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採取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2021-01-07 中國網

中國網海洋訊 據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辦公室消息,2月13日,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賜貴一行到大連開展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調研,召開了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高度重視,15日,廳長何煥秋召開廳長辦公會議,組織專題學習劉賜貴局長講話精神,研究落實海洋生態環境監管保護措施,部署當前具體的推進措施和辦法。

一、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監測監控質量

一是紮實推進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完善監測方案,重在基礎性常規監測,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範布設站位,適當加密,近岸趨勢性監測站位由45個增加到86個,實現管轄海域全覆蓋,準確反映海洋環境真實狀況。對入海排汙口臨近海域監測要增加頻次,擴大覆蓋面。研究實施河流入海口海洋環境實時在線自動監測。

二是建立健全海洋環境監測體系。重點加強基層海洋環境監測機構建設,在現有省總站、6個地級市中心站、6個縣級站基礎上,採取積極扶持、分步推進的原則,年內推進2-3家縣級站建設,利用2-3年時間形成以省站為主體、市站為基礎、縣站為補充的完整海洋環境監測體系。推進機制體制創新,逐步實現獨立的海洋環境監測機構設置,建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暫時不能獨立的要將海洋環境監測作為主體業務。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市級站要保證有2名以上高級職稱技術人員,縣級站要保證有1名以上高級職稱技術人員。已建成站要全部通過國家計量認證,保證監測質量,實現具備開展常規項目海洋環境監測能力。

三是大力提升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增加設備設施投入,配備先進儀器設備,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更新改造實驗室,滿足新形勢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需要,全省投資9000萬元用於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省站要滿足複雜監測任務需要,配備氣象色譜儀、穩定同位素分析儀、全自動固相萃取儀等,完成放射性監測實驗室建設;市站要滿足常規監測任務需要,配備紫外可見分光計、原子吸收儀、原子螢光儀等;縣站要滿足出海採樣需要,配備水質在線監測儀等。要保證海洋環境監測業務正常經費支出,努力將海洋環境監測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省廳每年安排部分資金補助市、縣兩級海洋環境監測工作。

二、實施績效考評,強化監測結果應用

一是進行監測質量評價。在監測的基礎上,開展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狀況評價工作,注重對監測結果的總結、歸納、分析和提煉。除每年編制發布《遼寧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外,省總站每月向省廳報送海洋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二是適時通報監測結果。注重提高監測結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實用性,採取適當方式,將監測結果反饋至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通報,並實施黃牌警告制度,促進整改,提高監測結果的應用強度。

三是實施績效考評工作。推進和深化海洋環境保護績效考評工作,繼續將陸源入海排汙口達標排放情況列入省政府對沿海市政府績效考評指標,一票否決。

三、完善海洋生態功能規劃,推動渤海生態環境改善

一是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新一輪《遼寧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業經國務院批准,要認真組織實施。堅持在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合理配置海域資源,優化海洋開發空間布局,實現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是貫徹實施《遼寧海洋帶保護和利用規劃》。該規劃已經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討論通過,並於2013年9月19日公布實施。要認真組織實施,鞏固遼河等流域治理成果,著力打造空間布局有序、建設分工合理、舒適和諧人居的岸線保護利用新格局,促進海岸帶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三是啟動修編《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該規劃於2006年10月16日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規劃期至2015年。根據國家海洋環境保護政策總體要求,結合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建設狀況,及時修編全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滿足新形勢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

四、以生態系統為基礎,實施海洋管理綜合管控

一是實施更加嚴格的圍填海管理政策。圍填海管理要從服務保障為主向嚴格管控和服務保障轉變,要像管理土地一樣嚴格管理海域。嚴格圍填海計劃指標管理,按照從嚴從緊、保護生態、節約集約、海陸統籌的原則,嚴格控制填海規模,堅決制止圍而不填、填而不用的用海行為。遼東灣沿岸慎用、少用海域資源,單體項目用海面積原則上不超過10公頃。從嚴控制非公益性項目佔用自然岸線資源。

二是發揮市場在海域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圍填海項目取得用海預審意見後1年內不啟動報批手續,圍填海計劃指標自動失效。對擱置項目超過50%的地區,暫停受理新項目用海申請。

三是強化海洋環境監管。嚴格執行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嚴防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汙染、高危險項目轉嫁海洋,提高海洋工程環境準入門檻。

四是建立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根據各地區、各部門意見,儘快修改完善《遼寧省(渤海海域)海洋生態紅線劃定報告》,爭取2月底前報省政府審批實施,確保我省渤海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0%,海洋生態紅線區面積佔我省管轄渤海海域面積的比例不低於40%。制定分區分類管控措施,對生態脆弱和敏感區域、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施海洋工程區域限批。開展重點海域汙染物總量控制研究,逐步實施總量控制。

