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談加快「海上糧倉」建設 實現漁業...

2020-12-01 中國水產養殖網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談加快「海上糧倉」建設 實現漁業發展新跨越

2015-11-10 11:1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山東政府網        瀏覽量: 1065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王守信:加快推進「海上糧倉」建設對於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今年以來,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全省海洋與漁業系統按照「三個五」(五大產業、五大工程、五大體系)的工作架構,邊規劃、邊建設,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海上糧倉」建設有了較大進展。今年4月底,省政府在萊州市召開了「海上糧倉」建設現場會,沿海市政府分管領導、各市及部分重點縣(市、區)的分管領導參加了會議,趙潤田副省長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農業部漁業局趙興武局長到會講話,對建設「海上糧倉」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再要求,使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工作任務。青島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加快建設藍色糧倉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全國一流的水產基地。煙臺市政府召開了建設「海上糧倉」工作會議,提出「海上糧倉」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威海市政府重視遠洋漁業發展,遠洋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其他市政府也都積極採取措施,推動「海上糧倉」建設。我廳和發改委編制了《「海上糧倉」建設規劃》,確定了今後5年「海上糧倉」建設布局和重點工程項目。

  今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視察我省海洋漁業時,對我省建設「海上糧倉」和海洋牧場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山東省政府網: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確定的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具體做了哪些工作,進展情況如何?

  王守信:五大主導產業全面推進,呈現出強勁發展態勢,具體情況是:

  水產養殖業。一是組織編制了水產養殖業和現代漁業種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以「育繁推」一體化為目標,遴選20處遺傳育種中心和原良種基地,並授予「海上糧倉遺傳育種中心」稱號。二是加大原良種場認定工作力度。國家級原良種場達到13家,佔全國的16%,位居首位。省級原良種場57家,規模育苗場總育苗能力達到5000億單位,同比增長8%。三是挖掘培育了「貝、藻、參、螺」立體生態循環養殖方式。藻類吸納碳、磷、氮等富營養化因子,貝類固碳,海參、鮑魚吸收貝藻類有機碎屑,實現了完整的生物鏈構建和海域自我淨化。四是啟動了黃海冷水團養殖工船試驗。全國最大的海洋牧場生產平臺已下水試運行,人工養殖海區已拓展到-50米水深。

  捕撈和增殖業。一是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海洋增殖放流資金1.65億元,放流各類海洋水產苗種63.6億單位,同比增加7.2億單位,放流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截止到9月底,全省共回捕海蜇、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三疣梭子蟹等增殖資源1.9萬噸,創產值4.2億元,直接投入產出比達1:17。沿海捕撈漁民靠捕撈增殖資源年人均增收過萬元,佔全年收入的2/3。二是大力實施「放魚養水」工程,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nbsp2015年我省在兩河、兩湖開展「測水配方」試驗,初步取得了「以魚抑藻華」、「以魚抑害貝」、「以魚抑蚊蠅」、「以魚淨水質」四個板塊的試驗成果。科學試驗表明,濾食性魚類可轉化水中氨氮,控制藻類過度繁殖,其在抑制水體富營養化和控制藍藻暴發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已引起越來越多地方、專家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每生產1公斤鰱鱅魚,可以從水中帶出20.04克氮、1.46克磷、118.6克碳。每放養10萬尾濾食性魚苗,形成的生物碳匯相當於植樹造林1公頃。據淄博市太河水庫觀測,投入鰱、鱅之後,水體透明度從2米加深到3.5米。我省在南水北調沿線湖區、重要城市水系和水源地繼續實施「放魚養水」工程,舉辦「放魚節」等群眾性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參與人數上百萬人,部分地方「放魚節」熱度已超過「植樹節」,初步形成了「陸地植樹造林,水域放魚養水」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格局。

