僅表現為嘔吐、腹瀉、皮膚瘙癢和紅色斑疹,重者會引起脫水、血管性水腫、呼吸困難、氣喘,進而危及生命。

「有些市民屬腸胃比較虛寒者,夏季最好少吃海鮮。」彭明說,這些市民在品嘗海鮮時一餐要少量、單品種食用海鮮,同時要注意,吃海鮮時不要同時食用寒性食物,以免加重對腸胃的刺激。另外,若最近腹瀉或腸胃不適,最好忌口別吃海鮮。

而對於兒童來說,由於機體免疫力尚不健全,偶爾過敏者不要就此忌食海鮮,否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營養損失。最好等這次反應結束後1至2周,再吃少量海鮮,並密切觀察,如果再次過敏,下次就不能再吃了。對於老年人,由於腸胃功能較差,吃海鮮要少量。

不常見海鮮最好別吃

除了自身體質原因,對海鮮的選擇也很關鍵。彭明說,吃了不新鮮、沒有烹煮熟透的海鮮,也會造成胃腸道不適。因此,購買螃蟹、扇貝等海鮮時一定要選擇鮮活的,然後再處理烹飪,最好經過充分蒸煮再入口。

如果購買時海產品已經死掉,那麼它們本身攜帶的細菌繁殖加快,產生毒素也加快,而且分解腐敗產生的有毒胺類物質會增多,食用後可能造成胃腸道不適甚至食物中毒。

「有些是因為海鮮不新鮮,有些則是海鮮本身就含毒。」彭明提醒,對於一些不常見的海鮮、野味,市民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引起中毒事件。

千萬不能啤酒配海鮮

彭明說,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合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即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

此外,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據半島都市報等

(東南快報(微博))

