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數萬尾「翹嘴魚」,鄭州釣友助力黃河生態保護

2021-01-13 釣魚七天樂

黃河對於缺水的鄭州來說,是一條輸送「血液」的河流。對於愛好垂釣的網友來說,黃河則是一條輸送「歡樂」的幸福河。

黃河的魚類資源保護,也一直是鄭州釣友們關心的大事。

但美中不足的是,黃河的魚類資源早已面臨枯竭,著名的鄭州黃河鯉魚,已是鳳毛麟角,北方銅魚也面臨絕跡,黃河下遊的「狗魚」早已不見了蹤影……這一切,對於關心黃河生態保護的人們來說,都是莫大的遺憾。

鄭州熱心釣友眾籌數千元魚苗款

黃河魚類資源枯竭,僅僅靠自然繁殖,恐怕是難以得到有效恢復。

為此,鄭州熱心釣友馬寧提出:何不搞一些增殖放流,來提升黃河魚類種群數量,增加基因交互的機會,這對母親河來說,很有意義。

這個想法不錯,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眾多熱心釣友的支持。

說幹就幹!

釣友們紛紛出謀劃策,積極組織眾籌。

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就有165位釣友積極響應,籌集了近8000元魚苗款。

選取魚苗——「翹嘴魚」成放流對象

魚苗款籌集到了,放流哪種魚合適呢?翹嘴魚、鱖魚還是鱸魚?

為了避免無序放生,提倡科學放流,同時考慮到黃河的自然環境,大家一致認為還是放流本土魚種最為合適。

最終,經過釣友們甄選,決定選取「翹嘴魚」作為放流對象。對象魚選好了,接下來就是尋找魚苗資源。

為此,熱心釣友馬寧不辭辛勞,聯繫了多個漁場老闆,諮詢魚苗放流事宜。經過層層篩選,選取了一家信譽較好的漁場。

為了保證魚苗成活率,馬寧一再叮囑漁場老闆仔細挑選,並選擇快一些的物流渠道,確保魚苗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

數萬尾翹嘴魚,增殖放流黃河灘

2021年1月5日一大早,釣友們購買的兩萬多尾魚苗已經到貨了!

要保證成活率,必須儘快放流。為此,不少熱心釣友顧不上吃早飯,一大早就過去幫忙。

一共20多箱魚苗,單單就是從車上搬下來,也是一個體力活。況且黃河灘路況較差,車輛無法直接通行,需要釣友們一箱箱搬著走到河邊。

最終,在眾多釣友的見證下,20多箱魚苗被搬運至黃河邊某處水流相對較緩的區域。釣友們小心翼翼地解開氧氣袋,將一條條活蹦亂跳的「翹嘴魚」放流到黃河中。

過上兩三年,這些魚苗就會慢慢長大、繁殖。

雖然兩萬多尾魚苗對偌大的黃河來說,不值得一提,但這對增加黃河魚類資源的多樣性,有著很大的意義。

釣友們講,類似的放流活動,將每年組織幾次。通過年年放魚,堅持不懈的話,黃河的魚類總會一年比一年多!

在此,筆者也為這群可愛的釣友點讚。

同時筆者也呼籲愛好放生的一族,儘量選取本土魚苗放生,一是可以避免無序放生帶來的生態破壞,二是避免給「電魚人」、「網魚人」有可乘之機。

希望這樣的放生活動,能夠更多一點,也希望母親河的魚類,也能夠再多一點!