  水產加工業。一是組織引導遠洋漁業產品進超市,積極探索建立遠洋漁業產品市場銷售體系。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推進、企業化運作」的原則,以有意願參與進超活動的7家遠洋漁業公司產品為主體,有序開展進超試點工作,逐步擴大範圍,示範帶動全省遠洋漁業產品市場銷售體系建設。選定有實力的市場推廣機構,組織遠洋漁業企業、市場推廣公司對接。通過前期組織一系列漁超對接活動,冷凍魷魚、南極冰魚、秋刀魚等我省遠洋漁業企業自捕產品不僅已經進入省內銀座、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連鎖超市,而且在上海、成都、武漢等大中城市的永輝、沃爾瑪等超市初步打開銷售局面。目前金槍魚、魷魚、秋刀魚等精深加工系列產品進超市工作有序進行。與省商務廳就農超對接工作進行了對接,同北京海橋市場推廣公司、魯商集團、省物流與採購協會、海洋管理委員會駐青島辦事處、國內知名市場推廣機構等進行接觸,建立了溝通機制,為遠洋漁業產品進超市做好基礎性工作。制定了遠洋漁業產品進超市工作方案。二是舉辦了「十大」遠洋漁業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基地掛牌。藉助活動在中國漁業報、大眾日報等主流媒體廣泛宣傳了我省遠洋漁業產品精深加工品牌。根據青島海關統計數據,2015年1-9月份,全省水產品進出口總量178.1萬噸,同比下降7.7%;進出口總額51.6億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量76.6萬噸,同比下降10.1%;出口額32.5億美元,同比下降7.4%。由於來料加工佔比大,進口加工原料價格下跌和內需不振拉低進口,貿易順差仍然達到13.3億美元。

  漁業休閒產業。不斷加大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建設,在膠東半島沿海創建了15處省級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實行「投礁、放魚、釣船、海岸、服務」五配套,打造了獨具山東特色的「漁夫垂釣」休閒漁業品牌,2014年帶動全省海釣參與78萬人次,海釣漁獲物產品產值與拉動相關產業的產值比達1:53,全省休閒漁業總產值達100多億元。今年前三季度,15處省級休閒海釣基地直接收入是去年同期收入的4倍,成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環境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山東省政府網:實施「海上糧倉」建設五大重點工程取得哪些實質進展?

  王守信:通過示範帶動,樹立不同區域發展模式,五大重點工程掛牌督辦,整體推進,成效顯著。具體是:

  現代漁業園區建設工程。一是以標準化、工業化為引導,高起點規劃建設了10處生態循環型岸基標準化漁業基地。海水工廠化養殖水體達到900萬立方米,佔全國三分之一強。二是大力培植海參、對蝦、扇貝、海帶等海水養殖十大優勢特色品種,產量佔到海水養殖總產量的70%以上。萊州明波將優質海水魚全封閉循環水和深海網箱養殖相結合,實現「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成效顯著。

  海洋牧場建設工程。一是大力建設離岸「海洋牧場」。以「人工魚礁+增殖放流+藻場移植+智能網箱」為主要內容,在全省規劃建設「9帶40群」人工魚礁區,已建成1.75萬公頃,投礁1400多萬空方。在煙臺、威海、日照等地積極選劃建設國家海洋牧場示範區,2015年度海洋牧場建設項目加快推進。二是海洋牧場觀測網建設效果明顯,實現了可視、可測、可控,引起了汪洋副總理和省領導的高度關注。

  遠洋漁業建設工程。認真落實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多次重要批示精神。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遠洋漁業實現產量31.3萬噸,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預計年底產量將超過40萬噸。全省遠洋漁船已達434艘,總功率46.9萬千瓦、總噸位26.1萬噸。在建遠洋漁船36艘,已批待建遠洋漁船44艘。作業海域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20個國家的管轄海域。南極海域磷蝦捕撈取得新突破,青島市遠洋捕撈公司7700噸級大型拖網加工船首次赴南極海域從事磷蝦生產,實現產量3264噸。印尼、斯裡蘭卡、加納等5個海外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工程。一是進一步完善了全省水產品加工、冷藏企業基礎資料庫。完成《「海上糧倉」建設發展規劃》水產品加工業重點項目徵集和遴選工作,建立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投資建設項目資料庫。對國家和我省現有冷鏈物流發展基本情況、政策、數據進行搜集、梳理。藉助與有關市工作對接,指導重點建設項目。二是加強與冷鏈物流界溝通合作。組織部分漁業企業參加第八屆亞洲冷鏈物流高峰論壇和2015年全球冷鏈物流峰會,促進漁業企業與冷鏈物流企業的溝通聯繫。根據山東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要求,聯合省物流與採購協會組成對10個水產品冷鏈物流重點建設項目進展和需求等情況進行調研。完成《山東省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積極爭取對水產品冷鏈物流重點建設項目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休閒垂釣基地建設工程。一是加快推進休閒垂釣基地認定。已對6家海釣基地和1家休閒漁業公園掛牌認定。二是通過組織比賽打造休閒垂釣知名度。我省休閒垂釣協會多次在沿海和內陸組織系列垂釣比賽,成功舉辦了包括海釣、庫釣、湖釣、磯釣在內的一系列大型垂釣賽事及宣傳活動,贏得了全國各地垂釣愛好者的一致好評。目前,建設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27處,省級180餘處,打造了具有山東特色的「漁夫垂釣」休閒漁業品牌。近日,東方海洋基地被授予「國際海釣交流中心」。

  山東省政府網:「海上糧倉」建設支撐體系建設取得哪些進展?

