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

2020-12-03 華網柳林論壇

11月17日,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縣石西鄉兩河口,在黃河幹流柳林縣段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赤眼鱒苗種5萬尾,背甲長大於10釐米/只黃河鱉2000隻,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黃河鯉苗種10萬尾。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使魚苗在放流過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將廂式貨車內的魚苗通過塑料帶傳送至水中。水花翻騰,魚兒躍動,一尾尾魚苗在兩河口安了「新家」,頓時讓巍巍呂梁山、滔滔黃河水煥發了新的生機,一條條小魚苗,正在支撐起黃河流域的大環保。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資源保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柳林縣農業農村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廣大市民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的環保意識,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推進黃河流域生態資源保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柳林融媒

編輯:薛衛

相關焦點

  • 零陵區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陳小平)6月6日上午,零陵區在瀟水河香零山浮橋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副區長、瀟水河區級河長彭定國,區河長辦、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瀟水溼地公園管理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民間河長行動中心、環保志願者及部分漁民代表等70餘人參與增殖放流活動。
  • 雄安新區開展2020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中國雄安官網11月19日電(通訊員曹坤)近日,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組織在白洋澱前後塘、泛漁澱、府河河道、大口子碼頭等水域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活動向白洋澱核心區域投放鰱鱅、草魚、蝦蟹等水生生物苗種超過6500萬單位,將對白洋澱水生生物資源修復及水質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 增殖水生生物資源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為貫徹落實水生生物養護工作的開展,水產技術推廣站於2020年10月10日、10月12日分別在敦化市富爾河上遊(大蒲柴鎮)、敦化市香水水庫(一級水源地)開展了以「增殖水生生物資源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此次活動投放鰱魚、草魚共計35萬尾。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常態化,年年有魚不是夢
    如何在索取與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保護好水生生物資源?近幾年,我省下大力氣推進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已取得成效。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主任蔡鋒認為,只有科學推進增殖放流活動有序化、常態化,才能真正實現「福建江河湖海、年年有魚」的目標。
  • 貴州舉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近55萬尾魚苗放歸水中
    原標題:貴州舉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近55萬尾魚苗放歸水中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車璐)金秋九月繁似錦,花溪十裡客如雲。9月11日,「增殖資源保護生態」2015年貴州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花溪十裡河灘舉行,現場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54.5萬尾魚類育苗放歸水中。嘉賓將魚苗放歸花溪河中現場,自願者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發放包含增殖流放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手冊。
  • 福建在全省範圍內舉辦 「6·6八閩放魚日」 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福建在全省範圍內舉辦 「6·6八閩放魚日」 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2020-06-09 10:00:00此次放流活動以「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養護水生生物資源&nbsp促進漁業綠色發展」、「江河湖海&nbsp年年有魚」為主題,全省布設分會場
  • 增殖水生生物,促進綠色發展-記馬嶺項目部開展魚苗增殖放流活動
    日前,馬嶺項目部在庫區進行了魚苗增殖放流活動。活動以「增殖水生生物,促進綠色發展」為主題,放流魚苗對象為鱸鯉、白甲魚、雲南光唇魚和光倒刺䰾,每種0.5萬尾,合計2萬尾。魚苗增殖放流,可利用魚類的慮食作用,消滅水體中的浮遊生物和其他腐質物,降低水中汙染物含量,改善水庫水質,使水質更加清潔,促進水生態保護,維護河流生態平衡。馬嶺水利樞紐工程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興義市境內馬別河中遊,壩址距興義市約16km,距貴陽市約302km。
  • 保護川陝哲羅鮭等魚類資源 四川雅安舉行增殖放流
    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雅安蘆山縣大川河舉行。 四川地處長江上遊,生物多樣性豐富,是綠色資源大省,也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省內有魚類230餘種,其中長江上遊特魚類80餘種,主要經濟魚類100餘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0種,四川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45種,是全國珍稀水生野生動物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長江重要的魚類種質資源基因庫。
  • 蔣坊鄉保護河流生態環境 人工增殖放流魚苗400萬尾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7月4日訊(通訊員 封明海)7月3日,在城步苗族自治縣蔣坊鄉大同村河段,蔣坊鄉政府組織柳林、杉坊、鋪頭、大和等村開展第二次人工增殖放流魚苗活動,當天放流了鯽魚、鯉魚、草魚、禾花鯉等品種200萬尾,通過放魚養水,涵養漁業資源,淨化河流環境,
