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新視角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2016年,海洋保護區的發展經歷了諸多大事,全球海洋保護區面積首次佔到海洋面積的5.1%;24個國家在南極羅斯海共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美國創建該國在大西洋的第一個海洋保護區……

  自20世紀90年代全球漁業普遍面臨過度開發和漁業資源崩塌等消息反覆出現在新聞頭條後,海洋保護區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相比未受到保護的海洋,這還遠遠不夠。目前,全球海洋保護區發展怎樣?成效如何?又存在哪些發展問題?

  全球已建成1.5萬個海洋保護區

  「海洋自然保護區」這一概念在1962年世界國家公園大會上首次提出,但在20世紀末才受到比較廣泛的關注,尤其在最近二十年來,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在世界範圍內興起。1970年有118個海洋保護區在27個國家出現。截至2017年1月,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報告,全球已建有1.5萬個海洋保護區,面積超過1850萬平方公裡,佔到全球海洋面積的5.1%、各國領海面積的12.7%。

  我國海洋保護區的建設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劃定蛇島自然保護區。大規模的興建始於1988年底制定了《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工作綱要》之後,昌黎黃金海岸、山口紅樹林生態、大周島海洋生態、三亞珊瑚礁以及南麂列島等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陸續建立,中華白海豚、斑海豹、儒艮、綠海龜、文昌魚等珍稀瀕危海洋動物及其棲息地,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溼地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得到較好的保護。

  「海洋保護區的建立和有效管理落後於陸地上的自然保護區,但它們同樣重要。世界迫切需要一個全面的海洋保護體系,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重建海洋生產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說,「自2016年以來,國際社會在建立海洋保護區上的努力給予國際海洋環境保護行動以巨大的動力。」

  的確,2016年全球海洋保護區建設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該年有多達25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被禁止捕魚;24個國家在南極羅斯海共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美國將位於夏威夷的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面積翻了兩番,並創建了該國在大西洋的第一個海洋保護區——東北部水下深谷與海底山海洋國家保護區。

  然而,雖然海洋保護區數量在迅猛增加,但與全球海洋面積相比,仍微不足道。目前只有1%的海洋禁止捕撈,而科學家建議這個比例至少要達到30%。

  保護區建設呈現多重效益

  過去許多人誤以為劃設海洋自然保護區會限制人們在該區域捕魚和休憩的權利,使人們從漁業獲得的蛋白質減少。但事實上,由於保護區的面積有限,同時海水具有流動性,海洋生物資源具有不確定性。「即使在嚴格管制的保護區內不能捕魚,那些在保護區內繁衍的魚類依然會跑到周圍的非保護區而被漁民捕獲。在魚群繁衍壯大之後,漁獲量反而可能增加。」上海海洋大學水產專家馬婧說。

  保護區建設的效益首先體現在保護區內。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報告證明保護區具有增加水產資源量的效益。如菲律賓的蘇米龍島禁漁區和阿波島禁漁區分別建立於1974年和1982年,主要保護珊瑚礁魚類群落。在蘇米龍島實行保護的9年中,目標魚類生物量增加了4.6倍,特別是大型食肉性魚類增加了12倍;而在阿波島實行保護的18年間,目標魚類生物量增加了17.3倍。

  此外,因為不存在傳統漁業的兼捕及丟棄,保護區內目標魚種與其他各物種存在掠食、共生、寄生等關係,整個海洋生物群落或生態系統內的物種組成以及個體大小、數量等方面都能得到復甦,真正達到了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資源保護。

  海洋自然保護區外的效應,主要在於溢出效應。保護區內的魚類、幼魚或魚卵等可以任意遷徙、洄遊或漂流到保護區外,使得保護區外漁獲量增加。若保護區主要劃設於某些洄遊魚種的重要棲息地、產卵場或洄遊路徑上,就能促使保護區外該種群漁業捕獲量大幅度提升。例如美國維根群島的石斑魚場,雖然只把佔整個漁場1.5%的石斑魚產卵場劃為保護區,但整個漁場石斑魚的雄魚數量與生物量都在保護區劃設後大幅增加,也帶動了該區域石斑漁業的復甦。