  王守信:支撐體系是「海上糧倉」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分關鍵。今年以來,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在資源環境保護體系建設中,我省正組織開展「海上糧倉」建設系列科學試驗,並取得了突破。一是開展山東半島海洋牧場生態試驗,進行人工魚礁新構型、新材料、新布局及礁區藻類增殖、水動力、資源評估等試驗和漁業資源調查監測,為海洋牧場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二是開展山東入海徑流生態極限值研究,堅持海陸統籌的原則,重點研究主要河口魚蝦產卵場對於淡水資源的需求,維護河口海域生態系統平衡及海洋生物的產卵、育幼場功能。初步研究表明,每年四五月份產卵期我省入海徑流在10億方左右,如果能夠穩定在22億方,近海水生生物資源將出現較大的恢復增長。三是進行智能深水網箱、黃海冷水團養殖工船建造試驗。助力漁業生產向深海開拓空間。四是進行「測水配方」試驗,確定不同類型水域資源養護的品種、規格、數量和比例,提高「放魚養水」的科學性。根據不同水系富營養化程度,有針對性的提出水生動物、植物配置方案,達到淨化水質,維護水生態平衡。

  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方面,一是推進科研管理機制創新。緊緊依靠駐魯科研院所,推進漁業梯次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國家科研單位在重大科研專項上攻關,我省科研單位重點進行成果引進、消化、吸收和和再創新,企業重點開展新技術轉化應用。堅持漁業合眾科研、合眾創新工作思路,實行「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社+漁戶」運作模式,形成了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良好機制。二是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在海水魚低碳高效養殖、海洋功能蛋白規模化生產、淺海底層生物資源開發、海水養殖環境工程優化及半島藍色經濟區空間布局優化等領域,實施了8個海洋公益專項,形成了大量技術工藝和成果。圍繞「海上糧倉」建設和漁業發展,堅持「網際網路+漁業」發展方向,開展了海洋牧場生態模式構建、入海徑流生態極限值、智能深水網箱、黃海冷水團養殖工船建造、「測水配方」增殖放流等科學試驗。啟動建設了「山東省海洋牧場觀測網」,選劃布設了25處海洋牧場觀測站,實現了對海洋牧場生態環境的全天候「可觀、可測、可控」。三是重視科研成果轉化。邀請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11家中央駐魯科研單位和27家漁業企業負責人,重點在海洋牧場建設領域進行科企對接,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一是積極推進漁船漁港信息化建設。建設了漁船身份電子識別系統,對全省65000艘漁船安裝電子身份標識。紮實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建設了漁港視頻、射頻組成的綜合性漁港信息化監管系統,新建36座漁港射頻識別基站,全省漁港射頻基站數量達到147座,覆蓋範圍明顯拓展。在威海市、日照市開展了綜合性漁港經濟區建設試點,取得了積極進展。二是加強執法管理。深入開展涉漁「三無」船舶和禁用漁具整治行動。今年7月份,省政府在威海榮成召開現場會議專題部署。截至目前,全省已排查涉漁「三無」船舶1659艘,拆解619艘,清理取締「絕戶網」1.5萬套,有效保障了海洋漁業資源休養生息。組織開展「護航藍區建設」執法專項行動,檢查青島、日照兩市100餘個用海項目,依法處置了6起涉嫌違法用海行為。三是高度重視漁業安全生產和涉外漁業管理。建設了全省漁船指揮和應急保障網絡系統,積極研究制定《加強海上涉外漁業綜合管理的意見》,廣泛教育引導漁民群眾依法入漁、合規生產,千方百計維護國家外交大局和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在政策支持體系建設方面,一是加大公共財政對「海上糧倉」建設的投入。設立了3.2億元的「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引導基金。啟動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積極協調推動金融機構對「海上糧倉」重點建設項目提供貸款授信支持。組織上報了30項國家開發銀行項目,申報資金154億元,申請貸款額88億元。「海上糧倉」建設實現良好開局。二是全力推進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加快養殖水域灘涂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大力推進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抵押貸款,提升漁業發展融資能力。積極探索將漁業養殖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範圍,開展海參養殖保險試點,為漁民持續增收提供保障。

  山東省政府網: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海上糧倉」建設有什麼思路?

