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青蟲漸少 南美白對蝦親蝦培育餌料告缺

2020-11-30 中國水產養殖網

野生青蟲漸少 南美白對蝦親蝦培育餌料告缺

2011-06-01 10:1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12718 次 我要評論

  作為南美白對蝦親蝦培育的主要生物餌料,野生青蟲被苗場廣泛使用,但由於環境汙染和過度採捕,野生青蟲資源日益減少,而人工養殖青蟲又未能形成產業化。缺少青蟲,親蝦培育又該如何進行?

  不可缺少的親蝦培育餌料

  青蟲,對於做親蝦培育的人來講並不陌生。青蟲的學名為沙蠶,誘食性強,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底棲無脊椎海洋生物,也是魚、蝦、蟹人工育苗和養殖的優質活體天然鉺料。它作為對蝦親蝦餌料,不僅親蝦嗜食,而且能防止性腺退化,其主要成份「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遠高於豐年蟲卵。

  在南美白對蝦親蝦培育過程中,保持親蝦良好的狀態對於育苗企業無疑至關重要,而青蟲作為親蝦主要的生物餌料,直接影響親蝦的生長。「親蝦兩天不吃青蟲,幼體產量將明顯下降。」從事青蟲貿易近20年的資深行業人蔡慶明告訴本刊,「要保證南美白對蝦的繁殖能力,青蟲餌料絕對不可缺少。」

  湛江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立志亦表示,青蟲營養全面,可為親蝦提供高蛋白及胺基酸、維生素類等營養需要,促進親蝦性成熟,而且可以提高蝦苗成活率、抗病能力。

  據了解,有些苗場在親蝦培育中,除了青蟲以外,也會搭配一小部分紅蟲。紅蟲也是沙蠶的一種,主要特徵為身體呈紅色,在北海、湛江、海南一帶均有出產,屬於本地品種。從餵養的效果來說,紅蟲的效果比青蟲還好。「我們主要採用本地天然灘涂出產的紅蟲為主(佔90%以上)和深海魷魚為主要餌料。」譚立志表示,只有在受潮水和天氣影響,無法人工採捕紅蟲時,才採購青蟲代替紅蟲。

  儘管紅蟲的效果要優於青蟲,但蔡慶明表示,由於紅蟲產量非常少,而且價格比青蟲也要高出15%到50%不等,所以一般情況下,苗場主要還是以餵養青蟲為主。

  如此看來,青蟲對於親蝦培育的重要性更加顯而易見,且隨著國外親蝦進口到國內企業數量增多和國內親蝦自主選育的發展,青蟲的需求量也將逐漸上升。但據了解,野生的青蟲資源正在慢慢減少,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野生蟲源的減少呢?

  多因素致使野生資源漸少

  據了解,目前青蟲主產區在江蘇省和山東省(約佔整個青蟲產量的2/3),主銷日本、韓國、西歐、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年產量達1000噸左右,年產值7000萬美元,約佔全球問題的60%-70%。蔡慶明介紹,中國的青蟲貿易包括出口和內銷,國內主要是飼料蟲(主要做親蝦生物餌料),國外主要以釣餌為主,目前需求各佔50%。

  但隨著山東、江蘇、遼寧這些省份的城市發展,青蟲的生存環境(海邊的灘涂)很多被圍墾填海,範圍正在縮小;而且由於資源被過度採捕,青蟲的數量也越來越少。「以前採捕青蟲的工人一個人一天可以挖100斤,現在一個人一天能夠挖10斤已經很不錯了。」從事青蟲行業已有近三十個年頭的香港旅都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立果告訴筆者。

  蔡慶明也表示了相似的看法,「野生青蟲的採捕量遠超過了它的繁殖能力,在每年七八月份的高峰期,青蟲常常供不應求,青蟲價格在這幾年也不斷上漲,即便有產量的話會先供應釣餌市場,因為價格相對較高。」