  「建設海洋保護區更深遠的意義在於科研價值與教育意義。」馬婧說。保護區內外魚類資源產量、年齡、體長和性別結構的變化趨勢具有科學研究價值,而保護區的核心區完全禁止任何產業進入,因此也能提供一個不受漁業作業影響的天然實驗場所。此外,海洋保護區的設立需要當地民眾的參與和配合,管理者在向當地居民宣導保護區政策時,也教育公眾認識到海洋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許多海洋自然資源保護區也可成為青少年環境保護的教育基地。

  保護區建設並非一勞永逸

  「海洋保護區建立後,受保護區域過度開發的物種資源必將增加,但仍不明朗的是,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否也會相應提高。」馬婧說。而且,海洋保護區的建設不能僅僅追求面積擴大,保護區位置的選擇以及保護力度的大小也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障。她介紹,由於許多海洋保護區並未得到有效管理,對於當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幫助甚微。

  此前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5項海洋保護關鍵指標中,達到其中3個指標的海洋保護區面積僅佔到了全球海洋保護區面積的59%。總的來說,全球海洋保護區處境堪憂。全球範圍內海洋保護區整體指標偏低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海洋保護區所處海域並未得到管轄國家的有效保護。漁業捕撈致使魚類的聚集度降低了63%,大型魚類聚集度下降了80%,鯊魚數量更是減少了93%。

  海洋保護區的建設需要設定持久性的目標,更需要海域管轄國家不斷增加禁漁海域的保護措施,如此才能實現建立海洋保護區,以及保護當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初衷。對於那些保護區之外的物種,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包括制定漁業規章在內的其他措施的綜合運用。

  為恢復漁業資源和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除建立保護區外,各國漁業管理部門和國際漁業署都在加強法律框架建設方面的工作。美國每年要花30億美元用於漁業資源管理,比如制定「馬格努森-史蒂文森漁業保護與管理法案」「瀕危物種法」「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國家環境政策法」和「清潔水法」等關鍵法案。在阿拉斯加州,針對某些漁業活動而劃定的保護區和實施嚴格隔離措施的保護區超過該州50%的大陸架水域。 

   

  截至2017年1月,全球已建有1.5萬個海洋保護區。不過,保護區面積僅佔到全球海洋面積的5.1%。圖中深色區域為海洋保護區。圖片來源:海洋保護協會

 

雷州半島:白蝶貝的重生路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學棟 

  白蝶貝(學名大珠母貝)是我國瀕危與珍稀水生野生動物,是世界上最大、最優質的珍珠貝之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廣東雷州半島西側海域的白蝶貝就已名聲在外,不少販賣者看中其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肆意捕撈,對白蝶貝生長造成很大影響。

 

  1983年,廣東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應運而生」。

  對漁民來說,「靠海吃海」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而阻止漁民在保護區海域內生產作業卻是保護區管理部門職責所在。這樣看似對立的關係,卻在廣東雷州半島西側海域的保護區被打破了。

  起初,海上巡護工作讓保護區管理局與當地漁民的關係很緊張。不過,當地的老百姓內心其實也希望能管理好這片海域,給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資源。因此,管理局根據社區漁民多從事「夫妻船」傳統捕撈業艱苦謀生,但網具常遭到外地大型拖網船破壞而損壞慘重的情況,找準共管切入點,嚴厲打擊遏制大型違規捕撈船隻,使保護區工作贏得了當地漁民的支持。另外,通過社區走訪座談和籤訂共管協議等方式,保護區管理局聯合當地鄉鎮政府和漁政、邊防、海警等執法部門,形成管理局專管和社區力量群管相結合的模式。

  漸漸地,違規船隊幾乎銷聲匿跡了,保護區的珍稀動植物得以休養生息,當地漁民也從開始的牴觸轉為理解和支持保護區的工作。此外,管理局還通過爭取項目資金和發動當地企業資助,為多個漁村修繕防波堤、避風塘、道路等,保障群眾生產生活安全,維護了保護區與社區的和諧關係。