  王守信:近期,汪洋副總理到我省視察海洋牧場建設,對實施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初步想法是:適應國家保障糧食安全的形勢和需求,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的實施意見》,堅持海陸統籌,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推動漁業改革創新,推進漁業向生態化、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轉型升級,切實增強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向海洋要糧食、要食物、要空間,滿足人民群眾對吃上更多綠色、安全、放心水產食品的需求。

  山東省政府網:據了解,「海上糧倉」規劃編制基本完成,我省是如何統籌規劃布局的?

  王守信:在布局上,搭建「三帶三區、一極一網」發展框架。「三帶」,就是以0米、-10米等深線為區分界線,構建離岸自然發展帶、近岸融合發展帶和岸基綜合發展帶。「三區」,就是按照山東省海域自然區位條件,建設黃河三角洲海區、山東半島東北部海區和山東半島南部海區。「一極」,就是主動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積極開發利用國際漁場資源,打造遠洋漁業發展極。「一網」,就是構建內陸淡水漁業發展網,根據淡水漁業資源稟賦、區域特點、產業現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圍繞河流、湖泊、水庫等重點水域,按照沿黃生態漁業特色產業帶、濱湖現代漁業發展區、丘陵水庫休閒漁業拓展區、城市水系生態休閒漁業區的布局建設。

  山東省政府網: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內容是?

  王守信: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實施24項重點工程。主要包括海洋牧場建設、種業提升、陸基工廠化養殖建設、生態高效標準化池塘養殖、「放魚養水」、漁船裝備技術改造升級、遠洋漁業、水產品冷鏈物流、休閒垂釣基地建設、漁業重大科技示範、漁港經濟區、漁業疫病防控能力、漁業信息服務體系、執法能力等。具體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全面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漁業開發能力。在內陸區域加大湖庫區、煤礦塌陷區、沿黃和黃河三角洲地區等開發力度。在沿海區域加強工廠化養殖區、水產品加工基地、休閒漁業基地、漁港經濟區建設。在近海區域繼續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魚礁建設,嚴格控制捕撈強度。在深海區域改造升級大型養殖設施裝備,大力發展深水網箱和養殖工船綜合養殖,建立深遠海多功能綜合養殖基地。加快漁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高效特色漁業,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高效漁業產業縣、鄉鎮。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漁業,促進漁區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切實加強水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強化水產品標準化生產和投入品監管,建立從水面到餐桌的全冷鏈體系、質量監控體系和追溯體系。大力實施漁業品牌戰略,打造各類水產品展示推介平臺。完善水產品現代流通網絡,搭建漁超對接等平臺,積極發展漁區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等新興業態。推進漁區經營制度創新。深入推進養殖水域灘涂確權發證工作,有序推動水域灘涂流轉,嚴格保護漁業水域。創新漁業產業化組織體系和經營機制,大力發展多種模式的合作經營。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科研單位通過參股、合作等方式,與漁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提高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深入實施漁業「走出去」戰略。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漁業資源的開發,組織實施好南極磷蝦等開發潛力大的項目,穩步推進海外漁業基地建設。加強水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份額,鞏固我省水產品出口優勢地位。

  二是以堅持生態優先為導向,建設海洋與漁業生態文明。提升漁業生態功能。擴大水生物資源增殖放流規模,大力發展海洋藻類栽培和貝類底播增殖;發揮濾食性漁類對水質的淨化作用,大力實施城市水系和飲用水源地「放魚養水」工程,保護和改善海洋與漁業生態系統。加強資源科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科學開發海域資源,嚴格控制圍填海規模。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嚴厲打擊「絕戶網」的嚴重破壞漁業資源的生產網具。加強自然岸線保護,適度開發利用沿海灘涂。在海洋漁業區,建設人工魚礁、海藻場、海草床等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離岸養殖。在內陸淡水漁業區,大力推進濾食性魚類增養殖,升級改造養殖池塘,改擴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施。探索建立漁業生態紅線制度。將重要的水生生物產卵場、索餌場、洄遊通道劃定為常年禁漁區,將重要水產增養殖區等劃定為基本漁業水域,實行強制保護。加強海洋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保護重要水產種質資源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加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完善水域灘涂汙染賠償制度。

