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過去,人們靠山吃山,打獵獲得的獵物時常出現在大家的餐桌上,那麼為什麼現在我們不能吃了呢?就算是現在,非法盜獵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其實很多人並不覺得動物需要保護,因為祖祖輩輩都是靠吃它們活下來的。
獐子和丹頂鶴,都是保護動物哦
保護動物其實在很多地方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我們保護的到底是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嗎?他們到底為什麼重要呢?
鱟,去年進保護動物名單啦,卻經常出現在餐桌上
生態位是個什麼東西
每一種動物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自己的生態位(niche)。生態位於他們就像是人多工作崗位,只不過他們不是組成了工廠,而是組成了生態環境(也就是大自然)。
動物可以擁有不同的生態位也可以擁有同樣的生態位。比如狼和羊,很明顯狼吃羊可以控制羊的數量,所以他們的生態位不同。但是山羊和綿羊都吃草,就擁有相似的生態位,他們可能和平共處,也可能擊敗另一方從而佔據整個生態位。
在並不遙遠的過去,因為人的能力有限,也因為城市化沒那麼嚴重,大家只會吃到一小部分野生動物。所以對大部分物種種群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雖然如此。。我們大吃貨帝國也造成了本土犀牛的滅絕(哭),以至於到了清朝只能照著歐洲人的畫來了解犀牛長相orz。而且在那時,少數滅絕的物種的生態位可由其他物種補上。
但近代,由於城市化嚴重,許多棲息地都被分割、縮小,造成了物種遷徙的困難。所以當他們被消滅時,可能沒有替補可以幫他們補上。同時有一部分物種的生態位是獨有的,所以可能完全沒有補的可能性。
一個例子:
渡渡鳥標本
所以說呢
有些物種有著重要的生態位,所以我們要保護他們,要知道牽一髮動全身啊,每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生態平衡。區別就是影響的大小而已。但也不是說有幾隻就叫保護了,要擁有健康的野外種群,不然怎麼會出現功能性滅絕這種東西呢。
白鰭豚,著名的功能性滅絕物種
那麼為什麼不能只保護重要的物種呢,因為很多物種的生態功能其實並不是很清楚;重不重要還需要研究,但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還是要先保護上,因為我們並不清楚他們滅絕的後果。
黃麂,也是重要的野生動物呢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什麼我們不是保護生態位呢?還是因為:不清楚他們的生態功能都是什麼!而保護生物多樣性可以保護更多的物種,也就提供了補位的可能。
所以說我們要保護絕大部分的動物,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維持生態平衡,也就是保護了我們自己。
關於你今天學到的生態位應用:
比如當你到魚缸發生了藻類爆缸的時候(生態不平衡),你可以往裡面加蝦米(添加生態位)來吃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