  多年來,管理局重點加強對主要保護對象大珠母貝(白蝶貝)的育苗增殖研究,與當地民眾放流1000萬粒貝苗,為該珍稀動物資源的恢復創造條件。

  脫離環境去保護某一個個體是不現實的。早些年,保護區沿岸的紅樹林灘涂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浪潮下,被大片改造成對蝦養殖場,紅樹林被摧毀。通過大力推動保護區沿岸廢舊養殖池塘的退養還灘,保護區管理局與當地漁民使海域灘涂的紅樹林生態廊景觀重現,共種植恢復紅樹林面積700多畝,同時還開展了海藻場生態修複試驗等。

  得益於生態保護工作的開展,保護區以優越的自然環境、清潔的海水水質,相對複雜的沙礫、巖礁海底形成多樣的小生境,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水生動物資源。如今,這片海域不僅有白蝶貝這一種珍稀的海洋生物。保護區記錄的各類水生動物物種共600多種,包括儒艮、中華白海豚、白氏文昌魚、綠海龜、稜皮龜、玳瑁、真海豚、江豚等國家Ⅰ、Ⅱ級保護動物,此外還有珊瑚礁、海藻場、紅樹林等典型生態系統。

 

 

  2017年1月8日,在「全國最美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評選活動中,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錦州大筆架山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分列前5位。圖為海壇灣龍鳳頭海濱浴場的風箏衝浪活動。圖片來源:國家海洋局

  2017年1月8日,在「全國最美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評選活動中,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錦州大筆架山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分列前5位。圖為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的優美環境吸引大量海鳥前來覓食。圖片來源:國家海洋局 

  2017年1月8日,在「全國最美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評選活動中,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錦州大筆架山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分列前5位。圖為深滬灣的牡蠣礁遺蹟。圖片來源:國家海洋局

   

  2017年1月8日,在「全國最美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評選活動中,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錦州大筆架山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分列前5位。圖為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內的半屏山,它是全國最長、最大的海上天然巖雕。圖片來源:國家海洋局 

  2017年1月8日,在「全國最美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評選活動中,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錦州大筆架山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分列前5位。圖為筆架山,它是世界上典型的陸連島。圖片來源:國家海洋局 

  

卡波普爾莫:對海洋保護的堅持讓漁民獲益

 