相關焦點

  • 釣友買下兩萬條翹嘴苗放生,竟然說翹嘴都是狼,完全正能量別質疑
    河南省鄭州市有一群釣友,在群裡面發動釣友們一起眾籌善款,一下籌集資金8000元(具體金額不一定準確,估計只多不少)。魚苗款籌集到了,放流哪種魚合適呢?翹嘴魚、鱖魚還是鱸魚?為了避免無序放生,提倡科學放流,同時考慮到黃河的自然環境,大家一致認為還是放流本土魚種最為合適。最終,經過釣友們甄選,決定選取「翹嘴魚」作為放流對象。對象魚選好了,接下來就是尋找魚苗資源。
  • 蔣坊鄉保護河流生態環境 人工增殖放流魚苗400萬尾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7月4日訊(通訊員 封明海)7月3日,在城步苗族自治縣蔣坊鄉大同村河段,蔣坊鄉政府組織柳林、杉坊、鋪頭、大和等村開展第二次人工增殖放流魚苗活動,當天放流了鯽魚、鯉魚、草魚、禾花鯉等品種200萬尾,通過放魚養水,涵養漁業資源,淨化河流環境,
  • 保護海洋生態共建碧海藍天 煙臺增殖放流20萬尾苗種
    熱愛增殖放流活動的家庭及煙臺大學的志願者共600餘人參加活動,放流大瀧六線魚、黑鯛、黑鮶、許氏平鮋4個物種的苗種,共20萬尾。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楊明介紹,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對恢復海洋漁業資源和保護海洋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放流資金2億多元,增殖放流魚、蝦、蟹等18類水產苗種60多億單位,為漁民增收15億多元,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 2020年新疆增殖放流瀕危保護魚類近150萬尾
    2020年新疆增殖放流扁吻魚等瀕危保護魚類近150萬尾,不僅養護了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還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記者了解到,新疆增殖放流的瀕危保護魚類品種,涉及扁吻魚、北極茴魚、塔裡木裂腹魚3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新疆裸重唇魚、斑重唇魚、寬口裂腹魚等7種自治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其中扁吻魚增殖放流近15萬尾。
  • 新疆今年人工增殖放流2256萬尾魚苗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今年,全疆各地相繼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84次,共計投放2256萬餘尾魚苗,對改善新疆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根據日前發布的《自治區農業農村廳2020年漁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項目實施方案》,今年在全疆範圍內人工增殖放流魚苗2256.9萬尾,其中,經濟物種2125.5萬尾,瀕危物種131.4萬尾。該項目涉及全疆12個地(州)市及自治區水產發展中心、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等單位。
  • 新疆增殖放流大頭魚魚苗6萬尾
    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新疆大頭魚再添新丁,9月26日,自治區在拜城縣克孜爾水庫開展增殖放流活動,6萬尾通過人工繁育的新疆大頭魚魚苗被集中放流。1988年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是新疆唯一一種國家一級保護魚類,與陸上大熊貓同屬一個級別,有「水中大熊貓」「魚類活化石」之稱。在當天的增殖放流活動中,科研人員對放流的新疆扁吻魚進行了標誌和標識,拜城縣公證處對放流情況進行了現場公證。
  • 新疆又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江斌偉報導)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11月30日,參與此次人工增殖放流的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牛建功介紹,此次放流的扁吻魚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標記,便於識別,可以確保增殖放流取得成效。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中新網廈門6月6日電 (黃詠綢)6月6日,時值「全國放魚日」,21萬尾黃鰭鯛、黑鯛、中華鱟種苗及4隻經救助已經康復的綠海龜在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公園被放流入水。活動現場,志願者正在傳遞魚苗。 李思源 攝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2015年,為提高廈金人民愛護海洋、保護資源的意識,改善廈金海域生態環境,廈門和金門兩地共同發起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今年是此項活動舉辦的第六年。
  • 增殖放流護生態 700萬尾魚苗放入長江
    11月27日,重慶市林業局消息,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江津區林業局籤訂《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將攜手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的保護修復,積極打造環資審判與法制教育、懲治破壞與注重修復相結合的司法模式。
  •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護漁業資源,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標。11月7日,運城市農業農村局舉行運城市2020年度黃河臨猗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當天。在臨猗縣公證處的監督下,當天共放流黃河鱉(背甲長≥10釐米)的苗種1.087萬隻。
  • 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