  除了過度捕撈,工業汙染也給青蟲的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據業內人士透露,青蟲的兩個主產區江蘇如東和山東濰坊都是化工廠集中的地方,很多苗場的負責人沒有考慮這些受汙染青蟲對養蝦業的危害,只圖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得。據蔡慶明介紹,其實青蟲本身抗汙染的能力很強,若在受汙染的地方生長,再拿它當親蝦的餌料,可能會危害親蝦和幼體健康。

  幸慶的是,部分育苗企業已經開始重視蟲源問題。江蘇某青蟲供應基地銷售經理唐軍(化名)透露,目前供應方向客戶提供檢測證明的非常少,而他們的基地在每個季度都將青蟲送到相關部門進行檢測,檢測內容包括:溶藻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白斑病毒和桃拉病毒。此外,受汙染的青蟲也會帶些許臭味。譚立志也表示,公司對青蟲進行每三天一次的抽檢,合格後才投入使用。

  人工養殖急待產業化

  野生青蟲資源的減少,也加速了行業尋找替代資源的步伐。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一些育苗企業開始使用人工的親蝦飼料代替部分青蟲。臺灣洪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的負責人林勤三認為,「目前青蟲的替代飼料還處於起步階段,無法超越青蟲的嗜口性,所以僅在每天早上第一餐給親蝦吃飼料。」

  林勤三坦承,青蟲的營養成份能促進親蝦快速性成熟,目前還沒有東西能夠取代。「我們通過實驗數據表明,如果餵蝦母料的話,用量不用像青蟲和紅蟲那麼多,只要青蟲的十分之一(因為青蟲含水分高)或者紅蟲的八分之一。」產卵量的話,他表示,目前如果全程使用蝦母料進行餵養,產卵量只有使用青蟲餵養的二分之一。

  但目前飼料還無法全部替代青蟲的情況下,李立果認為,人工養殖是目前最迫切的解決方法。環球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對此也表示認同,「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從明年開始青蟲會出現大面積的供貨短缺。」他認為,未來必然走兩個方向:可控性人工養殖或選擇冰凍沙蠶。

