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洲向記者介紹中國鱟的孵化、培育。
在6月6日的全國放魚節湛江放流活動上,湛江市放了14萬隻中國鱟苗入湛江金沙灣內海,那14萬隻1平方釐米大小的中國鱟苗,是之前湛江晚報報導的「海龜守護神」梁愛洲和他的技術團隊孵化、培育了兩年的。
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梁愛洲介紹,中國鱟已經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按照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來管理,也是廣東、廣西的省級保護動物。鱟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早在3億多年前的泥盤紀就出現,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那個時候原始魚類才剛剛出現,恐龍還不知道在哪裡。鱟由三部分組成:頭胸甲略呈馬蹄形(故名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兩側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長的尾劍。鱟第一對附肢呈螯狀,有四對足,分類學上稱為有螯動物。因含有銅離子,中華鱟的血液為藍色。
一隻鱟的長大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因為鱟的生長周期很長,要13年才能成年繁殖下一代。而且鱟必須在潔淨的沙灘上產卵,鱟受精卵又必須在帶泥質的沙灘中才能孵化。就算中國鱟找到了這些合適繁殖後代的地方,自然孵化率也是極低的。而中國鱟的成長曆程也要經歷非常多的意外,在鱟長大之前,它有許多的天敵,魚類、海龜、飛禽會將它當作美餐。而鱟是很難養殖的,主要是因為生長期太漫長。
十年耕耘鱟卵孵化率提高
在上個世紀90年代,鱟的資源在硇洲島還是比較好的,那個時候有一位來自臺灣的教授來硇洲島調查鱟的資源情況,臺灣人對鱟的重視、保護態度,大大提高了梁愛洲對鱟的保護意識。
後來,隨著沿海灘涂的開發,人們在港灣圍網養殖、挖沙,鱟產卵、孵化的場所受到嚴重的破壞,導致許多成年鱟無法上岸產卵,或者隨便產卵導致孵化率大大降低,近年來,鱟的資源被嚴重破壞。所以,他在2009年開始與當時海大的廖永巖老師合作研究鱟的孵化、培育。
一開始,鱟苗的孵化率非常低。梁愛洲研究發現,許多鱟卵是因為缺氧而導致死亡,為了提高受精率與孵化率,梁愛洲改造了養育的設施和環境,解決了鱟卵受精及受精卵孵化的缺氧問題,使鱟卵的受精率與孵化率大大提高,現在鱟卵孵化率達到八九成,比第1年的50%提高了30%-40%。
2010年,梁愛洲的鱟苗培育基地被國家農業部納入水生野生動物鱟的種苗供應單位,另一家供應單位在福建,全國第1批僅有這兩家。十年來,梁愛洲在國家支持下,每年孵化培育鱟苗,並且將一些培育兩年以上的鱟苗放流入大海,增殖水生野生保護動物鱟的資源,梁愛洲不僅按質按量完成國家的任務,還會多培育50%-60%的鱟苗一起無償放入大海。從去年開始,他參與北部灣大學修復北部灣鱟資源的項目,計劃在2018至2020三年內,放流220多萬鱟苗入大海。
倡議大家別再吃鱟
生長緩慢,繁殖場所也被人為大肆破壞,梁愛洲呼籲大家別再吃中國鱟這種「生物活化石」,不要過度開發沿海灘涂,給鱟等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留出一塊休養生息、繁殖後代的淨土。
對於湛江的酒樓食肆可以吃鱟的這種現象,梁愛洲表示非常的痛心,呼籲政府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不能讓人隨便買賣食用保護動物;對漁民加強宣傳,提高保護意識;特別要對一些利用鱟的藍色血液提取「鱟試劑」的生物公司加強監督管理,要學習美國等地嚴格要求,對鱟的血液抽取不能超過30%,並且要監管他們將抽血後的鱟及時放歸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