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我市進行增殖放流活動 13萬文昌魚回歸大海

2021-01-08 水產養殖網
廈門:我市進行增殖放流活動 13萬文昌魚回歸大海2009-12-12 11:5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廈門日報        瀏覽量: 3946 次 我要評論

昨日放流文昌魚苗現場。本報記者&nbsp姚凡&nbsp攝



&nbsp&nbsp&nbsp(記者&nbsp王元暉)一艘載著13萬8400餘尾文昌魚的輪船,昨天上午9點30分從公務碼頭出發,向黃厝海域挺進——在那裡,人們將把這群珍稀海洋生物送回故鄉。當天舉行的增殖放流活動,是我市歷史上第三次送文昌魚回歸大海。


&nbsp&nbsp&nbsp文昌魚回歸黃厝海域


&nbsp&nbsp&nbsp&nbsp經過大約一個小時的海上跋涉,輪船終於到達預定海域。海洋專家介紹,放流地黃厝海域不僅擁有文昌魚棲息的天然條件,同時也是這種海洋生物最早的故鄉。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盧小寧說,這些魚現在基本上只有一釐米長,長成後,體長最多可達到7釐米。據介紹,今年我市通過親體共繁育了18萬尾左右文昌魚苗。


&nbsp&nbsp非法採砂破壞魚資源

&nbsp&nbsp&nbsp&nbsp作為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廈門文昌魚被認為是脊椎動物的祖先,享有「5億年前的活化石」的美稱。據介紹,在上世紀70年代,它們還曾是餐桌上的美味,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對文昌魚產生致命打擊的是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非法採砂活動。市海洋珍稀物種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炳煜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文昌魚活躍的區域主要在黃厝海域和小嶝海域,而由於海底地質發生變化,原先文昌魚眾多的「南線至18線」海域,這兩年已經沒有發現文昌魚了。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當前,我市正在對廈門海域的文昌魚種群進行一次大規模調查。雖然文昌魚放流的存活率一般只有10%左右,但對海洋物種資源恢復的意義卻十分重大。