五、鞏固碧水工程治理成果,全面控制陸源汙染

近年來,我省實施碧水工程,下大氣力對遼河、大遼河、大小凌河等進行流域治理,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是要加強對遼河管理局、凌河管理局和江河管理局的溝通協調,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二是建議繼續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控汙經費支出。三是多措並舉管控,繼續實施退耕還河、生態封育、溼地建設、自然恢復等控制性工程,逐步形成控制陸源汙染的長效機制。四是全面推進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提高使用效率,確保達標排放。

六、堅持生態文明理念,開展生態修復和建設

一是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破壞、誰賠償,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實施汙染損害海洋環境、改變海洋自然屬性用海等海洋生態補償賠償制度。

二是加強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構建海岸帶和近海生態屏障,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高質量地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工程。繼續推進大連東海公園、錦州大筆架山、錦州白沙灣、營口白沙灣等生態修復工程,確保修復效果,增強海洋生態產品生產供給能力。

三是啟動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生態修復工作。加大推進力度,著力解決生態突出問題,爭取2月底前完成項目申報。出臺配套制度,提出管理措施,管好用好資金,加強質量監管,確保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是開展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活動。根據國家總體安排,選擇1-2個有代表性地區,開展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申報與建設工作。進一步推進海洋保護區建設,力爭再選劃建設2-3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形成類型多樣、功能完善、管護有力的海洋保護區網絡。

七、大力推行健康養殖,恢復海洋漁業資源

一是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下大力氣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加快漁業產業轉型升級。開展增殖放流跟蹤監測和效果評估,科學評價海洋牧場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增殖放流工作科學、規範、有序進行。擴大增殖放流品種和規模,海水增殖放流規模達到50億單位。加強人工魚礁建設,新增人工魚礁示範區3 處,逐步恢漁業資源。

二是著力強化漁業資源保護。漁業資源總體呈現低齡化、小型化趨勢。嚴格執行國家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努力恢復漁業資源。重點保護海蜇、對蝦、鮁魚、小黃魚、梭子蟹等資源品種,嚴厲打擊破壞漁業資源和汙染漁業水域環境的違法行為。進一步強化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加強漁船、漁具管理,嚴歷整治「三無」漁船,堅決打擊、取締「絕戶網」等違禁漁具,實施更加嚴格的網目尺寸管理。