  三是以實現安全發展為導向,實現漁業生產與人和諧發展。確保漁業生態安全。認真落實和完善漁業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堅決遏制破壞漁業資源和生態的行為。加強水域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加大漁業汙染事故調查處理力度。推廣生態養殖模式,發展生態型、環保型漁業。確保漁業生產安全。加大漁業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重點是加強漁港、漁用航標、港口安全監控、漁船船位監測、安全救助通信網絡等建設,提高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大力推進漁業保險,積極爭取將漁業互保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漁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培育負責任的生產主體。推進產品認證,推動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設和對接。加強輿論監督,及時曝光水產食品違法違規案件。確保涉外漁業安全。加強遠洋漁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完善應對處理機制,確保人員安全。

  四是以實施創新驅動為導向,提高漁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平。研究突破建設「海上糧倉」所需的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海基綠色高效養殖及海洋牧場建設、岸基生態集約化養殖、水產品精深加工與產業鏈控制、遠洋漁業發展等關鍵技術領域,為「海上糧倉」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完善「海上糧倉」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企業主導的漁業產業技術創新機制。發揮各類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作用,建立「海上糧倉」建設技術創新聯盟。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開展科技創新。抓好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立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有效機制。強化「海上糧倉」建設人才的培養、評價和激勵。依託駐魯海洋與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漁業專業技能人員培訓。強化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與其利益收入對接。加大先進技術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