  據陳亮介紹,環球從2010年開始嘗試使用人工養殖的沙蠶品種,2011年開始完全放棄使用不明產地來源的野生青蟲。他表示,放棄的主要原因是避免親蝦的生物安全風險。「目前根據我們的觀察,人工養殖的青蟲除了產地可控安全的優點外,肉質厚實,完全能夠滿足親蝦的營養需求。」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全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三十二問_蝦類專題(南美白對蝦養殖...
    史上最全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三十二問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2-07-01 15:45:00   目前國內海蝦淡養的品種主要為南美白對蝦,南美白對蝦舊譯名凡納對蝦、國外叫白腳蝦,俗稱白象蝦。原產於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一帶,以厄瓜多沿岸的分布最為集中,是世界上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即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和中國對蝦)。
  • 南美白對蝦白便症候群成因及防治
    南美白對蝦白便症候群成因及防治出處:科學養魚 作者:任勝傑等 水產養殖網 2018-08-14 16:24:00 2017年中國水產漁業年鑑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南美白對蝦產量已高達93.23萬噸,然而自2010年至今,頻繁發生的對蝦白便症候群(下文簡稱白便徵)一直是影響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
  • 2016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鹽度應選擇多少?
    2016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鹽度應選擇多少?2016-03-03 15:0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正大水產        瀏覽量: 26390 次 我要評論 春耕在望,受氣候影響,華南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整體放苗比往年推遲了將近半個月。這給養殖戶留足了清塘曬塘、做好底質的時間。然而深受2015年水質影響,今年如何進水卻成為許多養殖戶的一大心結。
  • 四大南美白對蝦飼料企業眼中的對蝦未來
    四大南美白對蝦飼料企業眼中的對蝦未來2013-10-02 03: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王昌翰對比分析東南亞幾個主要養蝦區域的病害發生情況,發現用活菌等生物製品養殖的區域,細菌性疾病發病就比較多,而過去沒有習慣用或少用活菌的地方,細菌性疾病反而比較少發生。    但並不是說養蝦過程中不能用生物製品,王昌翰還是認為如果要養好蝦,在目前國內的生態環境之下,用生物製品反而是必不可少的。
  • 南美白對蝦塘有害雜藻的控制與清除方法
    南美白對蝦塘有害雜藻的控制與清除方法出處:養殖寶典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3-10-05 14:41:00 &nbsp&nbsp&nbsp&nbsp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常遇到雜藻繁生的情況,危害很大。
  • 南美白對蝦池塘藍綠藻大量繁殖的危害與防治措施
    南美白對蝦池塘藍綠藻大量繁殖的危害與防治措施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吳琴瑟 水產養殖網 2015-07-06 15:06:00> 南美白對蝦藻毒素中毒■&nbsp5.浮遊動物少的池塘,這些藻類被消耗少,也容易發生大量繁殖形成水華。藍綠藻對蝦類的危害1.造成水體生物多樣性急速下降&nbsp藍綠藻水華大量繁殖漂浮在水面,影響池水其他藻類的光合作用與通風,抑制有益浮遊植物的生長,會導致水體中下層的硅藻、綠藻等優質藻類難於生長。在水體的中下層藻類少,水色清的,水體淨化能力低,底部容易發臭。
  • 南美白對蝦黑鰓、黃鰓發病原因不同,一定分清原因,對症下藥!
    黑鰓、黃鰓是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在每年的8、9月高溫多雨季節最為嚴重。在養殖中,蝦鰓是蝦發病時的一個重要的指示性器官,許多病原都會導致對蝦發生鰓病,這是因為鰓部是蝦體與外界直接接觸的器官,其防禦能力又較弱,所以當感染病原時,鰓部首先受到危害而出現症狀。當鰓病嚴重時,繼而會出現慢料、遊塘、死蝦等現象。
  • 南美白對蝦池氨氮的科學認識與調控
    南美白對蝦池氨氮的科學認識與調控2013-12-05 10:5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社        瀏覽量: 10691 次 我要評論   ■&nbsp福建省漳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nbsp張水波/文    很多技術推廣手冊都提到氨氮的毒害,稱分子氨對蝦是極毒的。
  • 對蝦養殖技術_對蝦怎麼養_中國水產養殖網
    對蝦是一類蝦的總稱,包括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長毛對蝦、和刀額新對蝦等。 對蝦主要養殖種類的特點 一、 南美白對蝦的生活習性 人工養殖條件下,南美白對蝦對水環境的要求為: 1、 水溫
  • 生物絮團技術在羅非魚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實例
