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新疆大頭魚再添新丁,9月26日,自治區在拜城縣克孜爾水庫開展增殖放流活動,6萬尾通過人工繁育的新疆大頭魚魚苗被集中放流。
新疆大頭魚學名「新疆扁吻魚」,俗稱「老虎魚」「虎魚」等,是我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起源於3億年前,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1988年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是新疆唯一一種國家一級保護魚類,與陸上大熊貓同屬一個級別,有「水中大熊貓」「魚類活化石」之稱。
在當天的增殖放流活動中,科研人員對放流的新疆扁吻魚進行了標誌和標識,拜城縣公證處對放流情況進行了現場公證。
「這次我們標記放流的扁吻魚的標記數量達到了80%以上,此次標記放流採取了三種標記方式,一種是螢光染色寖泡,還有一種是螢光色帶注射到鰓蓋上,最後一種是電子標籤放流方式,今年放流的量比去年要增加4~5萬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人銘說。
據介紹,這已經是新疆連續15年在克孜爾水庫庫區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放流的新疆扁吻魚數量多達128萬尾。
張人銘說:「今後我們主要目的就是恢復天然水域新疆扁吻魚的種群資源和數量,因為經過我們近20年的研究,發現整個塔裡木河流域裡面現在就克孜爾水庫存在少量的天然種群,博斯騰湖還有臺特瑪湖塔裡木河下遊基本上這個野生魚類找不到了,我們想通過我們持續的放流,逐步恢復河流的野生資源。」
為保護這一瀕臨絕跡的珍稀魚種,1999年開始,國家在阿克蘇地區設立了「新疆阿克蘇中國扁吻魚原種場」,開始對新疆扁吻魚進行資源調查和研究保護,重點對其進行收集、馴養、人工繁殖等。2015年,新疆克孜爾水庫管理局投資200多萬元,在庫區內建成了新疆扁吻魚的培育基地,目前,培育基地內有5到8公斤的野生青魚(種魚)10條,還有平均體重2公斤左右的後備青魚200多條,每年人工孵化扁吻魚魚苗10萬尾左右。
拜城縣農業農村局農機推廣站站長何新表示,新疆大頭魚在中國瀕危野生動物中屬一級保護動物,這次放流活動是我區推動漁業資源恢復和保護行動的重要舉措,對於拯救和保護國家一級野生魚種資源保護物種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聶新,自治區水產研究所所長張人銘,自治區水產發展中心養殖處處長杜頸松,拜城縣委常委杜翀,地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吐爾洪·麥麥提,地區農業農村局有關科室負責人,兄弟縣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執法人員以及克孜爾鄉部分村民參加此次放流活動。
副縣長、政法委副書記玉蘇甫·依明主持放流儀式。(瑪依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