  •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2020-12-01 10:2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逐步衰退。保護長江水生生物,特別是珍稀瀕危物種刻不容緩、迫在眉睫。農業農村部會同沿江各省市全力以赴打響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發布實施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計劃,持續組織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每年在長江流域放流各種魚類超過50億尾,有效促進了長江水域生態功能修復。明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施歷史性的「十年禁漁」。
  • 遼寧省海科院救助斑海豹在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中放歸...
    遼寧省海科院救助斑海豹在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中放歸大海2018-06-30 13: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遼寧省海科院        瀏覽量: 124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5月25日上午,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舉辦,此次活動中,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共組織放生了近年來遼寧省各地救助的斑海豹
  • 新疆又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江斌偉報導)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11月30日,參與此次人工增殖放流的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牛建功介紹,此次放流的扁吻魚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標記,便於識別,可以確保增殖放流取得成效。
  • 新疆今年人工增殖放流2256萬尾魚苗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今年,全疆各地相繼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84次,共計投放2256萬餘尾魚苗,對改善新疆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根據日前發布的《自治區農業農村廳2020年漁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項目實施方案》,今年在全疆範圍內人工增殖放流魚苗2256.9萬尾,其中,經濟物種2125.5萬尾,瀕危物種131.4萬尾。該項目涉及全疆12個地(州)市及自治區水產發展中心、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等單位。
  • 福建長樂增殖放流8萬多隻中國鱟
    &nbsp&nbsp&nbsp&nbsp6月6日,2015年全國增殖放流活動暨臺灣海峽增殖放流活動長樂分會場活動在長樂梅花五顯鼻漁港舉行。長樂市政府陳航星副市長、朱梅端副調研員及長樂市海洋與漁業局、梅花鎮政府等志願者共同參與本次長樂分會場活動。&nbsp&nbsp&nbsp&nbsp本次共在梅花五顯鼻漁港碼頭外海域投放1-2釐米規格中國鱟魚苗8萬多尾,對快速補充我市水域生物群體,保持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2020年新疆增殖放流瀕危保護魚類近150萬尾
    2020年新疆增殖放流扁吻魚等瀕危保護魚類近150萬尾,不僅養護了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還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記者了解到,新疆增殖放流的瀕危保護魚類品種,涉及扁吻魚、北極茴魚、塔裡木裂腹魚3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新疆裸重唇魚、斑重唇魚、寬口裂腹魚等7種自治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其中扁吻魚增殖放流近15萬尾。
  • 廣東省鰻鱺人工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是國內公認的一種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從1983年起,順德增殖放流堅持了37年。與常規放流活動不同,本次放流主角全為鰻魚。廣東省鰻魚業協會會長周兆恩介紹,鰻魚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魚類之一,它在深海中產卵繁殖,在淡水環境中成長,屬純天然野生資源,鰻苗至今仍無法人工繁育,只能依靠人工捕撈,隨著捕撈強度的增加、環境的變化,資源狀況不容樂觀,「正因如此,此次鰻魚增殖放流活動意義重大。
  • 廈門:我市進行增殖放流活動 13萬文昌魚回歸大海
    廈門:我市進行增殖放流活動 13萬文昌魚回歸大海2009-12-12 11:5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廈門日報        瀏覽量: 3946 次 我要評論 本報記者&nbsp姚凡&nbsp攝&nbsp&nbsp&nbsp(記者&nbsp王元暉)一艘載著13萬8400餘尾文昌魚的輪船,昨天上午9點30分從公務碼頭出發,向黃厝海域挺進——在那裡,人們將把這群珍稀海洋生物送回故鄉。當天舉行的增殖放流活動,是我市歷史上第三次送文昌魚回歸大海。
  • 莒縣實施2020年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
    2020-12-24 14:18:50 來源: 莒世聞名 舉報
  • 答記者問丨目前山東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
    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增殖放流,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生態環保行動公益事業。目前,我省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等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增殖放流工作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增殖站定點供苗制度、標準化增殖放流等成功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一是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
  • 保護海洋生態共建碧海藍天 煙臺增殖放流20萬尾苗種
    熱愛增殖放流活動的家庭及煙臺大學的志願者共600餘人參加活動,放流大瀧六線魚、黑鯛、黑鮶、許氏平鮋4個物種的苗種,共20萬尾。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楊明介紹,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對恢復海洋漁業資源和保護海洋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放流資金2億多元,增殖放流魚、蝦、蟹等18類水產苗種60多億單位,為漁民增收15億多元,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