相關焦點

  •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的決定
    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四條:「沿海市、縣環境保護部門、海洋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對海岸工程、海洋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執行經批准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海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發現項目在建設、運行過程中有不符合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情形的,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責成建設單位進行環境影響後評價,並採取補救措施。「海岸工程、海洋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當開展項目所在區域海洋環境跟蹤監測。
  • 遼寧省葫蘆島市開展海洋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
    央廣網瀋陽10月14日消息(記者徐志強 葫蘆島臺記者 楊英俊)記者從剛剛閉幕的遼寧省葫蘆島市海洋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會議上獲悉,現在,葫蘆島市正在全面進行海洋漁業安全生產的專項整治,同時下發了《全市海洋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實施方案》,以此來進一步強化海上安全生產,用實際行動來保證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 關於加強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
    」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海南省作為海洋大省,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生態立省」戰略,《中共海南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對加強海洋環境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
  •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談加快「海上糧倉」建設 實現漁業...
    威海市政府重視遠洋漁業發展,遠洋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其他市政府也都積極採取措施,推動「海上糧倉」建設。我廳和發改委編制了《「海上糧倉」建設規劃》,確定了今後5年「海上糧倉」建設布局和重點工程項目。  今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視察我省海洋漁業時,對我省建設「海上糧倉」和海洋牧場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 遼寧省不斷加強執法力度 全力保護斑海豹資源
    遼寧省不斷加強執法力度 全力保護斑海豹資源2015-03-05 09: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副主任肖放,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處長樊祥國,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何煥秋,副廳長荊南進等領導同志多次親臨盤錦斑海豹管理現場視察指導工作,並做出重要指示,多次解決經費和保護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受到了一線執法人員一致好評。
  • 廣東舉行2016年海洋環境及海洋災害《公報》發布會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文斌,副廳長何少青,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研究員陸超華,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副主任趙明輝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一、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  (一)工作開展情況  去一年,省海洋與漁業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海洋漁業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履行海洋環境監督管理職責,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海洋環境監測監視水平,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 關於北海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三是加強執法監管力度。採取日常執法、抓好伏季休漁制度落實等措施,嚴厲打擊違法捕撈行為。四是抓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施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增加資源增殖放流,落實生態補嘗機制。  (三)加強宣傳,提高漁民海洋漁業資源保護意識。把宣傳作為提升漁民守法意識的必要手段,拓展漁業資源保護法規宣傳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增強漁民群眾的守法意識。
  • 2017年福建海洋與漁業執法六大關鍵詞
    2017年福建海洋與漁業執法六大關鍵詞2017-02-17 16:3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nbsp&nbsp&nbsp&nbsp要點指出,2017年全省海洋與漁業執法工作要堅持「依法行政」一條主線,強化「思想政治建設、執法能力建設」兩項能力,把握「創新執法機制、推進執法信息化、保障群眾水產品質量安全」三項重點,全力打好「漁業資源保護攻堅戰、強化海上綜合執法、開創漁船檢驗工作新局面、加大海監執法監督力度」四場戰役,更好地服務保障福建海洋經濟發展
  •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書記王中丙調研深圳市海洋產業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書記王中丙調研深圳市海洋產業2017-10-14 09:4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瀏覽量: 4022 次 我要評論 王中丙書記與企業代表座談&nbsp&nbsp&nbsp&nbsp10月12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黨組書記王中丙來到深圳,進企業、看基地,並召開海洋高端裝備企業座談會
  • 真抓實幹 擔當作為 努力開創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事業新局面
    一、過去五年及2017年工作回顧過去的五年,在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支持與指導下,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建設美麗海洋和建設現代漁業為主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提高海洋與漁業綜合管理能力,使海洋與漁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就。
  • 海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新視角
    「海洋保護區的建立和有效管理落後於陸地上的自然保護區,但它們同樣重要。世界迫切需要一個全面的海洋保護體系,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重建海洋生產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說,「自2016年以來,國際社會在建立海洋保護區上的努力給予國際海洋環境保護行動以巨大的動力。」
  • 保護海洋環境要將承諾轉化為切實行動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前五屆「我們的海洋」大會做出的1000多個自願承諾中,僅「可持續漁業」行動領域的182項承諾中就有一半已經順利完成,而且,3/4的承諾履行進度已經達到50%或更多。從中可以感受到,國際社會在應對嚴峻的海洋環境挑戰、保護海洋環境方面所秉持的積極態度和付出的巨大努力。
  • 葫蘆島:海洋漁業安全生產重點工作確定
    葫蘆島:海洋漁業安全生產重點工作確定 作者:馬東飛 2018-03-16 11:22   來源:葫蘆島日報     3月9日,葫蘆島市海洋漁業生產工作會議召開,研究部署了2018年全市海洋漁業安全生產重點工作。
  • ...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空間,也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力度也持續加大,海洋牧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具有發展海洋牧場的優越條件。
  • 中國防治海洋汙染措施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環境汙染的防治工作,採取一切措施防止、減輕和控制陸上活動和海上活動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損害。制定和實施「碧海行動計劃」。努力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為改善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的生態環境,中國正在制定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
  • 山東海洋與漁業廳:山東沿海今年首次發生赤潮
    新華網濟南5月21日電(趙仁偉、馬學信)記者21日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近日,山東煙臺近海養殖區四十裡灣海域發生赤潮,面積達25.7平方公裡。據悉,這是山東省今年首次發生赤潮現象。  據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報告,今年山東省赤潮發生時間早,出現了新的赤潮生物種類。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當前,全球環境保護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海洋垃圾汙染,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世界各個國家與相關組織紛紛採取措施,防止海洋垃圾問題不斷惡化,努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二、我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持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以及確保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海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恢復海洋生態環境,推動全球各國有效保護海洋資源,《報告》提出促進公海康復循環的一攬子計劃,具體措施包括將健康並生機勃勃的海洋作為發展的中心,推進關注和康復的公海監管,驅動海洋治理改革,使公海資源管理向更具可持續性和基於生態系統的方向發展,杜絕白色汙染和垃圾進入海洋,增加港口廢棄物處置設施,在政策和監管方面採取綜合舉措,以及監督健康海洋進程等,以扭轉全球海洋退化的局面。
  • 山東省採取措施恢復海洋漁業資源 10萬漁民獲益
    新華社濟南1月4日電(記者劉寶森)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山東省通過增殖放流恢復海洋漁業資源,10萬漁民從中獲益。這是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提供的情況。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環境汙染及過度捕撈等原因,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目前,山東省近海的47個主要捕撈品種中,有27種利用過度, 6種處於嚴重衰退,有的甚至瀕臨滅絕。
  • 【展館】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
    「海洋漁業科學館的宗旨在於倡導尊重知識與人才,激勵創新與協作,讓公眾在愉快的參觀體驗中,感受海洋與漁業的魅力,普及海洋生物知識,傳播了海洋環保的力量」。省水產研究所的負責人表示,科學館歡迎廣大青少年、群眾來參觀。 走入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藍色為主調的牆體、波浪形的天花板,以及各種與海洋漁業有關的陳設,無處不讓人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海洋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