    生物絮團技術在羅非魚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實例2015-02-05 09:43:00  水產養殖網  國內草魚可畝產4000斤/畝,廣東加州鱸可達10000斤/畝、生魚更是可以達到16000斤/畝,福建漳浦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更是達到10000斤/畝的水平,然而這高產的背後是伴隨著對飼料的高消耗,對水質的高汙染和對環境的高排放。    再者,飼料利用率普遍偏低,氮排放量日日超標。可以說現在的飼料中75-80%的氮,以氨氮、殘餌和糞便的形式存在於水體中。
  • 對蝦微孢子蟲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技術的發展
    在黑虎蝦斑節對蝦和南美白對蝦凡納對蝦也感染了EHP病菌。EHP感染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目前人們認為EHP是對蝦養殖業的重大威脅。儘管EHP對對蝦養殖場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在過去的兩年裡,由於惡性的病菌性疾病,急性肝胰腺壞死(AHPND,也被稱為早期死亡綜合症,EMS)引起的死亡數給養殖場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 南美白對蝦養殖用光合細菌培養技術
    南美白對蝦養殖用光合細菌培養技術2013-11-28 11:1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由於其獨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已被推廣應用於淨化水質、魚蝦養殖、禽畜飼養、作有機肥料以及新能源開發等方面,其在改善蝦池水質、作為餌料生物和防治蝦病等方面效果顯著。
  • 南美白對蝦養殖困難根源的探討
    南美白對蝦養殖困難根源的探討出處:攜興水產 作者:陳財滿 水產養殖網 2016-07-18 15:31:00 廣東對蝦養殖主要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其中珠三角的南美白對蝦養殖主要集中在江門、中山和珠海,2015年養殖情況可以用一片慘澹來形容,成功率不足3成。
  • 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產生發光現象的原因及處理對策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南美白對蝦是我國對蝦養殖的主要品種,在養殖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介紹一下南美白對蝦在養成過程中的發光現象及處理對策。    1.病原    引起南美白對蝦在養成過程中發光現象的病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甲藻門的藻類引起的,主要是夜光藻;另一種是由弧菌引起的,主要是哈維氏弧菌和燦爛弧菌。
  • 龐德彬:引發南美白對蝦EMS的原因是微囊藻毒素
    龐德彬:引發南美白對蝦EMS的原因是微囊藻毒素2014-07-20 23: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瀏覽量: 4003 次 我要評論   以對蝦EMS為代表的病害,是現在養蝦業最突出的問題。
  • 吳橋專注澳龍蝦苗培育十餘年澳洲種蝦出售廠家直營
    吳橋專注澳龍蝦苗培育十餘年澳洲種蝦出售廠家直營澳洲淡水龍蝦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繁殖率低。廠家直營進水口要用20—40目紗網過濾,排水口也要用密網圍住以防止敵害侵入,答:投放量:每年中稻收割後,往灌水的稻田裡每畝投放1釐米以上小龍蝦幼蝦1—2萬尾,或在中稻收割前往稻田的環形溝或附近的暫養池中投放親蝦,每畝稻田投放30—40斤(宜在晴天的早晨和傍晚進行),投放的時間越早,養殖效果越好,有條件的可在田邊設置一些稻草人、彩條布,恐嚇、驅趕水鳥,問:投放蝦苗的時間越早養殖效果越好嗎
  • 對蝦生物學如何?又該如何養殖?
    對蝦是枝鰓亞目非常大的一個家族,其它稱為蝦蟹,而不是真正的蝦蟹的一些種類,真正的蟹類屬於短尾下目。圖片中c就是枝鰓,鰓葉像樹枝狀,小龍蝦的鰓屬於絲狀鰓,小型的抱卵的蝦就是葉狀鰓。對蝦是枝鰓亞目下的一個科,這個科又下分為不同的屬,每個屬裡又有不同的種,現在養殖最多的凡納濱對蝦是南美白對蝦,屬於濱對蝦種。
  • 蝦裡面有白蟲?實為謠言,白蟲居然是這個?
    社會上總少不了關於食品的各種傳言,不光有圖片還有食品,以前的柑橘裡有蛆這種新聞已經是老掉牙的啦,近期的像塑料粉絲、塑料紫菜等等,都有視頻,可是在朋友圈火了一把,這不又有了一個視頻,說是在蝦裡面有白蟲,這其實是謠言,那白蟲是什麼呢?現在正是蝦上市的季節,很多市民大飽了口福。
  • 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藍藻主要危害及處理藍藻的可行性方案
    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藍藻主要危害及處理藍藻的可行性方案自入夏以來,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進入了高溫、高投餌、高排洩、高氧債、低氣壓等惡劣環境的養殖階段,而且在持續高溫養殖環境下,對蝦養殖池塘極易滋生藍藻,甚至泛濫成災。藍藻又稱藍細菌,這是一類含有葉綠素具有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養殖界習慣稱其為藍藻。
  • 65天賣蝦、成本僅8元,畝利潤超萬元,這個「短平快」的純淡水對蝦...
    這幾年南美白對蝦在建湖縣也開始慢慢發展,到了2020年也有2000多畝了,面積總量不大,但未來的增長空間比較大,現在剩下的那部分四大家魚養殖戶也會往對蝦河蟹等品種上發展。建湖縣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歷史其實也比較早,2010年的時候,建湖縣漁業科技入戶就把南美白對蝦作為一個品種來推廣的,以前主要是靠外塘,不過從養殖的情況來看,尤其是這幾年,受天氣、苗種、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外塘養殖很不理想,今年估計只有10%的成功率。事實上,可以說外塘養殖模式在全國各個地區在這兩三年裡都不太理想,這不單單是建湖一個地方的問題。