    11月17日,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縣石西鄉兩河口,在黃河幹流柳林縣段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赤眼鱒苗種5萬尾,背甲長大於10釐米/只黃河鱉2000隻,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黃河鯉苗種10萬尾。
  • 貴州舉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近55萬尾魚苗放歸水中
    原標題:貴州舉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近55萬尾魚苗放歸水中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車璐)金秋九月繁似錦,花溪十裡客如雲。9月11日,「增殖資源保護生態」2015年貴州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花溪十裡河灘舉行,現場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54.5萬尾魚類育苗放歸水中。嘉賓將魚苗放歸花溪河中現場,自願者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發放包含增殖流放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手冊。
  • 紅尾魚經常被認為翹嘴,習性和翹嘴截然不同,紅尾魚其實不難釣
    紅尾魚外形和翹嘴相似,魚嘴也是向上翹,只是向上翹的角度不如翹嘴那麼大,紅尾魚鰭下葉是鮮紅色的,認真看起來比翹嘴好看許多。翹嘴最大可達二十多斤,這是紅尾魚遠遠不能達到的,常見的紅尾魚個體也就2,3斤,但是紅尾魚雖然個體不大,但是力氣卻不小,溜魚手感好於翹嘴。
  • 我縣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共投放95萬尾魚苗
    為改善我縣水域生態環境,豐富水域資源種群數量,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11月30日,縣畜牧服務中心、縣農業局、縣水務局等多部門聯合在貓營河、水塘河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95萬尾魚苗。縣畜牧服務中心水產站站長 楊遠勝我們此次放流活動主要放在貓營河和水塘河,放流的品種有鯉魚,草魚和花白鰱。投放的數量總計是95萬尾,通過放流活動主要起到什麼作用呢?一是增加我們水域資源的種群數量,提高我們廣大老百姓對保護水域資源和環境的意識。
  • 福建在全省範圍內舉辦 「6·6八閩放魚日」 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19個,將投放大黃魚、真鯛、黑鯛、中華鱉、鰱、鱅、扁圓吻鯝等物種累計1732萬尾,其中淡水物種269.3萬尾、海水物種1462.7萬尾。其中,福州主會場放流鰱、鱅40萬尾,省人大黃琪玉副主任、省政府李德金副省長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親自到場參加放流活動;廈門下潭尾溼地公園分會場將放流救助救護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珍貴瀕危物種-海龜4隻,將漁業資源養護與溼地保護結合,「保護紅樹林&nbsp保護海洋生態」;莆田分會場在湄洲島蓮池沙灘,將養護漁業資源與宣傳媽祖文化充分融合。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裸腹鱘|塔裡木河流域|增殖放流|...
    扁吻魚也叫「大頭魚」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目前主要生活區域為博斯騰湖、克孜爾水庫今年6月13日,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這已是博斯騰湖連續第11年放流扁吻魚克孜爾水庫已連續15年放流扁吻魚
  • 90萬尾優質魚苗放流陽宗海
    掌上春城訊6月5日上午,在陽宗海南岸煙雨村,90萬尾優質青魚、鰱鱅魚苗遊入陽宗海。自2012年以來,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連續多年組織實施了陽宗海漁業增殖放流活動,至今已累計增殖放流優質魚苗740萬尾,使得陽宗海漁業種群結構、漁業資源量得到有效恢復,水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增殖放流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不斷顯現。2016年至今,陽宗海水質穩定保持Ⅲ類。
  • 1760萬尾魚蝦苗在文昌清瀾半島海域放流
    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海南移動供圖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卵形鯧鰺90萬尾、紅笛鯛120萬尾、日本對蝦1550萬尾。
  • 30尾中華鱘5.2萬尾胭脂魚放流-長江口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修復
    記者 謝克偉晨報訊 昨天下午,隨著「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增殖放流)項目」放流活動啟動,30尾中華鱘和5.2萬尾胭脂魚被放流長江口。活動承辦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專家稱,中華鱘和胭脂魚放流後,長江中華鱘和胭脂魚的自然種群數量將增加,長江口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修復。據專家介紹,中華鱘和胭脂魚都是國家保護動物,其中中華鱘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與恐龍同時期生活的生物,素有「水中大熊貓」之譽,同時,長江口是中華鱘洄遊必經之道,對其繁育有重要影響。
  • 保護川陝哲羅鮭等魚類資源 四川雅安舉行增殖放流
    「長期以來,我省高度重視長江生態資源和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採取了強化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加大宣傳力度、規範經營利用、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運輸、經營、馴養水生野生動物的行為,加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等措施,有效地保護了我省珍稀水生野生動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