  五是以建設法治海洋為導向,保障「海上糧倉」建設可持續推進。積極推進依法治海依法治漁。加快海洋生態保護、海域、海島自然資源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立法進程,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體系。加強海洋與漁業執法隊伍建設,規範執法機構管理,提高執法裝備建設水平。加大行政執法信息公開力度。依法公開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活動的執法依據和執法程序。建立常態化海洋與漁業督察工作機制,對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各級執法隊伍依法履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等省內地方有關漁業管理單位領導,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黃海所等科研單位專家學者,地方漁業主管部門和知名涉漁企業代表等近100名代表前來參會。
  • 廣西北部灣建海洋牧場打造生態「藍色糧倉」
    新華社南寧11月4日電(記者何偉)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獲悉,廣西在北部灣地區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目前已規劃建設了北海市海洋牧場示範區、欽州市人工魚礁區、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示範區等3個海洋牧場,努力打造生態「藍色糧倉」和千億元現代海洋漁業產業。
  •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採取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高度重視,15日,廳長何煥秋召開廳長辦公會議,組織專題學習劉賜貴局長講話精神,研究落實海洋生態環境監管保護措施,部署當前具體的推進措施和辦法。一、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監測監控質量一是紮實推進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
  •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書記王中丙調研深圳市海洋產業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書記王中丙調研深圳市海洋產業2017-10-14 09:4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瀏覽量: 4022 次 我要評論 王中丙書記與企業代表座談&nbsp&nbsp&nbsp&nbsp10月12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黨組書記王中丙來到深圳,進企業、看基地,並召開海洋高端裝備企業座談會
  • 山東海洋與漁業廳:山東沿海今年首次發生赤潮
    新華網濟南5月21日電(趙仁偉、馬學信)記者21日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近日,山東煙臺近海養殖區四十裡灣海域發生赤潮,面積達25.7平方公裡。據悉,這是山東省今年首次發生赤潮現象。  據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報告,今年山東省赤潮發生時間早,出現了新的赤潮生物種類。
  • 海南海洋漁業系統塌方式腐敗:原廳長牽出48名人
    值得反思的是,趙中社的貪腐案引出了海南省海洋漁業系統的「塌方式腐敗」,先後有48名幹部因腐敗問題被立案調查,其中廳級幹部6人,廳機關及直屬單位16人。一位貪腐瀆職廳長引發系統內幹部「塌方式腐敗」,暴露出海洋漁業系統在海域審批、漁政管理等方面的諸多頑疾。
  • 山東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海洋漁業等五大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立紅 濟南報導  11月3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第五場「『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
  • 2017年福建海洋與漁業執法六大關鍵詞
    2017年福建海洋與漁業執法六大關鍵詞2017-02-17 16:3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對全省今年海洋與漁業執法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nbsp&nbsp&nbsp&nbsp要點指出,2017年全省海洋與漁業執法工作要堅持「依法行政」一條主線,強化「思想政治建設、執法能力建設」兩項能力,把握「創新執法機制、推進執法信息化、保障群眾水產品質量安全」三項重點,全力打好「漁業資源保護攻堅戰、強化海上綜合執法、開創漁船檢驗工作新局面、加大海監執法監督力度」四場戰役,更好地服務保障福建海洋經濟發展
  • 真抓實幹 擔當作為 努力開創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事業新局面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落實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部署,總結回顧過去五年及2017年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成效,籌劃今後五年工作任務,安排2018年主要工作,動員和團結全市海洋與漁業系統幹部職工真抓實幹,擔當作為,推動海洋與漁業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市。
  • 高端訪談|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漁業與生態學家唐啟升:推動現代...
    薄克國 白曉「綠色發展是中國漁業的現在和未來,『十四五』期間,山東要推動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海洋強省戰略,讓山東在全國漁業綠色發展中走在前列,率先實現綠色低碳、環境友好、資源養護、質量安全的發展目標,讓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魚。」
  • ...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空間,也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力度也持續加大,海洋牧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具有發展海洋牧場的優越條件。
  • 海南海洋漁業系統半年11名官員落馬 被批爛透了
    但張光亮只是海南漁業系統貪腐官員中第一個受審者,在其之後,這一系統還將有多名貪腐官員被推上被告席。  張光亮是在2013年9月份被海南省紀檢部門宣布立案調查並被開除黨籍、公職的,張的被查猶如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牽出了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系統的多名腐敗官員;截至目前,已經有包括原副廳長李年佑在內的十數名官員被查。
  • 今天,鹽城漁業發展迎來「大事件」!
    11月23日,2020首屆鹽城黃海漁業發展論壇暨鹽城水產科學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市委書記戴源,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出席並共同為鹽城水產科學研究院揭牌。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劉新中在鹽調研並出席。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市長曹路寶,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分别致辭。市委副書記陳紅紅出席。
  • 海底荒漠10年"脫貧"記:休閒海釣拉動漁業轉型
    汪顯剛說,「通過人工魚礁建設,牧場所在海域的荒漠化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目前有浮遊生物57種,魚類40多種。通過海洋資源的流動,對改善牧場周邊海域生態也有一定的作用。」  立體養殖,養出海上糧倉  海洋生物資源的聚集不是一蹴而就的,海洋牧場的養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全省上下齊抓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表示。五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
  • 小漁船實現海上定位並報警 「數字漁業」系統樹起海上屏障
    據中國移動舟山分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一直以來,如何結合現代化的無線網絡,為海上辛苦作業的漁民們服務,是他們考慮長久的問題。前些年的時候,他們化了很大的力氣,加強上海域的信號覆蓋,在許多小島上建了基站,海域航線覆蓋率達到了95.87%,掉話率在5%左右,保證了整個內海海域強大信號覆蓋,從而使海上往來的漁民們都可以無阻礙的通過手機實現溝通。
  • 山東省採取措施恢復海洋漁業資源 10萬漁民獲益
    新華社濟南1月4日電(記者劉寶森)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山東省通過增殖放流恢復海洋漁業資源,10萬漁民從中獲益。這是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提供的情況。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環境汙染及過度捕撈等原因,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目前,山東省近海的47個主要捕撈品種中,有27種利用過度, 6種處於嚴重衰退,有的甚至瀕臨滅絕。
  • 採用洋流發電的海上巨獸落戶嵐山海域!
    近日,大眾網記者從日照順風陽光海洋牧場獲悉,由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批覆,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日照市首座國家級海洋牧場大型遊釣平臺「
  • 「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山東省是國家唯一的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省份,目前,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達到105處,其中,國家級44處,佔到全國的40%,穩居全國首位。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建造啟動
    為解決我國漁業捕撈資源不足、生態養殖環境惡化問題,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海洋漁業專家構想了「未來海洋牧場」建設藍圖,提出了養殖工船的初步設想,並持續開展大型養殖工船系統研究。在資本和產業的加持下,這一項目實現了由實驗室科技成果向產業示範應用的突破和落地。經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和攻關,養殖工船集成了養殖水體交換系統、魚苗入艙系統、飼料投餵系統、成魚起捕系統、加工系統、魚獲冷藏裝置、養殖實驗室和養殖集控系統,開闢了海上「移動牧場」的工業化養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