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在中山大學舉行

2021-01-13 中山大學法學院

2020年8月14日,「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暨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海洋環境法專業委員會、廣東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中山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山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承辦,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海洋法團隊協辦。


來自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金融學院、韶關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山東科技大學、浙江農林大學、佛山市委黨校、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生態環境部華南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州學刊》雜誌社、廣西現代法治研究院、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等單位七十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開幕式由廣東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法學院李摯萍教授主持,廣東省法學會薛曉光副秘書長、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黃瑤教授、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及海洋環境保護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祥民教授等領導分别致辭。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黃瑤教授代表承辦單位對與會代表在特殊時期的到會表示熱烈歡迎及感謝,她認為海洋法包括海洋環境保護法是服務於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為服務於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山大學與最高人民法院等單位共同設立了國際海事法律研究基地、中英國際海事法學院、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海洋法創新團隊等重要的平臺。她指出本次會議研討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對完善國家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升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有積極的意義。



廣東省法學會薛曉光副秘書長對本次會議主題予以充分肯定,指出省法學會對本次會議的召開給予了高度重視。廣東省海域遼闊,海洋資源和海洋生物物種豐富。2019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為21059億元,約佔廣東經濟總量的20%。海洋經濟的發展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大。研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義重大。他代表省法學會對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要形成貫徹黨和人民的意志的自覺。當前主要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良法善治,就要求把立良法擺在海洋生態法治體系建設的優先和前提位置。三是要積極參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法治保障實踐。積極推動學校,或以研究會名義與海洋生態保護實務部門合作,建立研究基地或合作關係。


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及海洋環境保護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祥民教授在致辭中對廣東省法學會及會議承辦方中山大學法學院表示感謝。他指出本次會議研討以「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為題,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海洋環境保護法專業委員會每年在不同的地方舉行年會,探討海洋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當前《海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正在進行之中,希望學者們沉下心來認真研究其中的重要理論問題。


開幕式後的主旨發言環節,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海文研究員就「《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歷史回顧及再次修訂的幾點思考」,徐祥民教授就「關於完善《海環法》排汙總量控制制度的思考」,李摯萍教授就「生態環境保護陸海統籌法律規則體系的構建」做了主旨發言。隨後,會議代表圍繞著「陸海統籌環境保護法律機制」、「《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研究」、「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環境法治建設研究」、「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法律保障研究」等四個分議題進行了熱烈及深入研討。


年會閉幕式由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田其雲教授主持。廣東省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濱同志寄望廣東省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進一步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法學理論研究,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有針對性地提出專家對策建議,為黨委政府及法治部門、相關企業提供決策參考。徐祥民教授對會議進行了總結,他認為會議開得圓滿、豐滿和飽滿,在《海洋環境保護法》的修訂、陸海統籌法律體系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環境法律協調、海洋生態保護及修復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他還勉勵學者共同學習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法治思想。廣東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李摯萍教授宣布大會圓滿閉幕。


---中山大學法學院---

撰稿:彭蕭劍

圖片:劉文龍

編輯:羅谷萌

校對:陳曉瑩、候毓頔、黃永新、孫華欣

初審:李蜜

審核:何慈欣

審核發布:李明章


歡迎投稿

yixianfaxuesheng@126.com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出席發布會並介紹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有關進展。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出席發布會,柯昶向媒體介紹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
  • 第一屆福州海洋高峰論壇——海洋生態研討會:聚焦海洋生態,共謀...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1月27-29日,由閩江學院和中國生態學會海洋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海洋學院承辦的第一屆福州海洋高峰論壇——海洋生態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 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事關做到「兩個維護」,事關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興衰安危,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事關人類共同命運。當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正處於融合融入、重建重構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系統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海洋、深入思考海洋、深度經略海洋,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趙春曉)2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環境遙感團隊」誠聘英才 |...
    海洋科學學院位於美麗的南海之濱——珠海(中山大學珠海校區)。2015年,中山大學對珠海校區(佔地面積5000多畝)重新調整布局,重點圍繞海洋建設「海洋學科群」。6000噸海洋科考船已經獲批准立項建造。
  • 陸海統籌,區域協調,生態環境部系統謀劃「十四五」海洋生態保護
    生態環境部要求,做好重點流域和海洋規劃的協調銜接,協同推進,在陸海統籌、區域綜合協調上發揮更大作用。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表示,正在開展的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以「管用、好用、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為新時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
  •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在生態環境部9月25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表示,對渤海、東海開展的監測結果表明,表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 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
    因此,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也是國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1)陸海統籌,區域聯動。堅持陸地和海洋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流域海域協同治理,重點強化近海陸域和近岸海域空間管控、資源開發、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同一海域內各級政府、企業和公眾等共同參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減少入海汙染物,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
  • 大連地方立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大連地方立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推出灣長制、海岸線退縮制、海上環衛工作機制等新舉措8月25日,記者從大連市人大常委會獲悉,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准,《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 第六屆中-斯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即將舉行
    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辦,中國-斯裡蘭卡聯合科教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中-斯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將於1月20日至21日在中國廣州和斯裡蘭卡馬塔拉等地同時舉行。本次會議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斯裡蘭卡駐廣州總領事將在廣州會場參會。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監測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現場 人民網孟哲攝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孟哲)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
  • ...生態保護新聞發布會,發布《「守護海洋」藍皮書》及一批典型案例
    6月16日,福建省人民檢察院舉行海洋生態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這是繼6月8日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省檢察院聯合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海洋與漁業局、海事局、海警局、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七個涉海管理部門共同會籤《關於在涉海洋公益訴訟和生態檢察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之後,福建檢察機關在為期十天的全省「海洋生態環境檢察保護」集中宣傳活動中開展的又一場重要宣傳活動。
  • 生態環境部: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然而,目前我國沿海地區黑水入海、非法圍填海、垃圾漫灘等環境問題突出。機構改革後,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圍繞我國海洋環境現狀以及整治工作,尤其是備受關注的非法圍填海和海洋微塑料汙染等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
  • 保護海洋環境,呵護海洋生態|寧波海事法院開展6·5環境日系列法治...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服務和保障美麗浙江建設營造生態文明和踐行環境保護的濃厚社會氛圍,推動廣大群眾知行合一,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6月1日-5日,寧波海事法院結合海事法院特色,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法治宣傳活動。
  • 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
    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海洋環境汙染生態公益訴訟分段審理探析
    海洋環境汙染損害包括了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損害[1]和海洋養殖損害、捕撈減損和旅遊經營負收益影響。  其中,海洋生態環境的損害範圍最難以界定,損失金額最難以準確計算。可以認為,海洋生態損害是對海洋生態價值和效益的損害,侵害的是人類整體的利益。因此,從法學的角度,海洋生態損害訴求具有明顯的公共屬性。  因此,對於海洋環境汙染案件的海洋生態環境索賠,無論是仲裁還是普通民事訴訟(私益訴訟)都無法保證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也無法有效地遏制大型公司的懈怠或者不作為。為從根本上建立起海洋汙染損害中的海洋生態公共利益的保障機制,環境公益訴訟是最佳的選擇。
  • 海口海事法院多舉措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
    ,依法履行法定職能,強化海洋生態環保力度,以案件審理為著力點,努力打造獨具海事特色的亮點品牌。自2018年以來,海口海事法院共受理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案件80餘件,依法審結海南首例海洋環保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和海南首例海洋環保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其中兩宗海洋環保案件入選2019年度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一宗海洋環保案件入選第九屆(2019)十大公益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