&nbsp&nbsp&nbsp&nbsp兩招保護文昌魚

&nbsp&nbsp&nbsp&nbsp一個是人工繁育,一個是增殖放流。據介紹,這是為了繼續保護和發展文昌魚資源,我市有關部門手心裡的兩張好牌。據介紹,我市一年能繁育文昌魚近30萬尾,「這種技術在國內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是超前的。」從2005年我市在世界上率先嘗試放流文昌魚開始,已經有數以萬計的文昌魚存活下來,並進行繁衍。明年廈門海域將全面禁止採砂,這為文昌魚棲息地的保護提供了又一個有力保障。海洋專家昨天樂觀地表示,幾年之後,文昌魚再度成為廈門海域的一道常見風景,已經不是夢想。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宣傳增殖放流呵護蔚藍海洋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收穫滿滿
    市海洋局供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白斯婕 洪寶珍) 11月22日上午,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繪畫比賽頒獎儀式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為期半年的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李思源 攝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2015年,為提高廈金人民愛護海洋、保護資源的意識,改善廈金海域生態環境,廈門和金門兩地共同發起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今年是此項活動舉辦的第六年。
  • 零陵區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陳小平)6月6日上午,零陵區在瀟水河香零山浮橋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副區長、瀟水河區級河長彭定國,區河長辦、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瀟水溼地公園管理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民間河長行動中心、環保志願者及部分漁民代表等70餘人參與增殖放流活動。
  • 厚植海洋文化播種蔚藍夢想 廈門海洋意識教育活動風生水起
    增殖放流活動特聘專家講解驗收、計數工作。(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學生和志願者有序進行放流活動。……  過去一年多來,廈門海洋文化產業與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研學聯盟推出的一條條別具特色的海洋研學路線成了我市中小學生探索海洋世界的平臺。
  • 福建長樂增殖放流8萬多隻中國鱟
    &nbsp&nbsp&nbsp&nbsp6月6日,2015年全國增殖放流活動暨臺灣海峽增殖放流活動長樂分會場活動在長樂梅花五顯鼻漁港舉行。長樂市政府陳航星副市長、朱梅端副調研員及長樂市海洋與漁業局、梅花鎮政府等志願者共同參與本次長樂分會場活動。&nbsp&nbsp&nbsp&nbsp本次共在梅花五顯鼻漁港碼頭外海域投放1-2釐米規格中國鱟魚苗8萬多尾,對快速補充我市水域生物群體,保持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遼寧省海科院救助斑海豹在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中放歸...
    遼寧省海科院救助斑海豹在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中放歸大海2018-06-30 13: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遼寧省海科院        瀏覽量: 124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5月25日上午,2018遼東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舉辦,此次活動中,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共組織放生了近年來遼寧省各地救助的斑海豹
  • 全國「放魚日」近500萬尾大黃魚魚苗放流東海
    今天是全國「放魚日」,我市在象山港野龍山和南韭山自然保護區兩處海域實施大規模增殖放流行動,近500萬尾岱衢族大黃魚魚苗回歸東海「老家」,助力漁場資源恢復。(放魚現場)此次放流的魚苗是今年春季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繁育的。
  • 廈門開展「全國放魚日」「全國海洋宣傳日」系列科普活動
    6月6日上午,在美麗的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生態公園,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牽頭聯合自然資源部東海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海洋預報臺、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庭、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開展了一次盛大的廣場活動,開啟了2020年廈門海洋科普系列宣傳暨「6·6全國放魚日」「6·8全國海洋宣傳日」廈門活動。
  • 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
    11月17日,呂梁市2020年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走進柳林縣石西鄉兩河口,在黃河幹流柳林縣段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赤眼鱒苗種5萬尾,背甲長大於10釐米/只黃河鱉2000隻,放流規格大於13釐米/尾黃河鯉苗種10萬尾。
  • 雄安新區開展2020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中國雄安官網11月19日電(通訊員曹坤)近日,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組織在白洋澱前後塘、泛漁澱、府河河道、大口子碼頭等水域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活動向白洋澱核心區域投放鰱鱅、草魚、蝦蟹等水生生物苗種超過6500萬單位,將對白洋澱水生生物資源修復及水質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常態化,年年有魚不是夢
    近幾年,我省下大力氣推進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已取得成效。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主任蔡鋒認為,只有科學推進增殖放流活動有序化、常態化,才能真正實現「福建江河湖海、年年有魚」的目標。近幾年,常常可以在我省的媒體上看到或聽到關於增殖放流的報導。
  • 北京市農業局開展瀕危魚种放流活動 瓦氏雅羅魚回歸故鄉河
    10月16日一早,北京市農業局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在延慶玉渡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古城河畔開展瀕危魚种放流活動,共放流北京市二級保護魚類瓦氏雅羅魚3萬餘尾,這是我市首次在永定河水系的源頭開展該瀕危物種的恢復工作,通過在水系源頭放流,加快水域生態功能不斷修復。
  • 增殖水生生物,促進綠色發展-記馬嶺項目部開展魚苗增殖放流活動
    日前,馬嶺項目部在庫區進行了魚苗增殖放流活動。活動以「增殖水生生物,促進綠色發展」為主題,放流魚苗對象為鱸鯉、白甲魚、雲南光唇魚和光倒刺䰾,每種0.5萬尾,合計2萬尾。魚苗增殖放流,可利用魚類的慮食作用,消滅水體中的浮遊生物和其他腐質物,降低水中汙染物含量,改善水庫水質,使水質更加清潔,促進水生態保護,維護河流生態平衡。馬嶺水利樞紐工程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興義市境內馬別河中遊,壩址距興義市約16km,距貴陽市約302km。
  •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2020-12-01 10:2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11月28日,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北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農業農村部會同沿江各省市全力以赴打響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發布實施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計劃,持續組織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每年在長江流域放流各種魚類超過50億尾,有效促進了長江水域生態功能修復。明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施歷史性的「十年禁漁」。
  • 福建在全省範圍內舉辦 「6·6八閩放魚日」 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955 次 我要評論 6月6日,福建省按照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在全省範圍內舉辦大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福州主會場活動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
  • 97.5萬隻中華絨螯蟹增殖放流白洋澱
    本報訊(記者原付川 通訊員趙會英)4月3日,安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洋澱水域開展中華絨螯蟹人工放流活動,將5250公斤、97.5萬隻中華絨螯蟹撒入白洋澱。 此次增殖放流地點選擇在白洋澱前塘、後塘、泛魚澱、鰣鯸澱、撈王澱、燒車澱等水域。
  • 四川首次放流川陝哲羅鮭!十萬餘尾珍稀魚類在我市「安家」
    10月27日,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雅安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拐子沱庫區舉行。據了解,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共放生了60尾川陝哲羅鮭和10萬尾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等,其中放生的川陝哲羅鮭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據了解,川陝哲羅鮭,屬於長江上遊特有的大型鮭科魚類,並且也是青藏高原地區唯一的大型土著鮭科魚類,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態和經濟價值。歷史上,岷江上遊和大渡河水系是川陝哲羅鮭主要集中分布區。
  • 「鰻鱺保護國家行動計劃——2019鰻鱺親體增殖放流活動」在上海成功舉辦
    2019年12月4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辦,我所承辦的「鰻鱺保護國家行動計劃——2019鰻鱺親體增殖放流活動
  • 貴州舉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近55萬尾魚苗放歸水中
    原標題:貴州舉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近55萬尾魚苗放歸水中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車璐)金秋九月繁似錦,花溪十裡客如雲。9月11日,「增殖資源保護生態」2015年貴州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花溪十裡河灘舉行,現場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54.5萬尾魚類育苗放歸水中。嘉賓將魚苗放歸花溪河中現場,自願者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發放包含增殖流放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手冊。
  • 新疆又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江斌偉報導)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11月30日,參與此次人工增殖放流的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牛建功介紹,此次放流的扁吻魚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標記,便於識別,可以確保增殖放流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