  位於墨西哥巴哈半島南端海域的卡波普爾莫國家公園海域,在幾十年前,曾經因為過度捕撈、漁業生產無節制等原因導致海洋荒漠化,幾乎所有海洋生物和活體珊瑚礁都消失了。

相關焦點

  • 深海海洋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保護區發展趨勢
    由於生物多樣性往往集中存在於熱點區域,設置生態保護區成為一個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有效工具。因此,全球海洋和陸地保護區的覆蓋面積一直都在持續增長。海洋保護區的概念於 1962 年在世界國家公園大會上首次被提出,1988 年在哥斯大黎加舉行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第十七屆全會決議案中,明確了海洋保護區的目標在於「通過建立全球海洋保護區代表系統,並對人類利用和影響海洋環境的活動進行管理,從而實現長期的保護、恢復,明智地了解和開發利用世界海洋生態資源」。
  • 保護海洋環境 用科技造福人類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1.8萬公里海岸線、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面積,6500多個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旳島嶼,如此浩瀚深邃、蘊藏無數資源寶藏和無數生物生活的海洋本應得到更好保護,但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我國的海洋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海洋的生命活力正因為人類的汙染行為而不斷減弱。  在此情況下,海洋環境與漁業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海洋學家的重視。
  • 《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 地質八隊提交的《秦皇島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階段...
    近日,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對河北省沿海三市提交的「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與任務研究報告及「四個在哪裡」清單等階段性成果進行了審查,地質八隊編制的階段性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階段性成果獲評為「優秀」,為沿海三市中最優。
  •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採取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中國網海洋訊 據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辦公室消息,2月13日,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賜貴一行到大連開展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調研,召開了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高度重視,15日,廳長何煥秋召開廳長辦公會議,組織專題學習劉賜貴局長講話精神,研究落實海洋生態環境監管保護措施,部署當前具體的推進措施和辦法。一、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監測監控質量一是紮實推進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
  • 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的「象山實踐」
    自國家級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區啟動建設以來,我縣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因勢利導,不斷做大做強漁文章,全力推動海洋漁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績斐然。象山先後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漁文化之鄉、省級非遺保護綜合試點縣等。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出席發布會並介紹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有關進展。
  • 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李幹傑強調,要用新體制凝聚新優勢,用新思路謀劃新突破,在新起點上奮力開創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努力建成「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人和」的美麗海洋5月9日至10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席會議並講話。
  • 大西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即將誕生
    這裡是重要的海鳥保護區,幾千萬隻信天翁、企鵝和其他物種在此繁衍生息。一個新成立的海洋保護區將為鳥類重要的覓食地提供保護。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稱,這不僅有助於改善保護區外的小型龍蝦漁業,也可以保護棲息在島上的幾千萬隻海鳥的覓食地,比如黃鼻信天翁和鳳頭黃眉企鵝,以及海豹、鯊魚和鯨的棲息地。新保護區將加入英國的「藍帶計劃」(Blue Belt Programme);到目前為止,該計劃保護了全球7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生態系統。
  • 海洋保護海報
    面對海洋環境的嚴重汙染,海洋資源過度地開發利用,導致海洋環境及其資源的嚴重破壞,近30年來,不少沿海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起為數眾多的各種類型的海洋保護區
  •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遼寧縱容違法圍海填海致海洋生態破壞問題...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記者曹紅豔)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31日向遼寧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近年來遼寧全省大規模違法圍海、填海問題突出,海洋管理等部門和有關地方政府雖然進行處罰,但基本沒有按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要求恢復原狀,也未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一罰了之、以罰代管,由於處罰金額遠遠低於填海所得
  • 大連地方立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大連地方立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推出灣長制、海岸線退縮制、海上環衛工作機制等新舉措8月25日,記者從大連市人大常委會獲悉,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准,《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的決定
    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應當根據全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合理布局,並嚴格遵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和補償制度以及海洋保護區規定。「入海河口、濱海溼地、自然岸線、砂質岸線、漁業水域等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海域,由省人民政府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生態紅線的具體劃定與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 建國家級海洋保護區 青島列9大候選名單(圖)
    (資料圖片)  青島市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和領軍城市,目前尚無國家級海洋保護區。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青島書畫院院長戴金梁經過前期一系列調查,寫出了今年關於推進海洋保護區建設,打造藍色生態文明示範區的提案。
  • 保護秦嶺 | 《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解讀
    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應當包括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保護的重點區域、主要任務、治理措施等內容,依照本條例規定確定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範圍,繪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分區保護示意圖,並向社會公布。總體規劃可以根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需要,按照規定程序予以修訂或者對規劃分區保護範圍作出調整。
  • 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
    與陸域相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複雜性高、改善難度大、時間滯後性長、不可控因素多等特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距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仍有較大差距,保護形勢依然非常嚴峻。2018年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化,原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為系統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基礎。
  • 「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在中山大學舉行
    2019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為21059億元,約佔廣東經濟總量的20%。海洋經濟的發展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大。研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義重大。他代表省法學會對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要形成貫徹黨和人民的意志的自覺。當前主要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海洋是什麼 海洋為什麼被汙染 海洋認證OBP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樹脂顆粒"或許聽起來可愛,但它們對海洋環境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也被稱為"美人魚的眼淚",這些小樹脂顆粒是塑料工業的原料。它們中有許多未被製成家用物品,而是進入海洋,在它們的表面聚積毒素,隨後被海洋野生動物吃掉。現在聽來,樹脂顆粒不那麼可愛了吧?樹脂顆粒是大多數塑料製品的基礎材料,從一次性飲料瓶到電視機都會用到。
  • 海洋生態破壞嚴重 人類應該怎樣保護生態環境阿迪達斯海洋環保
    海洋調空著天氣和氣候,保持著氣溫的穩定,滋潤著大氣並為河流,湖泊補充著水分。由於海洋的存在,人類才能呼吸,因為海洋能吸收二氧化碳,並製造氧氣。雨林和其他陸地生態系統同樣重要,但沒有了海洋,陸地上就不會有生命。地球上被稱為生物圈的空間約97%有海洋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