相關焦點

  • 買鱟也要負刑責 福州吃貨很驚訝
    N海都記者 江方方 黃孔瑜 文/圖 關注理由 鱟炒蛋一直是福州坊間的一道名菜。但仍有不少人不知道,在我省,有「生物活化石」之稱的鱟,是重點保護動物,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地位等同,去年7月,福州市政府曾發出通告,販賣和購買鱟都可能要負刑責。這就意味著,吃鱟肯定違法,對福州的吃貨來說,要與鱟告別了。
  • 福州鼓樓兩家人誤食含毒的圓尾鱟 險中毒喪命(組圖)
    前天,福州鼓樓就同時發生兩起:林女士和孫女雙雙中毒,險些丟了性命;而程先生一家七口,也出現不同程度中毒症狀。兩家人被送往省急救中心,經搶救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海都記者昨走訪省急救中心、福州市急救中心、福州總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協和醫院等多家醫院獲悉,這兩家人是今年第一起同時發生的病例。專家初步分析,他們是誤食了有毒的圓尾鱟。而圓尾鱟長得與無毒的中華鱟很像。
  • 福州兩家人誤食圓尾鱟中毒 買賣鱟或將負刑責
    海都網(微博)記者 江方方 黃孔瑜 文/圖關注理由 鱟炒蛋一直是福州坊間的一道名菜。但仍有不少人不知道,在我省,有「生物活化石」之稱的鱟,是重點保護動物,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地位等同,去年7月,福州市政府曾發出通告,販賣和購買鱟都可能要負刑責。這就意味著,吃鱟肯定違法,對福州的吃貨來說,要與鱟告別了。但記者昨再次走訪福州多個早市、餐飲店發現,仍有人公開賣鱟。【新聞回顧:福州兩家人誤食含毒的圓尾鱟 險中毒喪命】海洋漁業部門表示,中華鱟數量已屬瀕危,保護鱟類刻不容緩。
  • 圓尾鱟含劇毒 把它當中國鱟吃寧波6人差點丟性命
    因為周身是堅硬的青殼,鱟在寧波又被稱為「鐵將軍」。胡先生以前當過廚師,他說,鱟一般有兩種燒法,一種紅燒,另一種蔥油,其實肉是不多的,主要是吃殼裡面的籽和膏,口感香糯。「記得小時候,放暑假時去海邊玩,就能撿到爬到沙灘上產卵的鱟,還有沒長大的鱟,只有硬幣大小,我們抓來放在教室裡玩。」胡先生說,吃了近30年的鱟,從來沒想到會中毒。
  • 【鱟】頻臨絕種的現代活化石美味——鱟
    最熟知的種是唯一的美洲種美國鱟(Limulus polyphemus),體長可達60公分(2呎)以上。另外3種:三刺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中國鱟)、巨鱟(T. gigas)和Carcinoscorpinus rotundicauda,分布於亞洲,從日本到印度,此3個種在形態和習性上均似鱟屬(Limulus)。
  • 鱟(hòu)——海洋中的藍色血液寶藏生物!
    在海洋生物中,同樣存在著一群特殊的藍血居民 —— 鱟 (hòu)。鱟又被稱為鱟魚、馬蹄蟹、兩公婆等,鱟既不是魚,也不是蟹,而是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係。據生物學家研究,大約早在3.5億年前,鱟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比恐龍還要早。
  • 鮮香味美,佐酒良餚的煮全鱟和鱟肉炒鹹菜、炒鱟片
    那麼各位小夥伴們還在等什麼,快來和娟姐一起學習煮全鱟和鱟肉炒鹹菜、炒鱟片的做法吧!第一道菜:煮全鱟煮全鱟的原料準備:如果想要做煮全鱟,那麼,我們首先要知道它的原料,所以我們需要準備鱟1對(重約4000克),嫩薑絲150克
  • 拯救平潭中國鱟(組圖)
    平潭壇南灣是中國鱟的主要產卵地,家住該海灣南面、今年56歲的王振鈿說,「十幾二十年前,只要把鱟濂往中國鱟的必經之路一設置,每天退潮準可看到一大堆鱟被困在網上,滿滿裝了幾籮筐,但七八年前一天還抓不到一二對,後來覺得在灘涂上架鱟濂已沒多大作用了,只好束之高閣。現在平潭所出售的鱟,多數是碰運氣從海灘上直接撿來的,而不是用鱟濂捕的。」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不過,記者了解到,食用海鱟,不僅涉嫌違規,還有可能搭上性命。據了解,鱟,亦稱馬蹄蟹,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主要有中華鱟、圓尾鱟等品種,我省的廈門、平潭、長樂、連江、東山等地沿海是中華鱟的主要棲息地,曾有部分市民喜愛食用海鱟。
  • 海底鴛鴦——鱟(馬蹄蟹)
    鱟的這副尊容,經生物學家一番仔細推敲,終於把它歸入肢口綱。最原始的海洋魔鬼——鱟(馬蹄蟹)一、簡介:鱟(hòu)亦稱馬蹄蟹。又名三刺鱟、兩公婆、海怪、鱟魚、中國鱟、王蟹、六月鱟,爬上灶、夫妻魚、鴛鴦魚,東方鱟等。
  • 方舟生存進化廣翅鱟哪裡有 廣翅鱟分布圖
    方舟生存進化廣翅鱟是一種只存在於深海的生物,很有那種大家都看不見隨便長長的既視感,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廣翅鱟那裡有吧!
  • 鱟是「海底鴛鴦」
    海聞 日前,廣西北海邊防支隊西場邊防派出所查獲千隻來路不明「中華鱟」,發現地點是北海市西場官井碼頭。鱟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後,民警將這些鱟放歸大海。 鱟的外形很像螃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現存3個屬,其中的中華鱟(三刺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湛江,廣西北海,福建長樂、平潭等沿海海域。
  • 中華鱟與小海龜
    坐在錦鯉池邊看著遠處的中華鱟和小海龜的家不知不覺就走了過去卻發現一幕驚人的場面小海龜正在撕咬著中華鱟而中華鱟卻一動不動周圍瞬間靜了下來只有因小海龜的動作而起的小小漣漪慢慢地我聽到了小海龜啃咬的聲音它似乎要用自己的力量啃噬掉一切那麼地努力那麼地忘我
  • 200多公裡的放生路 被誤捕的中華鱟重歸大海
    胡響明所說放歸大海的生物是中華鱟(讀hòu),一隻生長在海洋中,長得像甲殼蟲般的生物。永康並不在海邊,怎麼會有這樣的生物呢?  原來,15日晚10時多,一名永康市民拿著一隻紙袋,交到永康市公安局江南派出所門衛處,這隻紙袋裡裝的正是中華鱟。  據介紹,這隻鱟是那名市民到海濱遊玩時帶回來的,稱是從海裡捕撈上來,準備帶回來嘗嘗鮮。
  • 中國鱟有歧義?專家建議統稱為「中華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頡曉勇建議,在國內文獻資料中「中華鱟」與「中國鱟」兩個名稱並行的背景下,建議統一使用「中華鱟」。     活動現場展示的中華鱟。  鱟被成為「活著的古生物」。30多年前,在中國東部和南部沿海灘涂上,隨處可以見到中華鱟。
  • 福州一阿婆吃鱟中毒身亡 攤主因食品罪獲刑7年
    閩南網 12月31日訊 因食用從市場上買回來的圓尾鱟(hòu),福州一家五口集體中毒,其中一名75歲的阿婆成為植物人,並最終因醫治無效後去世。福州鼓樓法院近日判決,銷售圓尾鱟的攤主林某某,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
  • 鱟是唯一的藍血生物嗎?
    說起藍血動物,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生物是鱟。鱟作為近年來生物科普及動物保護被人們熟知。鱟(音hòu),屬節肢動物門。俗稱三刺鱟、兩公婆、海怪,因其長相既像蝦又像蟹,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馬蹄蟹」,是一類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現僅存3屬4種。
  • 福建長樂增殖放流8萬多隻中國鱟
    &nbsp&nbsp&nbsp&nbsp本次共在梅花五顯鼻漁港碼頭外海域投放1-2釐米規格中國鱟魚苗8萬多尾,對快速補充我市水域生物群體,保持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十萬個為什麼|鱟的血液為什麼是藍色的
    我們見到的動物,血液大都是紅色的,而鱟的血液卻是藍色的。這是為什麼呢?哺乳動物呼吸時,把氧氣吸入肺裡,在肺泡內和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然後,氧氣由血液攜帶進入心臟,經過動脈流向全身,供新陳代謝使用。哺乳動物的血液攜帶氧,是由血液中的鐵作為「運載工具」的。鐵和氧結合後呈紅色,所以血液就呈紅色了。
  • 鱟的血液呈藍色,科學家在「鱟」的身上發現免疫價值而採血
    看到鱟,也許每個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它的血是藍色的?」,我們常見血液大都是紅色,這是因為我們的血液攜帶氧,是由血液中的鐵基血紅蛋白將氧運輸至全身,鐵和氧結合後呈紅色,所以血液就呈紅色了。而在鱟的身上,鐵換成了銅,在鱟的血液裡運輸氧氣的是血藍蛋白,血藍蛋白的主要形成化學元素是銅離子,在遇到氧氣時即變藍,所以鱟的血液呈現出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